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典留声 为传播示范——河北文艺广播《经典留声》节目浅析

2021-03-03 16:45:19 来源:采写编2021年第1期

《经典留声》是河北文艺广播重点打造的一档广播文艺节目。这款精致的录播广播文艺节目,不一定所有受众都会喜欢,但要求对喜欢的受众一击必中。所以从创意、文案、录制的全程都要求精致、精细,能够给人惊喜,让人听后回味不忘。总体观察,我们这个节目是达到了这样的水准的,在“度”的把控上比较到位。                  

一、选题有热度

节目定位于文艺经典,但经典就一定能抓住人们眼球吗?不尽然。在万千经典中哪些选题能够打动听众越来越挑剔的耳朵?每天要回答这样的选择题并不容易,一年365天都要面对就更不容易。节目至今已经做了600期了,能够想见节目主创人员背后的不易。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表现。     

蹭热点,紧贴社会与文艺热点选题。生活中、网络上每天都有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人物、事件等。天上飘来一场雪,就可以刷爆朋友圈,这是热点吗?当然是。做一期“飘进唐诗宋词的那片雪花”,有人愿意听吗?当然有。2019年5月,叶嘉莹再次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711万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那么就做一期“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介绍这个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女人。从热点切入,把人们注意力导入经典,节目的成功就是可期可盼了。     

抓节点,在节假日和纪念日里策划选题。特殊的节目、节点都会引发人们的兴趣,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制作精细的节目会有很强的代入感。600多期节目中关于节点节令的已经形成系列化,传统节日、自然节气、文艺名家都有系列选题,而且这样的选题不会过时,可以反复播放。     

关键词,从人物和事件中抽象出关键词做选题,做集纳或链接。“从一荤一素谈文学大师笔下的母爱”,引子是毛不易回忆母亲每餐都要给自己做“一荤一素”,这样的母爱能让人生发无限的感慨,古往今来,谁的心里没有这样的“一荤一素”呢?《藏在心中的那束白月光》以“白月光”为关键词,讲了一部电影、一封情书,讲了分属中、外的两段不是爱情胜似爱情的故事。演讲学中用关键词做串联是一种讨巧的方式,节目中同理。                     

二、主题有温度

我们考察《经典留声》制作的节目,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一期期节目都是正面而情感真挚,阳光而充满温度,向受众传送出的是真情、是大爱、是风骨,能够给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

情与爱是古往今来文艺作品的大主题,爱带着能量,自然也带着温度。在《人生若只如初见》里,通过介绍饮水词,介绍了纳兰性德与表妹朦胧的爱、与夫人现实的爱,虽然都以悲剧收场,但他抒写初恋和悼亡的那份情真意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性情。在当时就产生广泛影响,所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虽然他自己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但人们从他的前期词作中读出的是纯真爱恋,从他的后期作品的悔恨中悟出了什么才值得珍惜。有真情,无矫情,才是纳兰词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情与爱更多的是在人伦层面以广播文艺来反映或诠释经典,那么节目常在特殊节点推出的特别专题,则是将“爱”的外延和内涵扩展开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制作的西柏坡专题《柏坡情》、井冈山专题《映山红》、国旗的专题《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以及《我和我的祖国》《永不消逝的电波》《起飞,我的中国梦》等,歌颂祖国、歌颂英雄,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这是家国大爱。同样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制作的10期专题,诸如《武汉加油,我在你身边》《此刻他们堪称国士》,弘扬的是从抗疫英雄到全社会万众一心的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     

提起汨罗江,你能想到什么?屈原应该是大家的首选项。带着一身清奇风骨、伴着那一曲千古绝唱投入汨罗江的身影,千百年来仍在为我们提供绵延不断的思念和精神力量。很少有人知道汨罗江之于杜甫是什么,这个冠绝全唐、忧国忧民而又穷困潦倒的诗圣也客死汨罗江。特别节目《千古汨罗江:一场屈原与杜甫的相会》记述的不是悲情,屈原和杜甫为历代推崇、被人们牢记,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更是因为作品背后他们所表现出的忧思和风骨。在当代,也有一位风骨奇人,辗转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最终回到祖国,她把全部财产3586万元捐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被人称为国家精神的塑造者。《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中,叶嘉莹的人生不可谓不悲苦,初长成就丧母、结婚后丈夫入狱、丈夫出狱后性情大变、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唐诗宋词”之爱,爱到痴、爱到极,成了她人生的寄托。她不曾因为不幸而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人们从她的身上懂得了坚持、执着和奉献。她曾经说“感谢给我机会,使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在南开园得到实现”。                       

