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仪式狂欢:从传播仪式观看天猫“双十一”晚会

2020-05-25 09:50:36 来源:采写编2020年第1期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双十一晚会;狂欢

内容提要: 天猫“双十一”晚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以来,不仅成为启动“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仪式,也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存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把娱乐、文艺、消费、广告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打造极致狂欢与深度共情,刺激受众在仪式的参与中找到情感归属,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品牌推广,激发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行为,培养人们对“双十一”购物节的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其商业变现的目的。

一、传播仪式观

仪式理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最初是与宗教联系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仪式被引入传播学领域,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从仪式的视角来研究传播的概念与意义,他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传递观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强调传播的线性过程,仪式观则把“仪式”作为传播的隐喻,强调互动性与共享性。詹姆斯·凯瑞认为比起表面上的讯息传递,传播更是一个互动、共享、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仪式性活动。人们在传播活动中通过互动实现意义的生产与交换,获得对世界的共同认知,找到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传播构建了有秩序和有意义的文化世界。

在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猫晚”作为一场为消费者举办的娱乐盛会,通过其传播仪式的聚合功能聚集众多观众边看边买,它不是传递讯息的工具,而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典礼。”

二、“双十一”晚会的仪式构建

(一)宣传预热。每年10月中旬开始,天猫会联合合作平台通过各种线上宣传来为“猫晚”做预热,塑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明星阵容是营造热度与话题的关键,每官宣一位明星,都会引发粉丝群内部的狂欢,粉丝们的自发转载与奔走相告进一步帮“猫晚”扩大了宣传规模。在宣传文案中,多次使用“盛典”“抢票”“11.11”“狂欢”等仪式感强烈的词语,调动用户情绪,促使其对晚会保持关注。此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包括支付宝、飞猪、闲鱼、饿了么等数十款应用也在为 “猫晚”造势。铺天盖地的宣传预热后,“猫晚”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像“春晚”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仪式,“猫晚”的高调举办也为“双十一”购物节增添了仪式感。

(二)沉浸式场景。作为一场融媒体晚会,要打造持续4小时的狂欢,不仅需要对传统晚会内容进行颠覆和改造,还必须在“颜值”上牢牢吸引住观众眼球。“猫晚”呈现的表演内容都是符合流行风潮的热门歌曲演唱、说唱、舞蹈、魔术、钢琴弹奏等,而且节目流程、主持人语速、背景音乐节奏都偏快,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收看热情。“猫晚”舞台还着重营造科技感与电子感,用VR、裸眼3D、全息投影等各种技术手段来打造极致的视听盛宴,依据表演内容而组合成多种形态的沉浸式舞台场景,为观众呈现强烈的视觉效果。

(三)跨屏互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早已习惯“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猫晚”在迎合收视习惯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满足受众消费体验,创新跨屏互动玩法,在互动娱乐中享受消费仪式带来的崭新体验。不仅有常见的“摇一摇”“扫一扫”,还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玩法,“跨屏穿新衣”“视频大换脸”“好礼对对碰” 等跨屏双向互动游戏,既活跃了晚会氛围,又保证了观众的参与感。每轮互动环节间隙,观众还可以在手机直播页面疯狂点赞,参与抽奖,产生实体消费,实现即看即买,边看边买。“猫晚”在互动体验上充分发挥跨屏特质,电视、电脑、手机端用户都可以同时参与,拓展了仪式边界。

(四)直播形态。历年“猫晚”都是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而直播对于塑造媒介仪式具有天然的优势,起着其他播出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因为直播是共时参与,收看直播的观众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一种“天涯共此时”的现场参与感,它能激发集体情绪,使极其庞大的群体获得共同的情感体验,发挥着共享情感、确认身份、凝聚社会的重要仪式功能。直播手段帮助“猫晚”更好地营造浓烈氛围,传达现场感、真实感,当数以亿计的人们被邀请到这场具有仪式性的盛大晚会中,无论是台上的明星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产生了一种共存感,所有人都属于同一个群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分享同样的愉悦感,沉浸于“集体的兴奋状态”。

三、“双十一”晚会的现实维系

(一)娱乐至上。“猫晚”符合当下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潮,以及网络消费主力军——年轻人对狂欢的期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过:“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娱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媒介为迎合受众对快感的追求,在孜孜不倦地生产新鲜、刺激的娱乐内容,公众落入媒介构建的娱乐幻象中。

“猫晚”的受众定位是具有一定购买力的年轻群体,他们生活中要应对忙碌的工作或繁重的学业,被就业、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刻面临淘汰与竞争,需要一场短暂逃离现实的娱乐狂欢。这场晚会形式的综艺盛宴仿佛一个避风港,让焦虑、迷茫的年轻群体转移了注意力,它不止提供强烈的视听快感,还满足共时参与和共享体验的情感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猫晚”使人们获得快感的同时,也如其他娱乐节目一样在麻痹人们的思维与情感,控制人们的注意力与时间,狂欢结束后回归现实,巨大的反差会更让人失落和空虚。

(二)消费主义。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显赫地位,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说“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这样一种境地”,广告与商标已完全渗入人们生活,现代人消费的并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符号价值,也就是物品给人带来的乐趣、地位的象征、虚荣和满足感。在这一背景下,“猫晚”作为一场披着娱乐外衣的电视购物晚会,本质上还是为天猫“双十一”营销活动服务。它借助节日狂欢氛围,削弱消费者的理性思维,再通过花样百出的植入推广,刺激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行为,目的是培养一种新消费文化。

但是,受众必须清楚认识到大众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断鼓吹消费,又因为迎合了消费主义而吸引到更多受众。受众如果不加过滤地接受媒介传达的消费理念,可能会产生越来越膨胀的消费欲望,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最终不仅自己走向极端,还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受众在收看“猫晚”过程中还是需要保持理智的消费观念与成熟的心态。

“猫晚”作为一种仪式性活动,将数以亿计的观众连接起来,重新构建文娱与商业的结合,在消费主义背景下迎合人们的物质欲望与娱乐需求,依托强大的明星资源、沉浸式的舞台场景、新颖的节目设计、黑科技的互动玩法,塑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把消费者带入集体狂欢中。这场仪式狂欢的实际目的是巩固并扩大“双十一”购物节的影响力,培养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商业变现。观众在享受集体狂欢与深度共情的同时,对媒介灌输的观念和意识仍需保持理性态度,警惕娱乐和消费的假象,避免沉迷,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参考文献:

[1]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2]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5.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