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特点探析——以电影《辩护人》为例

2020-12-23 17:20:14 来源:采写编2020第6期

一、韩国现实主义电影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在国家政策、资金、机构、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下,韩国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并对外输出。韩国在短短时间内形成一股影响亚洲甚至是世界的“韩流”文化。

仅从电影方面来看,自2007年由香港国际电影节主办的“亚洲电影大奖”起至今的13年时间中,韩国共获得奖项40个。除商业电影外,韩国更热衷于拍摄现实主义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电影,不仅广受喜爱,更引人深思,甚至影响了案情审判和法律。其中在“亚洲电影大奖”中获得提名最多的男演员宋康昊演绎的电影《辩护人》便是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二、电影《辩护人》特点分析

(一)电影《辩护人》概述。《辩护人》于2013年12月28日上映,连续29天占领票房榜首,是韩国历史上第9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本土电影。与现实电影《熔炉》《韩公主》等关于孩子被性侵的题材不同,该影片以前总统卢武铉从政前曾为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税务律师宋佑硕为被诬陷的“赤色分子”做辩护而改变其人生的五次公审。

影片播出后,引起韩国社会的强烈反响。釜山法院在33年后对2012要求复审的五位“釜林事件”人员作出了无罪判决,认定他们的行为没有对国家的安全和自由民主主义基本秩序造成危害。并且由于对施暴警察的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因此韩国民众强烈呼吁制定一项不受制于诉讼时效的《特别法》,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二)电影《辩护人》特点分析。

1.选材的典型性与目的性。电影的原型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卢武铉因“釜林事件”,从税务律师转变为人权律师并参政,于2002年当选总统,是其政治生涯的开始,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因此《辩护人》在题材的选择上毫无疑问是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符合现实主义电影特征。

并且《辩护人》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带有较强的目的性。编剧导演杨宇锡曾提及创作初衷:“《辩护人》并非一部纪实电影,我并不想激起人们的愤怒和憎恶之情,而是希望借影片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理解和自省的机会”。选择“釜林事件”作为影片的蓝本的目的并不只是反映与民众相关的社会问题,让人想起当时政府的“暴行”,更是带有编剧、导演本身的倾向性,“给予相互理解和自省的机会”,即给予卢武铉一个被理解的机会。                                                                                                                      

2.内容的故事性。《辩护人》为事件改编电影而非纪实电影,影片中存在为了体现艺术性,刻画人物形象,体现影片主题及精神而创作的虚构情节。在注重事件本身重要情节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故事性体现。

影片中男主宋佑硕边备战司法考试边盖房子挣钱并在房顶刻下“绝不放弃”。在挣到钱后便买下自己亲手盖的房子,此处为虚构情节,为的是与开头宋佑硕准备司法考试“绝不放弃”的精神相呼应,刻画出主人公刻苦努力、绝不放弃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下面情节中宋佑硕为了给朴镇宇做辩护,通宵看“禁书”,与英国大使馆联系,努力找证据绝不放弃。买回自己亲手盖的楼房在整个影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并赋予人物形象的作用。

男主宋佑硕为挣钱忽视“赤色分子”案件后又因汤饭店大婶儿子卷入案件推动男主进行辩护的情节也并非真实存在。将宋佑硕刻画成现实社会中的“爱钱”的小人物,而汤饭店大婶的出现不仅刻画出主人公知恩图报,更成为宋佑硕从“市井”小人物转为正义英雄人物的转折点。赋予了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色彩,而非一直大公无私的英雄人物,使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得更加完整与真实。

3.开放式结局。影片最后在法官念宋佑硕的辩护人名字时戛然而止,并以“这一天全釜山142名律师中有99名出席法庭”一行话结束影片。宋佑硕是否胜诉、如何胜诉等内容影片将不再讲述,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供观众思考。这与传统电影精心安排讲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不同,开放式的叙事模式留给观众思考并回到原本事实的空间,让观众关注原本事实并寻找答案,与选题的目的相匹配。

4.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联动。巴赞认为只有长镜头才既能够保存客观存在的时空连续性,又具有协调镜头内部组织的充分能力,长镜头能够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的思想,而蒙太奇使电影丧失了真实。

《辩护人》采用蒙太奇与长镜头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抒情蒙太奇塑造人物,用长镜头体现现实并增强情感。宋佑硕在法庭上质疑证人的长镜头便是如此,镜头开始于宋佑硕对证人的质问,以及与检察官姜炯哲的激烈交锋,接着镜头跟随宋律师的行动轨迹一直于法庭中心地带缓缓移动,最后以法庭的全景作为结尾。通过景深镜头、移动摄影和场面调度的有机结合,将在场人物的言行和态度都展现出来,不仅表现出宋佑硕的辩护实力和为学生鸣不平的魄力,也增加了现场感,使观众身临其境,增添了电影的真实色彩。

三、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特点

通过以上对《辩护人》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及与其他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相结合,可以概括出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为:在选择题材时具有典型性与目的性。比如电影《熔炉》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电影这种传播手段将事件的影响扩大,以给当事人一个公平的结果,使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内容充满故事性,现实主义电影并非纪实电影,在注重现实的过程中创造故事,虚实结合,并搭配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回到真实事件的机会。再次,重视小人物的塑造,刻画完整人物形象以凸显现实性。无论是《辩护人》中的宋佑硕还是《熔炉》中的姜仁浩都被塑造为现实中的小人物。从小人物转化为解决事件的“大英雄”,这样的转变也增添了很多故事性与真实性。最后,注重长镜头的使用。在镜头使用上,除了蒙太奇的使用外也注重更能表现真实性的长镜头的使用,增添了影片的真实色彩。

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告诉我们电影不止是一个娱乐的工具,更是一种传播手段,它的影响力巨大,使受众关注案件本身的同时,甚至还能使案件重审,实现迟到的正义,完善法律。我国虽然在现实主义电影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缺,但是前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已经让大家看到了我国对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视。影片上映后,国家对药品价格的调整,正是比票房收入等经济效益更重要的社会效益。现实主义电影可以讲故事,但更重要的是让观众回到事件、社会现象本身。现实主义电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但更多的是追求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电影可以是娱乐的工具,但更应该背负起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

注释:

①《韩国的“文化立国”》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5-02/01/content_1541452.htm

②《辩护人》破千万 演技之神宋康昊庭辩狂咆哮http://korea.sohu.com/20140120/n393620568.shtml

参考文献:

[1]张梦洁. 商业大片冲击下的现实主义电影[D].河北大学,2017.

[2]范思媛. 韩国现实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D].长安大学,2017.

[3]曾洪玺,王中伟.电影《辩护人》的视听语言艺术[J].东南传播,2018(07):46-48.

[4]刘洋. 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5]周学斯. 新世纪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