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策略浅析

2020-11-03 16:32:59 来源:采写编2020年第5期

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具有主体多元、速度迅捷、破坏巨大等特点。因此,高校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监督引导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等,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官方平台迅速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论监督、引导和控制的主动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正是这些传播形式的主要受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常常会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表达看法,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舆情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并合理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掌握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主动权,对降低高校声誉风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一、新媒体视角下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的特点

(一)主体多元。传统媒体时代,高校管理者控制着校园信息传播媒介。但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把关者”的主要模式已被打破,大学生不仅是接收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甚至生产者,他们可以通过“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工具随时随地发布和传递信息。由于新媒体平台准入门槛低,使得各种片面、伪造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无序传播,成为一些突发事件的“导火索”,给高校舆情监管制造了巨大困难。

(二)速度迅捷。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实现了实时传递和接收,运用诸如微信、Line等即时通讯软件,任何信息都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到任何互联网终端,完全打破了双方通信的时间壁垒。许多学校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采取隐瞒措施,导致大量不能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准确信息的学生将视线投向网络,使突发事件传播范围无限扩张,不仅在学校内部引发强烈震动,也很快蔓延到社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破坏巨大。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之中,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几乎都是匿名的,隐藏在“面具”之下的虚假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们可以借此逃避法律规范的责任和义务。许多大学生由于无知,或者出于“一夜成名”乃至报复等目的,使用新媒体工具传播未经证实甚至完全虚假的信息。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感情、生活中遭遇挫折产生不满,而高校突发事件,恰好给了他们发泄的契机,以此获取安慰。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已经过时。许多高校管理者还未树立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现代传媒意识。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督与引导的完成程度,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密不可分,现阶段高校的舆情监督与引导,依然专注于单向模式的简单说教,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多个复杂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新变化。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不重视,势必会给当前的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工作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手段逐渐式微。传统媒体时代,高校管理者通过校办报纸杂志、校园广播等,就能较为容易地引导和控制校园舆论。但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各类即时通讯软件让信息来源更为广泛,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分享者。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因为删帖而消除,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矛盾,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抗。

(三)队伍不够专业。目前,高校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对突发事件的舆情监督与引导重视不够。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多由宣传和保卫部门完成,职责不明、不细。许多高校还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舆情监管部门,没有培养专职人员采集、分析、研判公共言论,相关设备和技术也较为落后,致使高校无法全面、系统地收集学生和社会公众对于学校的不良言论。

三、新媒体视角下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为了防范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蔓延,有必要建立舆论预警机制,对事件的发展进行分析。虽然是“突发”,但也有一些校园内部矛盾积聚和激化的结果。当今大学生的自主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校园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往往通过网络媒体发泄、披露、求助。高校管理者应引起重视,借助辅导员、学生干部等途径,关注学生经常访问的媒体平台,实时收集信息,关注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把握舆情的发展趋势。

(二)建立健全发布机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师生和社会的关注,此时若未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必然会产生真空地带,各种各样的谣言和猜测会愈加猖獗,被网络“放大”后将难以控制。因此,高校应建立发言人制度,主动把握“话语权”。发言人代表校方第一时间发布意见,保持信息往来渠道的通畅,使谣言和猜测没有空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以此稳定师生的情绪,维护大家的知情权,赢得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三)建立健全引导机制。从高校自身来看,还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从源头上增强对不良舆论的控制能力。回顾过去由校园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问题,我们发现,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爆料的工具,它们传播快速并且匿名,容易造成虚假信息的扩散,引发恐慌。若高校管理者此时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势必会加剧负面舆论的发酵,导致危机产生。高校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建立温和、人性的柔性引导模式,有助于缓解涉事者情绪,降低不良影响。

(四)建立健全教育机制。提升高校舆情控制和引导水平,还应注重提高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积极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合理运用新媒体工具。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高校管理者应从“消极应对和处置”转向“积极预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媒介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

四、结语

目前,新媒体渠道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和特点,丰富校园舆情监督和引导的方法,开展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俊鹏, 颜娟, 彭小银. 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5, 000(012):37-39.

[2]赵梦琳, 何岑成. 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以两所高校为例  [J]. 经营与管理, 2016(2):151-153,共3页.

[3]白艳.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 知识经济, 2018(9): 6-7.

[4]黄晨晨. 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 458(08):192-193.

[5]李培铭.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5, 025(006):56-58.

[6]李洁. 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机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 388(06):108+115.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