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的艺术特色分析

2020-12-23 17:20:14 来源:采写编2020第6期

新闻事件与社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而基于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作品也往往更容易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与讨论。近年来,基于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成为韩国电影中的重要类型,一些优秀的作品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对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做出分析,对于了解新闻报道与电影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选题特色

在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中,社会新闻是此类电影主要的选题来源。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之所以在选题层面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主要是受到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新闻含有丰富的电影元素。社会新闻不仅具有真实性与脉络清晰的特征,而且这种新闻一般发生于社会大众常见的社会生活场景当中并具备较强的戏剧性,这促使社会新闻具有了改编为电影的潜力。具体而言,电影故事的创作需要具备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等基本要素,如果这些要素能够呈现出更强的贴近性与逻辑性,则能够具备更强的说服力以及代入感,而社会新闻所具有的这些要素都十分清晰,从而可以为电影剧本的创作提供支撑。以《熔炉》为例,这部电影根据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校长性侵儿童的真实事件改编,由于新闻报道具备丰富的电影创作要素,因此社会新闻为电影剧本架构的搭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社会新闻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被改编为电影作品的社会新闻一般都曾经获得过较高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改编完成的电影不仅能够呈现出较高的话题性,而且也能够具备良好的关注基础。从电影市场资本运作角度来看,这种关注基础能够促使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作品获得票房保证,从而有效降低投入风险。而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作品也能够促使受众对重新关注某一社会热点并重新对特定新闻事件开展反思,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仍旧以《熔炉》为例,虽然这部作品具有悲剧性,但是电影创作中的社会新闻原型则更为震撼人心,由于电影创作期间与创作原型相关的案件并没有尘埃落定,因此事实上,电影对社会新闻的改编过程弱化了现实悲剧性而强化了艺术性。社会大众对相关新闻报道的关注,能够为《熔炉》的票房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部电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百万观众通过签名抗议促成了案件重审以及“熔炉法”的出台,这展现出了社会新闻与改编电影之间的相互影响。

最后,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作品具有开展广泛探讨的空间。为了能够提升电影新闻所具有的戏剧性乃至争议性,许多改编电影所选择的新闻报道都具有进行深度探讨的空间,而社会新闻则在此方面展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社会大众对社会新闻的关注,是观众对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作品开展深入讨论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许多社会新闻包含着一些易于引起话题的内容,因此,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不仅能够讲述故事、呈现情节,引导社会大众从视觉审美角度对电影作品开展讨论,而且能够引导社会大众从社会、法律、伦理等层面开展反思。以《杀人回忆》为例,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连环杀手落网却因错过法律诉讼期而无法追责的故事,而这一故事则引发了社会大众对法律诉讼期这一制度合理性的关注与探讨,由此可见,基于社会新闻所改编的电影作品具有更高的话题性与更大的探讨空间,这对于提升电影热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叙事特色

在叙事视角方面,以普通人的经历或者叙事为切入点,是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叙事视角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即电影虽然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呈现,但在叙事方式上却往往聚焦于社会个体的经历、心理变化、内心斗争等。以《辩护人》为例,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为原型,内容则是以卢武铉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律师期间负责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蓝本。在电影叙事中,主人公宋佑硕是一个普通律师,而以宋佑硕的经历以及宋佑硕的论述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则促使《辩护人》呈现出了更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并能够更好地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如在《辩护人》的前半部分中,以主人公第一视角所开展的叙事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而由于主人公是一名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主人公对社会、特定事件所具有的认知和电影观众所具有的认知十分相似,而在后半部分,车东英叙事视角的引入则促使电影呈现出了两个人的认知与想法。在此基础上,一个普通社会大众与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开展抗争的精神与行为更容易引发社会大众的认同并带给社会大众以震撼,这也是在影片最后阶段宋佑硕得到社会大众支持的重要原因,而在宋佑硕的追求社会正义的经历中,宋佑硕的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实现。显然,这种以普通人的经历为叙事切入点的叙事视角,不仅能够促使电影观众更为细致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而且也能够促使电影观众更理解主人公所作出的决定和选择,从而展现出电影所具有的温度。

在叙事方法方面,为了能够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新闻报道讲求简明扼要且经常使用金字塔结构,相对于新闻报道的叙事而言,电影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如在电影叙事中,为了能够达到引人入胜、提升观众观影欲望的效果,电影往往需要设置悬念并使用蒙太奇手法依托镜头对特定内容进行暗示,正因为如此,电影叙事无法像新闻报道一样开门见山、简明扼要。这种叙事差异在悬疑类、刑侦类电影中极为常见,具体而言,新闻工作者会围绕犯罪事实、侦破过程等撰写新闻稿件,从而确保新闻受众能够以最低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获得符合自身信息需求的内容,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中,这种新闻报道策略能够与新闻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相对接,并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然而在电影创作中,即便电影情节以真实的新闻事件为蓝本,但往往不会平铺直叙,而是设置各种线索、悬念的方式层层剥开事件真相,从而强化电影故事所具有的戏剧性。另外,电影叙事与新闻叙事的差异还体现在隐喻的使用中,在电影中,隐喻可以用于伏笔的埋藏、事实的揭露等方面,这对于提升电影的艺术审美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新闻传播则更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不会对语言美感提出过高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二者的评判标准并不相同,如在对电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影画面的构图、视觉冲击力等进行重点考量,而在对新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关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

综上所述,新闻事件所具有的戏剧性、真实性以及社会关注程度等,促使新闻事件成为电影改编过程中的重要素材,特别是社会新闻,在电影改编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在韩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中,社会新闻成为新闻事件改编电影选题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虽然许多电影是基于新闻事件改编而成,但是在叙事视角以及叙事方法等方面与新闻报道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其中,以普通人的经历或者叙事为切入点以及设置悬念、使用隐喻等,是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叙事的重要特征。另外,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在拓展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对新闻事件进行二次传播等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这促使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在具备较高艺术审美性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雅楠.消费语境下新闻改编电影的表演观念[J].电影文学,2019(15):41-47.

[2]熊燕妮.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现象研究[J].新闻世界,2019(06):94-96.

[3]张永韬,郑言.媒体融合视角下新闻事件改编电影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03):138-148+191.

[4]何云.浅析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J].电视指南,2017(10):50.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