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性表达

2020-12-23 17:19:59 来源:采写编2020第6期

一、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面临的传播态势

传统电视屏幕为主流媒介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而结合大小屏融合的媒体融合模式已成为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常态。通过大小屏幕结合播发新闻的模式,已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必然。

新型传播载体通过视频、音频和网络能快速多维地升级融合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从静态到动态、可读到可视,这种多终端传播还可以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实现对受众体验的跟踪,从而对内容以及传播方式进行快速反应和优化。

融媒体的传播运用,有利于传媒组织或机构增加信息平台的数量,使媒体资源得到最大化配置。通俗讲就是一个传媒组织拥有多个媒介平台,实现信息的多平台输出,提升其传播能力。这种运作方式可以有效扭转传统媒体传播力、范围、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局面,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尽快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二、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升级

融媒体环境下,大小屏会融合线上线下交互体验的形式,让新闻报道从简单的播放形式转变为互动模式。特别是小屏的手机以其先进的受众互动模式及其本身的社交媒介功能的优势,实现了用户信息与情感交互,及时互动的受众快速体验,迅速拉近大众与媒体的距离。比如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通过多渠道链接,打造矩阵模式,实现多地联动。比如此次疫情播报,受众随时能在大屏上看到媒体报道,并可在小屏上搜索即时抗疫报道,同时进行实用的交互体验,利用大数据查阅疫情地图,同时参与互动。一些新闻热点也是从大众互动中产生,通过热搜关键词成为大众关注焦点,放大影响力,甚至可以影响决策层的决策。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和播出效应是传统媒体几何量级的增倍幅度,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远超过传统媒体的大屏,新闻报道的透明化和超级影响力将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常态。

三、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容的创新性表达

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容生产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产品,观众可以看作是信息用户,媒体移动化、社交化、分众化已慢慢改变了传统新闻说教式、灌输式播报,在与受众互动中,新闻报道更视频化、生活化、全面化。通过图表、数据、动画、直播等手段,更利于加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直观具象了解和探索,一改以前新闻报道形式的平面化、单一化,信息解读抽象化、复杂化。

(一)用“场”传播新闻。融媒体技术下的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简短新闻快讯的单向传播,而是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动态跟踪、链接以及网民互动留言评论,快速形成舆论“场”。同时可以融合各种新技术,注入虚拟与实景切换、智能技术等强化节目效果的手段,使新闻报道更为生动,代入感更强,提供更有张力的画面。

(二)用“数字”解读新闻。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这种数据播报的新闻多以热点追踪、数据传导和数据解读为主。热点追踪主要对新闻热点事件的追踪报道,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根据各种数据对比分析处理得出新闻观点。数据传导是采用公开的数据,形成新闻。数据解读是根据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新闻内容。

2014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首次使用“数据观察员”的概念。正因为融媒体下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发展,才使得“数据观察员”这个新角色的出现。“数据观察员”被大量使用在运用“大数据”进行解读的新闻中,这是融媒体环境下的新产物,他们将别人眼里冰冷的数字通过寻找解析大数据,读出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到社会之中的人情冷暖,读到了“数字”新闻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感到“数字”也是有温度的。[1] 

(三)用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中国播音学》将非语言符号大致分为两类:物语语言和体语。物语语言主要是指“化妆、服饰及演播室的背景布置”。体语指的是身体某一部分的动作和身体的姿势。在电视传播中,报道中的串场方式的新意,展现了非语言符号魅力所在。[2]

融媒体环境下技术不断革新,肢体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演播室从小空间发展到大空间,从实景演播室发展到全媒体交互式的虚拟演播厅,报道也是既有室外室内双结合,又运用虚拟结合的科学技术。报道形态也更加呈现出从“实景—棚内的大屏—穿越(棚内棚外实景)”的飞速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穿梭,丰富了报道方式,升级了报道形式。 利用大屏幕、3D动画和虚拟景观显示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大大提升了电视报道的水准,给观众带来听觉视觉的盛宴。 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者站在屏幕前,为观众解读的“站大屏”新闻形式,报道者从原来的“静态”转变为“动态”,增加与观众的交流感,并呈现出极其生动的电视效果。

(四)用“我”的视角报道新闻。传统新闻报道中通常使用第三人称,通过对第三人称的描述来重现新闻现场。但是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时,动辄千家媒体同时采写,在阐明事实的同时,必须彰显特色才能吸引到更多受众,这不仅意味着角度的新颖,也对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挑战。换一种角色,换一种语气,“我在现场”更能体现真实感、实时感,更具有代入感。运用得当的话,不仅不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反而使新闻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

(五)用“直播互动”形成氛围。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际,央视通过新闻客户端实时进行小屏新闻直播及时向公众报道湖北战疫的最新情况,通过直播与几百万网友一起“云监工”火神山建造过程并实时互动,这些做法为所有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研究样本。

融媒体直播报道同传统媒体直播报道有很大不同。传统媒体选题角度内容偏向严肃,直播报道一般为大型活动、重大事件,主题较大、耗时较长,成本较大;融媒体直播报道的选题角度更轻松活泼,一般选择受众较为关注的时事热点,内容与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融媒体直播的前期宣传可以借助多平台、多渠道进行宣发,在直播正式开始前就可以开通直播频道播放准备好的片头进行引流,还可以剪辑花絮或者预告到抖音短视频或者其他平台进行引流宣传。

融媒体直播互动性增强,记者会根据受众互动或者提出的问题作出内容的修改或回应。在融媒体直播中还可以增加图文直播栏目,为观众提供图文直播信息,实现了图文加视频的多形态多维度信息呈现,还可以利用VR等新技术,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六)用“可视化呈现”提升效果。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可视化呈现技术”正在新闻报道的表达呈现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据可视化呈现是借助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数据信息。利用图形、图形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让数据更加活灵活现,增强视觉冲击感。

参考文献:

[1]杜洋. 新媒体时代电视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D].福建:东南传播,2019-08-20.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547.

(作者单位:胡东妮,四川传媒学院;冯亚兵,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