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2020-08-21 15:08:58 来源:采写编2020年第4期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带来随时随地相互联系和社交等便利。微信作为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一款社交类软件,自2011年推出至今,已经从最初服务于少数人变成了绝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一款软件。根据腾讯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9年9月,微信的平均月活跃账户数已逾11亿。用户年龄层也从年长者覆盖到了00后,可谓一款全民软件。

在当下活跃的社交媒体中,由于技术赋权与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等原因,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谣言的滋生与蔓延也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开始在微信及微信朋友圈中大量传播。有调查显示,手机谣言传播的速度远大于电脑网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微信功能的开通。微信作为一款用户日常使用的通讯社交类软件,其社交功能主要由微信朋友圈完成。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具有强关系社交,以及“点”“线”“面”构成的独特传播体系的特点,并由于这些特性,存在着谣言难以消解、辟谣消息传播受限制的现象。本文对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的特点以及辟谣方式作出了研究和建议。

一、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基本概念

目前,学界对于谣言的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认为,谣言是一种特殊的舆论,是公众在“特殊的社会状况”下的意见表达或情绪倾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以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当前网络中不断滋生和停留着大量网络谣言。所谓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一种未经相关主体证实而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的有特定指向的信息。是人们发泄某种情绪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读当前模糊而重要的情景。微信作为一款依托互联网进行运作的软件,其传播空间也属于网络谣言的传播环境。谣言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和半开放特点实现,用户通过朋友圈将谣言内容以个人朋友圈为基点进行分享和传递。笔者认为,从广义上说,微信朋友圈谣言指那些经由微信朋友圈传播并散播在其中的未经证实的消息;从狭义上说,微信朋友圈谣言指那些故意依靠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虚假消息。

二、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传播特点:强关系联结下构成的以“点”成“面”的传播路径

微信谣言作为网络谣言的一种特殊类型。既拥有未知性、非官方性、传播性、时效性等谣言的特征,又因其独特的传播载体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微信作为一款以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而建立朋友关系的社交软件,信息在其中的传播拥有着与现实同样的特点,即以熟人关系相联结的强关系社交,这一特点在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的信度上表现甚多。此外,以个人为“点”构建的信息传播源头,在微信朋友圈功能的助力下,这些“点”被放大形成了一个个以“点”为中心展开的面,从而面向该“点”的好友们进行传播。这些由“点”成“面”的传播路径是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的另一特点。

(一)强社交关系的传播基础。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认为,在传统社会,人们依赖自己熟悉的人进行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关系”现象。那些看似边缘、陌生的关系也能提供某种社会认知,称之为“弱关系”。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以强关系为主的社交平台,微信强关系主要是指微信用户经过互相确认所形成的网络社交关系。社交关系的强弱对于信息传播质量、传播可信度、社交圈子的紧密程度都有影响。社交关系越强,信息可信度越高,引起的共鸣越多,信息传播的效果越好。

微信好友的添加方式是以用户QQ好友和个人手机通讯簿的好友为基础进行添加,即用户在成为微信好友之前已经拥有了一层社交关系。微信朋友圈是现实空间的关系在虚拟空间的延伸,熟人之间消息传递会由于与信源关系的亲密而提高可能性。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传播的消息,会由于用户彼此之间这种强社交关系而增强可信度,其原因在于信源的可信度较强,人们在受信时会下意识减少对于信息真伪的怀疑和查证,也就给了谣言借助微信朋友圈这一虚拟载体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传播的温床。

(二)以“点”成“面”的传播路径。在微信运作体系中,每个用户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点”。这些“点”可以自由地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原创及转载信息,这些内容都可以被该用户的微信好友们看见、评论及再次转发。这时由每一个“点”以自身信息发布为中心建构而成的朋友圈已经形成了面向该用户微信好友的群体的“面”,用户发出的原创信息与转发信息均可以在其中进行传播,其微信好友们作为这些内容的传播对象,很有可能将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看见微信朋友圈被某一消息“刷屏了”的原因所在。

微信拥有数亿计的用户,无数个“点”发出的信息构成了朋友圈的“面”。这些信息经由不同的“点”发出,在以其现实关系为基础延伸的网络关系中进行传播。从一个“点”走向许多个“点”,从在一个“面”中传递发展到散播在许多朋友圈的“面”中,再由接触到“面”中信息的其他“点”进行多次传播,扩大和建成了这条以“点”成“面”的传播路径。

微信朋友圈谣言正是借助着这种以“点”成“面”的传播路径,谣言内容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发出,借助朋友圈的传播特性,将该内容形成“面”的传播形态,以达到同时使更多人接触该谣言内容的目的。随后由于不同用户有意或无意地再次传播,最终谣言内容在微信朋友圈中大肆传播。

