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视域下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发展研究

2021-11-23 11:37:56 来源:2021年11期 总第184期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融合新媒体与微媒体理念,将微传播融入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当中。但是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利用微传播优势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发挥微传播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智能设备的普及带动我国高校智能教育设备的更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微媒体应运而生。在微传播视角下,高校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微博、微信以及抖音、快手等微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受到这样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改变。在新的传播领域,如何应对不同的挑战,如何借助新媒体和微传播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大高校和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微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环境”概念阐释

(一)“微传播”概念阐释。微传播指的是在微媒体下对信息进行传播的一种理念,在当前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媒介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传播形态,加强新媒介的传播与应用,实现新时代技术的综合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与5G技术逐渐成熟下,微博、微信、微电影、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当前传播的重点领域,在这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势下,加强不同网络之间的有效架构,将独立的个人组织机构团结起来,加强信息的综合编制能够更好地对当前互联网信息进行整合,跨越信息资讯需求,贴合当前媒体对信息的掌握,使其成为微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广泛存在的微媒体传播类型像微博、微信等都有自媒体性、非组织性、认同性、可选择性以及渗透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微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面向大众,通过个人将信息的采集、编制和发送于一体,实现了传播的平民化特点,逐渐将传播方式面向大众。同时,传统媒体是官方有组织形成的媒体传播平台,而微媒体下每一个人都是非官方的传播平台,个人因为兴趣爱好形成一致性,传播更加自由。在新时代下微媒体传播可选择性较多,社会的多元化带动了媒体信息的多样化,让人们的选择更多,互动性能更强,在获取信息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思想冲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概念阐释。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想法与做法都与过去不同,更加个性化、特殊化,所以教学也呈现着时代性的发展。在微传播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变迁,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包含众多因素。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都是通过书本、课堂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微传播时代,学生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思想教育不仅在学校,更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融合。当前,各种网络信息充斥着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同的言论和行为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不是一个小课堂,也不是一个微环境,而是个人在巨大的社会网络中所接受到信息的叠加,这样就导致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媒介环境变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在日益变化当中,当媒介环境不断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学生的学习课堂不仅局限于课堂当中,更延伸到了线上。微传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应对新的技术变革和媒介环境的变迁就要基于当前思政教育学习要点,从长远的发展环境,对当前大众传播的形态进行把控。微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能够通过新兴的微博、微信以及智能平台进行一对一互动教学,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传统的宣传,课堂讲解的阶段。

三、媒介环境变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一)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典型案例,较少与学生进行互动,知识的更新速度慢,学生掌握能力差,长时间在单一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真正了解思政教育的特点。而在新兴媒体的影响下,微传播使大量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将海量的网络信息进一步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微传播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内容也变得碎片化,大量的信息充斥在学生面前,而学生信息接受能力和信息的复杂情况不同,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学习。学生在接触到多样化的传播内容时,不能做到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对新闻资讯、专业知识、健康娱乐等方向都难以正常掌握。媒介环境的变化是因为传播内容多样化导致,而只有真正按照高校思想教育的重点进行教学才能够实现当前教育内容资源和信息空间的充分利用。

(二)传播环境与传播渠道。微传播时代,人们接触信息都是通过多种媒介共同进行,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短视频平台,都要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加强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大学生是微传播领域的重要主体,不同大学生的信息诉求不同,而通过对大数据平台的计算能够按照大数据,推送内容,微传播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更有针对性,对于一些学生的不同信息追求能够向着个性化和精细化发展。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导致内容渠道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较强的时效性,学生无论在任何地点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学习内容。在信息平台上,学生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对于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需要通过传统的面授形式,可以通过线上微信群进行学生的管理,实现信息含量增加,传播速度的提升,更加及时准确地解决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思维,为大学生传播科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三)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微传播时代媒介形式不断多样化,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传统课堂,逐渐延伸到网络平台当中,教学也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网络场景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互动,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达到教师管理学生一对一,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也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实现多对多的平等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摆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单一问题。微传播媒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让学生有平等的话语权,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更符合生活,更贴近实际。微传播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化变得双向甚至多向化,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在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实现了媒介环境的有效更新。大学生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下能够主动参与到校园活动当中,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联系密切,更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信赖与认可,促进管理效果提升。

四、新媒体信息传播场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让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微传播视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以学生为本,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路线,融合多元化的形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只有让学生在高校内进行完善思想教育课程,加强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口头上的,而是活在实际生活中,活在群众生活中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微传播优势,通过交互和多维度教育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延伸,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发挥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创设公众号、网站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通过刊登更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让大学生真正深刻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二)在“去中心化”的传播中寻找中心。在微传播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如何回归到学校自身是当前高校所要思考的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媒体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高校话语权已经逐渐分散。近年来,我国重视新媒体进行微传播,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吸引了大量的高校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当中,但是当前很多平台内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并不契合,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难免会失去方向,长此以往也会使得新媒体信息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当前,高校一定要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应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视频漫画等方式来编制更加符合当前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这样的网络传播环境才能让大学生找到自己努力奋斗的关键,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多维度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效性。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教学途径,可以应用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学生在更加自由环境下接受了多元化的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可控性,高校教育一定要注重将线上内容加强审核,线下教育进行补齐,不能抛弃传统的教育手段,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有效性。例如:可以在线下举办专题讲座、班级合作探讨、主题学习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线下通过班级合作和教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和交流的效果。同时在微传播的视域下,可以构建互联网平台,让学生们在线上也能够受循序渐进的教学影响,让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中延伸的重要工具。

五、结语

在微传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互动形态,更符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按照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制定教育手段,不断更新和变革教育模式,实现真正的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鹏,孙墨笛.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传媒,2017(20):90-92.

[2]孙伟,胡颖.借助媒体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34-137.

[3]闵琳芝.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万莉莉.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45-246.

[5]张利君.“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20(09):57-59.

(作者:秦浦峰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