三、表现有角度

广播文艺,就其大类来说是两类:一是着眼于作品角度,有些人是因作品而出名,其生平经历未必被人了解;二是着眼于人物角度,有些人因为故事被牢记,其文艺作品未必为人熟知。这样两种不同的形态,在选材上、在表现上,侧重点就会各有不同。按照这样的划分,节目在表现角度方面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故事化,趣味性,把文艺落在人与事。这一类往往是由作品而人物,大家熟悉作品,但对于作者了解并不多。印象比较突出的是《诗韵铸梅香》,琼瑶的言情小说三部曲《梅花三弄》家喻户晓,小说名取自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背后有啥故事?故事的主角有两个,行伍出身的将军桓伊、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身居高位的桓伊碰见高傲的王徽之,王徽之要求桓伊为自己奏一曲,桓伊并没有因为被冒犯而愤怒,优雅地演奏一曲《梅花三弄》,留下一段佳话。同样的,孟浩然和王维的“踏雪寻梅”,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节目说的是故事,里面并没有涉及更多的作品,但听众通过故事对已知的作品有了更深的印象。     

另一类是不虚笔、有留白,把品评留给你我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留在经典里的人物,秉性不同、风貌各异,有成就、有缺点。对待他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刻意回避要不得,直陈要害也不可取。怎么拿捏好“度”就是学问。比如《梅兰芳的戏剧人生》里,关于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故事很多人都听到过,怎么解说这段过往?我们看节目中怎么说:“也许,他们也曾琴瑟和鸣;也许,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也许,梅兰芳真的深深爱过孟小冬;也许,也许……”这样的表达,意犹未尽,欲说还休,主创刻意把结论留给了听众。同样在《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中,关于叶嘉莹和丈夫的冲突故事,节目中是有交待的,但叶嘉莹丈夫姓氏名谁,节目中看不出来,留下一点空白,就是留下一些尊重。故事要说透,人物可留白,这就体现了节目主创人员的态度和追求。                     

四、制作有精度

对于一档录播经典文艺节目来说,不能把自己定位于一次播出,而是要具有回放价值,这就如同经典文艺作品一样,可供人们反复品味。按照这样的要求,每一期节目能否做成精品,需要全流程品控。这其中包括创意、文案、播音、制作,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足够的精细和精度,才能呈现出一期完美的节目。从能够看到的文案、听到的音频来说,有三个方面特点:执行文案有文采、表现元素很契合、后期制作很精细。

节目的文案是有想法、有文采的。比如说到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一生交往,有这么一段话:40余年的光阴里,他从未告诉她,这枚胸针是他祖母的家传。49天后,他永远闭上了眼睛,手里握着那枚蝴蝶胸针,仿佛握着曾经的青春爱恋。一句迟到40年的表白,一段纯粹又干净的爱,发乎深情,止乎礼法,隔着半个世纪,依旧震撼人心。看着这样的文字,我们能够想起他们从《罗马假日》的相遇,能够想到他们一次次完美的合作,能够体会到那样一份带有遗憾的情感。     

文艺作品是互联互通的,一份情愫、一段故事,可以用歌曲表达,可以用朗诵表现,可以同期声再现,更可以叠加糅合,强化传播效果。比如说到叶嘉莹的苦难,节目中就组合运用了同期声+歌曲:“一代诗词大家,就这样被逼到了生命的死角。出【叶嘉莹访谈】。人,都是自己将自己解放出来的。这时,叶嘉莹才真正体会到《论语》中的两个词:知命和无忧。她的人生境界,终于又上了一层。出【歌曲《风雨人生路》】”。从形式上是完美的衔接,就内容而言是完美的契合。     

后期制作是播出前最后一道关口,要把不同品类的表现元素、不同样态的文艺作品糅合在一起,做出成品、传递韵味、留有余香,是一次再加工、再创作。比如《柳永》开始叙述柳永的一生经历,配乐是急缓有致的民乐。然后马上推出女生歌曲伴音,过渡到下一个段落。再如《谭盾》,谭盾是中外音乐通吃的作曲、指挥。节目开始,伴随主持人介绍而出的垫乐,是交响乐和传统民乐的混编,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没有任何不适的收听感受,也让人领会到谭盾的多才多艺。

传统的广播节目都是先录制后播出的,从策划到文案、从制作到播出,层层把关、把控,所以最终呈现给受众的作品是精致精美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广播节目随之直播化、互动化、碎片化,越来越强调互动、参与,其欣赏性的基因在逐步弱化。河北文艺广播《经典留声》这样“复制品”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审视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刘欣 王利贺  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