区块链技术打击假新闻研究

2020-05-21 10:36:20 来源:采写编2020年第1期

关键词: 区块链;假新闻;科技

内容提要: 互联网准入的低门槛性和匿名性导致网络上虚假新闻和谣言不断,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损害了当事人的权利。但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数据可追寻的特点,为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发挥了一定作用。

一、虚假新闻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如今互联网正在迅速发展,5G、VR、AR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迅速发展。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以及低门槛性的特点,导致个别网民在网络空间散发谣言与假新闻,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更把这种谣言、假新闻散播到现实世界,对一些个人名誉造成损失,甚至引起社会舆情与恐慌。

(一)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威胁。我国的新闻媒体必须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马克思在他早年时期就提到,报刊的首要职责即揭发招摇撞骗。他将报刊视为眼睛,监督政府的眼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将报刊的责任比喻为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桥梁。通过报纸,政府和人民真正地连接了起来。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责就是务实求真。

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的爆炸,导致沿海海域被污染。一些群众因为担心没有食盐可用,开始了一场抢盐大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社会谣言的肆意扩散,一些网络大V、主流媒体没有扮演好为群众及时提供信息的作用。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地位被置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地位,就要承担起为群众及时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二)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受到伤害。虚假新闻在对社会造成伤害的同时,最直接的便是对当事人形象、名誉、金钱,甚至是人身的伤害。2018年10月28日发生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中,开着红色轿车的女司机,在事件还未查清时,遭到了网友的恶意攻击,甚至可以说是网络暴力。女司机在承受着肆意谩骂的同时,其个人隐私,诸如地址、身份等被一一搜索、传播。

键盘侠式的网民凭借着自己的主观推断,结成群体,因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对当事人掀起一轮轮的恶语进攻,极大侵害了新闻当事人和其亲朋好友的身心健康,。而新闻媒体最基本的维护公民隐私权的义务被抛之脑后,这种瘟疫式的虚假新闻的传播,更是对公民人权的侵蚀。

(三)极大地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赢得特定目标群体普遍信任的特质和能力,具有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但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吸引受众眼球,不惜用低俗节目引来受众。为拉得广告,与企业合作,发布软文,拿车马费等,极大地损害了其公信力。为了制造热点、卖点,媒体自身炒作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2018年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快递小哥因快递被偷雨中痛哭20分钟”为标题的新闻在网络中扩散。该新闻最早从微博中流出,经过东方网等上海媒体的一系列传播逐渐在全社会掀起热潮。但在11月18日晚间,视频拍摄者在微博上澄清,称她只看到快递员雨中哭泣,所谓快递被盗是其个人推断。该条新闻投射出我国部分媒体工作者职业素养的缺失,基本的核实事实的素养都已被丢弃。这种社会类的新闻极易引起一群人的关注,在传播的初期确实给新闻媒体带来了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新闻媒体也会逐渐失去公信力。

二、假新闻发生的原因

假新闻的泛滥,很多是由于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自己制造假新闻,而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素养的缺失也是造成假新闻泛滥的原因之一。

(一) 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缺失:质疑意识不强。传媒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素养——切忌想当然。但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新闻记者为了省时省力,对一些网络上的信息线索,一经发现便报道出来,只要其有一定的价值。但这种不负责的采写新闻,导致了虚假新闻的滋生。在“快递员因丢失快递,雨天大哭20分钟”的事件中,记者在新浪网上看到某网友发的视频片段和文字,便不经核实,直接用模糊的词眼报道了该新闻。某媒体结合之前在公安局了解到的有快递丢失,便想当然地将痛哭与丢失快递联系在一起,顺着自己认为的合理性线索进行报道。

一些人在采访时走马观花,或不到现场也是假新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严谨的专业作风才是新闻真实、客观的保证。在员工排队亲吻上司的事件中,一些传媒从业人员只看到视频的大概信息便妄加揣测。网络上甚至传出不亲吻上司便不能上班的谣言。之前提到的抢盐事件中,群众不理性的行为更多的是基于新闻媒体的渲染报道,过度报道日本的核污染事件。新闻媒体没有及时提供给受众解惑的消息,导致群众的不安而进行抢盐行动。在《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中,记者虽然到了新闻现场, 却把市民的个人感觉作为喀什房价的标杆,而不是通过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获得统计数据。以及许多名人不断地被“死亡”,其中让人信以为真的便是“金庸去世”“六小龄童去世”的事件。