三、治理微信朋友圈谣言面临的困境

微信朋友圈谣言存在已久且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于朋友圈谣言的治理却存在一定难度。谣言通常会抓住公众某一方面的弱点和好奇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信息的传播。辟谣则相对较为理性,往往对于公众而言只是多了一条信息。除此之外,微信朋友圈的多层区隔传播特性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送限制都对治理朋友圈谣言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一)多层区隔传播模式:辟谣信息传播受限。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私密性是自推出以后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这种私密性体现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是利用“多层区隔”技术进行传播的。所谓的“多层区隔”,是指一个用户的朋友圈相对另一个用户来说,不是完全可见的,这主要体现在朋友圈状态栏中“点赞”和“评论”情况的透明性上。例如用户A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信息,用户B和用户C都是用户A的微信好友,并在该条信息下进行了“点赞”和“评论”等操作,但如果用户B和用户C之间并非好友关系,则他们互相都看不见对方在用户A发表的信息下的“点赞”和“评论”。

“多层区隔”技术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社交的体验感和私密性,不仅有利于谣言在朋友圈中进行传播,而且由于“多层区隔”的传播特性,使得传播路径变得复杂曲折。当辟谣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时,同样也会由于这种“多层区隔”的特点而无法快速地广泛传播和消解谣言内容。

(二)公共平台消息发送限制:谣言消解受限。迄今为止,微信拥有数以亿计的月活跃用户。微信公众平台自推出以后,就因其“定制化”和“点”对“点”的特性受到用户欢迎。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微信公共平台上发送的辟谣类信息的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用户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有选择性地订阅公众号,公众号内容的分发面有限;在收到公众号消息推送之时,用户也可以随意选择阅读与否。公众号的消息发送受限增加了谣言消解的难度与辟谣信息传播的效果的不确定性。

四、微信朋友圈谣言治理的建议

微信当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款社交软件,放任谣言在朋友圈中肆意传播会污染网络空间并造成受众误听误信、再次传谣等不良后果。对于微信朋友圈谣言的治理是势在必行的,具体做法可以从政府、平台、用户三个角度来谈。

(一)政府:健全信息公开机制。认知缺陷和对于未知情况的不了解是谣言产生的一大原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知悉和掌握有关自身生活的信息,尤其是当发生突发事件或与自身切身相关的事件时,这种求知的需求会更加高涨。当这种需要无法从正常途径得到满足时,谣言就有了传播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做到及时、真实、全面地向民众告知当前社会的情况,使民众能够从官方的途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当官方的信息通道及时和畅通时,谣言就失去了传播渠道,久而久之就会无处可传。

(二)平台:构建面向全体微信用户推送信息的辟谣机制。微信朋友圈中弥散着许多谣言的一大原因是许多谣言自进入这一网络空间之后没有被消解,并且辟谣信息传播力度有限,用户对于信息的认知程度停留在谣言传播的内容所构建的印象。谣言作为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伴随网络空间而转换形态成为网络谣言并不可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放任谣言的传播任其愈演愈烈,应及时对谣言作出反应。

只有在谣言开始蔓延之时就对其全面扼杀才能停止其传播,和避免谣言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微信平台构建面向全体微信用户推送信息的辟谣机制,这样的辟谣机制的建立才能够做到辟谣范围广、速度快、公信力高,对于当下的微信朋友圈谣言传播现状治理是很适用的。

(三)用户:提高个人信息鉴别能力。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为用户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将冗杂的信息带到了用户的面前,其中就夹带着许多谣言。用户需要提高个人信息鉴别能力,学会利用其他途径查证消息的真实性,不信谣、不传谣,为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谣言作为最古老的一种语言之一,在当下数字传播语境中常常以更快更广的速度传播着,其携带内容也由于网络的加速变得更加模糊和难以辨别。微信朋友圈在承担着人们日常社交、分享、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肥沃土壤,并因其独特的传播特性,使得谣言在其中因传播路径复杂而难以辟谣。微信逐年上升的庞大月活用户群体数量使得谣言在其中的传播和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微信朋友圈谣言的治理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的多方协力合作,只有当上述三方都为朋友圈谣言治理作出努力,未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环境才有可能变得清朗。

参考文献:

[1]当个微信谣言终结者[EB/OL],http://roll.sohu.com/20140520/n399794095.shtml

[2]冯佳妮.微博谣言的传播与媒体的角色担当[J].现代交际,2014(02):128-129.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5页.

[4]周裕琼.《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第14页.

[5]孙丽,余建华.网络谣言的特征、成因与治理[J].电子政务,2014(04):70-75.

[6]靖鸣,朱燕丹.微信谣言的传播特征探析[J].新闻与写作,2015(04):39-42.

[7]金屏.谣言传播与微博辟谣[J].编辑之友,2013(04):41-44+62.

[8]张志安,束开荣.微信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网民、媒介与社会多重视角的考察[J].新闻与写作,2016(03):63-67.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