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玉”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研究

2020-05-25 10:39:03 来源:采写编2020年第1期

关键词: “玉”族词汇;文化负载词;隐喻;英译

内容提要: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现象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凝聚着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中西方“玉”意象的巨大差异使“玉”族词汇的翻译难度较大。《红楼梦》作为一部饱含“玉”文化的典籍,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玉族词汇。笔者通过对该典籍的原文以及梁氏夫妇和霍克斯两译本中的玉族词汇进行穷尽而系统的梳理,运用统计、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方法,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方法以及译本的特色和得失,通过分析两种译文处理方法差异的原因,试图探寻一种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的有效传播的途径。 中国典籍英译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其性质的严谨性不容置疑。由于中西方“玉”意象的文化差别迥异,“玉”族词汇的翻译难度较大。笔者通过对原文以及译文中玉族词汇的穷尽性梳理归类,尝试运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中“玉”族词汇英译的处理方法,以大卫·霍克斯与约翰·闵福德(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的《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两全译本为研究版本,通过研究发现,在两个英译本中,“玉”族词汇的翻译大多能够正确再现中国“玉”意象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两译文作者的文化认知差异,部分词汇的翻译处理有不当之处,本文重点分析其原因,试图探寻一种能够精确传达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红楼梦》中“玉”族词汇的解析

据冯庆华在《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中统计,曹雪芹著作,高鹗续写的《红楼梦》120回本共有736,406个汉字,总字类4378,平均单字使用频率为168次,以纯粹的字为单位作字频统计,在被列为前100位的汉字中,“玉”字排第17位。据笔者从程乙本查找“玉”字共有5949处,其中带“玉”字人名中贾宝玉、林黛玉、妙玉出现共5573次,除人名外“玉”字出现376次;据笔者所列的含有“玉”字词汇的约300条句子中,其中,玉器及饰品类词汇出现21处,通灵宝玉的“玉”字出现146次,集中体现在后十回中。人名中的玉字,两个版本均采用音译,所以在非人名的玉族376条词汇中,杨戴译玉族词汇中使用jade-370处,霍氏版本中使用jade-290处,分别占原文文本的98%和77%。这个比例说明,杨氏译文的翻译策略基本能够再现原文的文化概念,相比较之下,霍氏的译文在文化处理中有所欠缺。

二、《红楼梦》中“玉”族词汇的英译

李气纠、李世琴根据玉是否具有象征性意义,把“玉”的意象分成“非隐喻意象”及“隐喻性意象”两大类,而“隐喻性意象”又包括“因袭性隐喻意象”及“创新性隐喻意象”两种。非隐喻性意象通常指物品的玉材质或特质,在《红楼梦》中玉意象的非隐喻性词汇里有玉制的器具与配饰等,主要集中在二字、三字词汇中,例如玉杯、玉瓶、玉石、玉佛、玉缸、汉玉,玉塞子,璧玉佩,玉绦环等,而且两译本中的此类玉族词汇的英译使用的策略是相同的,即jade+n或者Det.(修饰词)+jade的结构。隐喻性意象的玉族词汇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以及诗句当中。《红楼梦》中“玉”的比喻义中以四字词汇为例共有34个,诗歌中的“玉”词汇有54处。若按部分词汇的单次出现次数统计大概有121处,与之前《汉语大词典》中的102词条相比,占其84%。客观地说,《红楼梦》诗词中的创新性隐喻意象的翻译杨氏与霍氏同样能够作异化的处理,但表达的形式是有差别的。最后,小说中出现了几个带有历史典故的词语,相比较而言,杨氏在处理中更符合文化传播的目的,直译+释义是其常见的手法,但个别词汇译文有问题值得探讨。而霍氏囿于缺乏对玉隐喻概念的认知,处理有不当之处。下面笔者从专有名词、四字成语以及诗句中摘选几例加以分析。 

例1.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鲜明美玉”杨氏与霍氏分别用translucent以及 a clear, beautiful来修饰jade,从词语的表达来看,杨氏的翻译较为正式,霍氏表达较为常规。从文学术语角度分析,正式表达多出现在书面语中,非正式表达口语中常见。作为开篇中介绍通灵宝玉的精美外表,此处使用较为正式的表达较符合语境,但在日常使用中,霍氏的表达较为容易理解。 “通灵宝玉”中的“通灵”,霍译理解为 magic power, 其,“magic” 在《韦氏大学英语词典》中的第一条解释为 “the use of means (as charms or spells) believed to have supernatural power over natural forces,”与小说中“僧人大展幻术”的描写较符合,但通灵玉是指被变幻后的玉灵性已通,尤其与后来幻化转世成贾宝玉的情节有所脱节;而杨氏用spiritual understanding ,使通灵玉与贾宝玉合为一体,既具有神秘色彩又含有灵性的特质,此种译法更符合原著作者的表达意图。

