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鸿沟问题及治理对策

2020-12-23 17:19:45 来源:采写编2020第6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取得突破和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如5G技术、算法推荐、虚拟现实技术等。但人工智能技术像一把达摩斯之剑,一方面,它给受众提供了更多元的信息资源和视角,也提供了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红利并不能平等地惠及社会上每一个人,它受到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们的经济水平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更复杂的设计和其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其认知和把握水平的差距会逐步扩大,这将带来新的数字鸿沟问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的提出源自托夫勒的《权力的转移》,它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对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差异,使得他们产生对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及创新转化能力的差距,并带来享受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及加社会不平等的发展。”数字鸿沟主要从接入沟和使用沟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前者指技术拥有者和缺乏者之间的差距,后者指不同使用者之间掌握技能之间的差异。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球,中美人工智能产业融资总量和企业数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紧随中美之后的是英、德、日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和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之一,使得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在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从国内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主导,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校也集中于北京、江苏、上海。如在首批四十个5G应用城市名单中,除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外,其余9个城市均为东部沿海城市。在此背景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最先拥有5G技术的接入端口和应用的理念与技能,他们能够更有机会优先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以此获得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对于西部地区的人们,他们的这种机会会变得更少,因此这也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国内学者韦路和张明新从互联网使用带来的不同结果提出“第三道数字鸿沟”,即“在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会导致人们在知识获取上的鸿沟,而这种知识上的鸿沟将直接关系到信息社会中个人和社区的生存发展。”在人们获得数字技术相同的接入水平和使用能力的情形下,由于不同人群已有的兴趣、品味、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互联网使用的动机、理念和效率是具有差异性的,使得其获取信息的种类、质量和信息的创新转化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在加剧知识沟扩大的趋势。如算法推荐的应用,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更能够了解智能技术背后的运作机制和逻辑,他们都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这使得他们更能够快速将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且更有机会将这种储备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力量。而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了解智能技术背后的运作机制和逻辑,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往往处在一种信息喂养的状态,在算法推荐的作用下,他们更容易陷入单一脉络的信息网络中,致使他们的信息视野变得更加狭窄,这也是我们俗称的“信息茧房”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人对智能技术转化创新能力是具有差异性的,这种结果的不平等性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另外,数字鸿沟在形成一种隐性的品味区隔,区隔是指文化占优阶层通过符号划分系统的斗争来强调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和稀缺性,通过排斥或贬低其他文化来获取自身文化地位的合法性和统治权。拥有强大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媒体更能够为受众提供优质信息资源,也更能够聚合有共同爱好、兴趣、品味的受众,形成长期稳定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品味的社交网络群体。为了获得个人或者媒体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他们会团结一起来贬低、排斥其他同类文化产品以彰显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种品味的区隔会阻碍文化的上下层流动以及在互联网中形成信息流通的壁垒,并又加剧数字鸿沟问题。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鸿沟问题的成因

从技术的研发层面来讲,人工智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研发需要一个国家长期的工业积累和科学人才的储备,这无疑提高了进入门槛,使得全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只能望洋兴叹。从技术应用层面来讲,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科学。由于其技术运作机制和逻辑的复杂性,使得人们掌握它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长时间的学习,这提高了进入的门槛。那些拥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公众能够更快速地掌握智能技术的应用理念与技能,他们能够快速地将网络信息资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将新知识转变为经济收益。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水平和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加剧已有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个性化,这加深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和泛娱乐化倾向。由于公众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可利用的通信设备机会等因素的影响,公众对于互联网应用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如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更高的人们更愿意通过便捷的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们更容易沉溺于网络并进行娱乐化的网上活动。

从资本的运作逻辑来看,资本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此获得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寻找最广阔的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以此来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当前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中国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国家政策支持,使得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一直处在全球前列的位置。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他们会将自己的企业建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方面由于东部沿海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可以便于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有完善的工业产区和基建设施,这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人口密度高、人均文化水平较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它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国际交流环境,这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从而造成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贫富阶层之间数字鸿沟不断加剧的趋势。

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来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普及起步较晚,我国仍拥有大量未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群,这使得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水平较低,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机会较少。“我国东部高等院校数量和西部仍有较大质量与数量的差距,这也使得我国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与数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另外,虽然我国科技人才的规模较大,但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也使得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科技人才一直处在紧缺的状态,它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掣肘的作用。我国通过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西方近两百年的工业革命任务,但在高端制造业,如芯片、光刻机、精密仪表等技术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些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产业息息相关。当然我们也不必总是妄自菲薄,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和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人才红利正在慢慢展现出来,它必将给我国带来大批高级工程师和专业人才队伍来惠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时代数字鸿沟问题的治理对策

数字鸿沟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人均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地区间发展的经济差异等问题,所以要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我们首先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首先,我们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这是由于数字鸿沟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产生的差距。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从而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以此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且国家可以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和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此减小区域之间新技术普及的时间差,使得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红利能够更平等且均匀地惠及每一个社会公民。

国家应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且应该重点帮扶贫困落后地区。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他们就拥有了消费和购买智能产品的能力和欲望,这也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促进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国家应加强落后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落后地区的人们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新媒介,以此提高他们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机会,进而缩小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均衡地区教育水平上,国家应对偏远地区进行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倾斜,提高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理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我国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已有政策和实践,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更多地着眼于物理接入层面,通常依赖于三条路径:一是建设网络,二是配置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三是建设资源。”这都是从解决新技术的物理接入环节的视角出发,因此我们当前更应该侧重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使用技能,让学生们在技术实践中来不断把握和更新对新技术的理解。

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公众对新媒介的使用能力,还应给公众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技术逻辑,以此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水平。因此,政府应引导和联合学界、媒体、企业、公民、家庭、学校共同建立一个新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对公众进行多层次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来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水平。比如,给学生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给公众进行相应的短视频宣传,让公众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运作机制和逻辑,以此提升公众的知识转化创新能力;在社会上开展互联网教育活动,让媒介素养成为全社会终生学习的对象。当然媒介素养的内涵是随着媒介环境、媒介技术、公众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政府也应该与学界、媒体合作来不断更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方式。

对于每一次技术大规模的进步,我们都抱有技术能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但每一次技术的飞速进步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否会继续深化数字鸿沟问题,需要我们在技术实践和社会发展中进行探讨。只有将新技术不断普及,让每一个公众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并且在深刻的认知和熟练的技能中才能获得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 刘迅. 我国“数字鸿沟”的比较分析及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 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43-53+95.

[3] 郑文锋 谭永军. 传播视角下广西贫困地区数字鸿沟问题解决对策研究[J]. 传承, 2019(01):121-126.

[4] 王美,随晓筱.新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97-103.

(作者简介:余红升,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罗彬,教授,传播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