(二)消息源不够可靠、不够权威。消息源的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真实性,权威的消息源容易被受众信任,采写时消息源的不够权威导致了虚假新闻的发生。在快递小哥因丢失快递雨中痛哭二十分钟的报道中,消息源仅是一名匿名的普通网友提供的部分视频。在《传我军数百战机青岛上空军演》的报道中仅片面地采用了三家境外媒体的报道,而境外媒体的报道有时呈现出非常片面与主观的报道,是极其不客观的。例如前段时间美国和欧洲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香港的报道,只针对警察的行为,夸大负面的报道,而对于一些废青、暴徒对香港的暴力行为却视而不见。

三、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比特币”。比特币是由分布式网络系统生成的加密电子货币(crypto currency),其发行过程不依赖特定的中心化机构,而是依赖分布式网络各节点共同参与一种共识过程——数量证明,以完成比特币交易的验证与记录。由比特币的运行模式,我们可以总结其主要特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数据库记录中来。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恰当地利用区块链技术能为媒体的事实核查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有效地防止假新闻现象产生。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是一系列加密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有关网络事务的信息,这些信息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并生成下一个区块。每一笔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就像叠木一样,木块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木块链,也称为分布式账本。这样,即使一个事务被破解,该事务的信息仍将保留在其他块中,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打击假新闻提供条件

2019年5G进入人们生活,使区块链的发展开始提上日程,同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可追寻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也为抑制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去中心化的特点将信息分离,增加了篡改难度。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意味着区块链中的新闻是各自散布的,没有一个专门中心化的机构,从而使数据实现了分布式的存储。一个人要想篡改数据,仅仅拿到一个数据块的控制是不够的,他必须掌握所有的区块,而这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所以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数据的保密性增强,篡改更是不可能了。

传统的网络中,具有一个中心点,只要黑客打破中心点,网络中所有关于该新闻的信息都会被篡改。而区块链采用纯数学的方法建立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分布式系统,产生交易、验证交易、记录交易信息、进行同步等活动均是基于分布式网络完成的,是彻彻底底的去中心化。

(二)数据可追寻,追责变得容易。区块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数据是可追寻的,Presscoin是区块链技术在新闻行业运用的典型,因此它的数据也是可以追寻的。“数据可追寻”指的是在发布者发布消息时,他的身份、地点、时间等个人信息也被写入了网络。我们在网络上查看这种“分布式记账”的账本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条信息是被谁输入、何时何地输入等信息。而一般的读者通过这些区块链上记载的信息便可以查到新闻或信息的源头,能够知道这些信息是来自官方还是普通人,是信誉较高的人还是经常制造假消息的不良者,这样便可以判断新闻的可信性。

这种数据可追寻的特性对于那些虚假新闻的追责也比较容易。在网络上区块链记载了新闻发布者的详细信息,只要顺藤摸瓜便可查到最初发布的源头,这也给那些经常不顾后果捏造假新闻的人一些警示,他们承担责任成了必须时,便会考虑传播与否,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了假新闻的生产。

(三)不可更改的特性,提高新闻真实性。“信息不可篡改”,意味着已经发布在网络中的新闻是不会被轻易篡改的,即使被一些人篡改,也会留下这些人的个人信息,从而为之后的追责提供了方便。这个特点是基于区块链的形成,区块链被形象地称为“分布式账本”,它是由一个个独立分布的区块构成的,每个区块都有代表着自己身份的哈希值,每个都是独一无二、区别于其他的,利用这些哈希值,我们才能区分不同的区块。

同时哈希值是根据区块头计算出来的,当区块的内容变化时哈希值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哈希值的不可篡改的特征使得区块也无法任意修改,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Presscoin中的数据和新闻也自然无法篡改。只要修改了其中一个区块,其他区块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区块链在某种意义上是密封的,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更改。

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方面为我们生产信息、获得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在这种海量信息的网络中,人根本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这为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为了打击假新闻,我们也应当利用技术的发展。(作者简介:朱彤,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张文娟,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18级新闻学硕士在读。)

参考文献:

[1]张建中,尼基.沃尔夫.区块链能为新闻业带来什么[J].青年记者,2018(10).

[2]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 年第4期.

[3]栾心怡.传媒业中的区块链 :虚假新闻的天敌[J].青年记者,2018年7月.

[4]关 虹.区块链——重塑新的媒介传播生态[J].新闻传播,2019年1月.

[5]邓建国.新闻=真相?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的未来[J].新闻记者,2018,(05).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