例2.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例3.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例2与例3两句诗是题为《护官符》中的第一与第三句。诗句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富贵奢豪。“白玉堂”出自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实为白玉砌就的厅堂。“白玉床”即为“白玉做成的坐床。”中国百姓的文化意识里坚信“黄金有价而玉无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杨氏夫妇仍然保留传统文化中“玉无价”的精髓,将其译成“hall of jade ”以及“A white jade bed”;而在英美文化中,jade的价值显然没有黄金昂贵,所以霍氏将其译成“gold out”以及“gold bed”。例4中,“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的美好景色,喻指人的胸怀坦荡,豁达开朗”,“玉堂”同样指“白玉之堂。”杨氏的翻译没有变化,而霍氏选择“crystal”,“水晶制的”是以英美受众的文化理解为参照的。在英语中,“crystal”象征着“美好、纯洁”。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表达习惯。但,如此一来,“玉无价”的文化传统就又一次失去了其在海外传播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保留源语中的jade文化意象是确保文化传译、文化交流的最佳处理方法。

例4.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此句为《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黛玉在宝玉所赠手帕上所作的《题帕三绝句》的第二首,诗背景原为宝玉挨打,黛玉前去探望,因看见宝玉伤势严重而伤心流泪,第一次坦白对宝玉的痴情。可见,“抛珠滚玉”指“流泪”, 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这里的“珠、玉”既可形容眼泪的外形又可形容掉落的状态。一句“枕上袖边难拂拭”表明黛玉终日以泪洗面,用凄切哀婉、缠绵悱恻的笔调表达对爱情的忠贞。杨氏夫妇用“pearly ”形容tears,只保留了源语文化中人们对眼泪的静态的形象比喻,而缺少了“滚落”的动态表达。而霍译为“jeweled drops”,笔者认为根据上下文语境,“jewelled drops”从构词法来分析Ved+n.( pl.)可以让目标语读者理解此为“像珍珠一般的眼泪掉落”,“drop”一词的动态功能得以显现,所以笔者认为杨戴译本义明显,霍译动态意象十足,二者结合效果最佳。

例5.贾蔷笑道:“是个玉顶儿,还会衔旗串戏。”

“玉顶儿”是一种体小而头白的鸟雀,又称“玉顶金豆”。霍译为“whitecap”,《韦氏大学词典》中对“whitecap”的解释为“a wave crest breaking into white foam usually used in plural”,巨浪,白浪,尤指浪尖白色泡沫部分,霍克斯用whitecap指代这种小鸟,西方读者根据已有的文化图示,把鸟与白浪结合,对鸟的形象大概略知一二。而杨戴译为“jade-crested oriole”把鸟的外形、特点及属类表明清晰。《牛津高阶英汉汉英双解词典》中“crest”的解释为“a group of feathers that stand up on the top of birds’ head。”“oriole”指产于美洲或欧洲的黄鹂鸟。从该词的文化信息介绍的数量来看,如果进入词典中,杨戴译得更为全面准确一些。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两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处理方法是大致相同的,而两译本的最大差异在于玉的隐喻性意象的翻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必然要在文化翻译观的参照下进行。深藏于词语表面背后的文化背景不易被非汉语为母语的霍氏所掌握,因而部分词汇的翻译是不够严谨或恰当的。相反,杨氏的译文在尽力保留源语文化信息的标准下,使玉的文化意象很好地得到传播。

据笔者统计外文出版社,2005年版《汉英古今常用语汇词典》中玉字为首的四字词汇以常用表达英译最多有10多条,几本汉英词典总结起来也不超过30条,与《汉语大辞典》中所记载的900条词汇相比,数量显然太少。因此笔者建议:建立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语料库,从而规范和传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英语词汇,使之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合法的规范的表达形式。(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韦氏大学词典) 电子版.

[2]刘玲,周佳,于潇.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金玉文化差异研究[J].科技向导, 2010.7:15.

[3]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20).

[4]李气纠,李世琴.文化翻译观下中国古典诗歌中“ 玉 ” 意象的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58-61.

[5]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珍藏版)[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9).

[6]赵璧.“ 玉” 文化在《 红楼梦》中的体现及其英译[J].红楼梦学刊, 2012(1):267-269. 

[7]桂廷芳.红楼梦汉英习语词典[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3.10:(627).

[8]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扫描版

[9] http://wenda.so.com/q/1376467550065741?src=150

[10]刘建娜.《红楼梦》中花卉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5):45.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