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1-07-02 14:39:55 来源:采写编2021年第5期

2019年我国迎来5G元年,2020年是中国5G大规模建设第一年,2021年将成为我国5G规模建设大年。5G时代是视频强势崛起唱主角的时代,[1]视频或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传播形态,自2016年以来美拍、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速发展,到2018年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入吸引用户的黄金时期,至今短视频行业格局初成,发展势头仍盛,“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更是盛行。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截至2020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可见短视频行业拥有的持续热度和巨大发展前景。

短视频的发展高度契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和媒介使用习惯,吸引了主流媒体的目光,并且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主流媒体注重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入驻主流短视频平台,或以资讯类短视频为切入口自建短视频平台,占领移动宣传阵地,打造短视频品牌,并以此推动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现状

(一)主流媒体在入驻平台的短视频报道。对于主流媒体而言,采用短视频的新闻报道方式是碎片化传播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这也为主流媒体提供了新闻报道创新的良好契机。当前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有海量用户,网络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入驻强势短视频平台成为主流媒体必然选择的一种便捷高效的发展路径。总体而言,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平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如人民日报自2018年9月10日起在抖音发布第一个短视频开始,至今已发布短视频2400多个,获赞54亿多次,并拥有粉丝1.2亿。2018年9月5日,中移动咪咕视讯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咪咕凭借演艺、赛事等方面的优质内容资源与新浪微博社交平台资源优势互补,开展一系列的合作。

如今,不断涌现更多的主流媒体主动开通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进行短视频新闻报道,有些媒体还积极探索基于短视频的创新传播。中国青年报官网中青在线就是积极进行短视频创新传播的代表。它基于短视频平台创办栏目“强国一代有我在”,聚焦于300名“00后”年轻人身上,为其策划在“开往2049”的“复兴号”高铁上举办成人礼,其中有朗朗、张艺兴、周冬雨等青年偶像与校园歌手参演的短视频MV《强国一代有我在》,据不完全统计,该MV的播放量超过2.5亿,腾讯新闻、哔哩哔哩、QQ音乐、全民K歌等20余家网络直播与音视频平台参与了活动的同步直播。[2]正是这样一批充满正能量的短视频内容带来了广泛影响,发挥了主流媒体价值引领与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二)主流媒体自有平台的短视频报道。主流媒体非常重视以短视频报道为切入口,打造自己的短视频平台。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大众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而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与载体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已经来临的5G时代,基于自有短视频平台将涌现更多的优质内容和创新的传播手段。

目前可见诸多主流媒体机构都运维着强大的新闻发布平台,专门用来发布自家媒体制作的新闻内容,如新华15秒、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等。与此同时,主流媒体机构也注重与其他短视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以求扩大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如浙江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自建的短视频平台也不断推出一系列的爆款新闻产品,如央视网“V视”的一条短视频报道,在央视网和客户端发布上的阅读量就突破了200万次,影响力和传播力可见一斑。

二、短视频新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短视频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主流媒体进行短视频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短视频行业正在经历的行业盘整期,内容同质化、侵权问题有待解决。[3]虽然短视频在5G时代一定会呈现全民爆发的态势,但是短视频内容的质量也将得到短视频用户更多的重视。因此,同质化的内容肯定是与短视频用户的高质量内容需求相违背的。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内容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字内容重复,同题报道太多;二是真正的优质内容欠缺,普遍性的一般内容居多;三是供给量不足,用户发现创新的报道内容和形式比较难。通过对主流媒体在社交类短视频平台与新闻客户端的短视频新闻分析,发现其短视频的传播依然沿用传统的新闻处理手段,多是将内容无差别地进行搬运,致使受众易出现审美疲劳与厌倦感,造成无价值的传播活动。

(二)短视频新闻报道语态亟待改变。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为了体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主流媒体除了使用同期声和现场声,一般情况下很少见到使用背景音乐的视频新闻报道。但是,新媒体用户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事实,还需要有吸引力、符合使用场景、有情感共鸣、富有创意等深层次需求。有些主流媒体已经意识到新媒体语态变化的需求,已经做了一定改变,如央视《新闻联播》在短视频平台上体现出更多的“互动”与“亲民”。[4]总而言之,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制作要求很高,语态亟需改变,例如追求更为宽松灵活的方式,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将切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融入短视频画面,进行气氛烘托,加强情感表达。传播语态的改变是未来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

(三)短视频新闻报道缺乏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即以用户的喜好、需求、体验和感受为传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通过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关“两会”的短视频新闻报道分析,可见两会期间短视频留言板块受众的互动极少,有的短视频甚至只有一两条互动或者是零互动,这虽然与新闻报道自身内容性质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流媒体用户思维缺失的问题。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缺乏“用户思维”还体现在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如主流媒体在针对生活化的传播场景定制具有个性化的短视频方面明显探索不足。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短视频话题分布集中,虽然取得不错的宣传成绩,但是整体看似乎更缺乏一些小切口的短视频报道。缺乏用户思维,这成为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报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针对短视频新闻报道的有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潜力。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的作用应当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诸多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事件的传播主体不再单一,而是愈来愈广泛。这就使得主流媒体在面对新闻事件进行短视频新闻报道时,一方面要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个平台上同步更新,进行多维化、立体式报道,以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伴随新闻事件的更加广泛的信源,尤其是在没有获得某些突发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时,可以采取短视频平台寻找当事人、目击者,判断其发布信息的新闻价值并进一步核实,起到信息重要补充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全方位布局短视频传播渠道,在各个平台培养一定的粉丝量,以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和扩大更多优质信源,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的潜力。

(二)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制作水平。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毫无疑问在传统的新闻报道制作方面是专业权威高质量的,尤其是具备对新闻事件抓重点、深加工的能力,但如何将这些专业能力与短视频传播特点更好地结合,则是目前主流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主流媒体亟待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制作水平,掌握一些符合短视频传播的制作技巧,如凝炼的语言与精彩的画面、对事件的深度挖掘、将报道重点进行突出、快速进入的情节等,这样有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适应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便于受众分享点赞、评论互动,也才能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拓宽传播渠道与跨平台内容输出。在5G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协同与创新。主流媒体迫切需要通过不同平台间的协作、联动,达到扩大传播范围、增大导入流量、个性化精准传播等目标。当前,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先后都开通了抖音账号,在抖音上进行短视频新闻传播,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今后仍应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进行跨平台传播,这就不仅仅意味着入驻短视频平台,主流媒体还应积极地与主流社交媒体合作,这也是5G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个优秀的社交平台背后往往有着丰富的、可协同内容分发导流的渠道。新京报和腾讯合作的“我们视频”,就是通过与社交平台合作,帮助短视频新闻更精准地到达用户,满足新闻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注重短视频新闻报道交互价值。一定意义上,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的媒体,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媒体。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受众的选择权变得更大了,他们是否对主流媒体发布的短视频进行评论、点赞与转发,并对账号进行关注,他们对短视频的点击量与浏览量的数据状况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新闻传播效果的强弱乃至有无。因此主流媒体更应注重利用短视频场景营销及发挥用户体验价值,[5]更加重视新闻报道的交互性,充分调动用户的互动积极性和内在潜能,更充分地发挥用户的交互价值。可以根据直观的数据,大体掌握用户群体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对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内容调整创作,以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与互动。为了更好地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主流媒体还应注重短视频新闻报道语言的生活化,使用更为轻松活泼的报道风格,甚至直接进行现场录制、现场播报的表达,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的创新融合,增强主流媒体短视频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