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2022-01-10 15:55:58 来源:采写编2021年第12期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研发手段实现模拟并拓展人的智能的相关理论和运用的技术科学,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新闻传播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方式和未来研究方向。


近年来,传统新闻媒体呈现出衰退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兴起,语音文字识别、超级智能搜索、精准算法推送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大显身手。人工智能重新塑造了新闻传媒的业态,让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呈现形式、用户参与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下支持的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全面渗透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概述

人工智能是一个新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类智慧作为主要目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形的技术。人工智能最早在1946年出现,发展到今天,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大,对于新闻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新闻生产领域。虽然从表面看,人工智能仅属于计算机科学探究的一个支系,实际上包含了统计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实现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的相互交叉,而人工智能的升级也会辐射到其他行业。

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人工智能中的符号识别系统、信息收集系统、算法推荐技术、智能编辑技术密切相关。目前,多个权威媒体和资讯类平台都已经开始将机器应用到新闻的写作和分发中,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渗透至新闻生产的诸多环节。在201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已经采用自动写作软件来编写新闻。在我国,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生产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从2015年开始,多个媒体开始引入机器人写稿。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特征表现为几个方面:

首先,广泛性。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新闻事件的收集、采访、编辑、写作、分发等,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源环节,采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来采集新闻事实;在采访环节,利用实体机器人来进行;在编辑环节,采用自动化的数据填充,增加新闻信息量;在写作环节,机器新闻为写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开发环节,借助算法推荐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分发。

其次,影响深入性。人工智能让新闻生产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重新对新闻生产模式进行了定义。在信息的收集和选择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可扩大新闻信息来源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传感器,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动向,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AR、VR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受众的新闻体验方式,让用户能够更好的进入三维空间。

再次,作用的双面性。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比如,“传感器监测是否会泄露用户隐私?”、“机器人写稿是否真实、客观?”、“智能算法推荐会不会让用户进入信息茧房?”、VR新闻涉及的版权问题纠纷等,这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一)以人机结合作为新闻生产主体。

1.客观中立的叙事风格。支撑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制在于算法,算法让数字新闻、传统新闻之间的界限清晰起来,以算法为导向深刻改变了新闻的思维、生产模式。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缺乏、技术手段滞后,新闻的生产是依靠人力进行,效率不高,在人工模式下,新闻生产者的内容偏好、个人喜好让新闻内容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而算法技术可根据用户的阅读、反馈情况筛选出契合不同用户需求的新闻内容,替代人工的采集、判断和分析,由人机共同完成写作和传播,解决了以往的“信息茧房”问题。

2.自动化的语言生成。自动语言生成技术的发展为机器赋予了表达、写作能力,在筛选到关键信息后,可生成高质量文本,根据用户特征提供个性化定制,写出的新闻内容也更加稳定,充分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二)以用户建构作为新闻生产方式。

1. 新闻编辑变得平民化。目前,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载体来呈现,利用人工智能,可在海量信息中寻找信息点,利用程序来制作信息内容,以大数据技术来提供定制化服务。而文字转换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让新闻解读、推送速度更快,新闻传播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展。用户可随时通过APP、网页等,将自己喜闻乐见的内容上传到网络,由媒介平台来传播信息,打造出多元化的话语体系。

2.编辑软件更加便利。借助人工智能,可通过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核心信息,受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建构新闻内容,参与到意义建构中,成为新闻建构的主体,打破了以往的被动接收模式。根据用户的日常浏览特点、个人兴趣,可进一步加大用户自主建构内容的主动性,更能够表现出用户需求,增强其情感体验。

3.打造新型传媒业创新链。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最大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留住用户,当前,各个平台都在主动进行技术研发,打造新型传媒业创新链,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人工智能提供咨询、数据服务。除了在内容的研发上,人工智能应用也在用户互动上搭建出全新的传播链条,最大限度节约了用户时间,并为其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三)智能化的新闻内容分发模式。

1.利用智能测算实现精准推送。在新闻的分发中,利用智能测算,可为用户精准推送信息,在这种算法下,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身成长有满足的、感兴趣的。在传统的媒体中,受众是被动接收信息,只能够通过特定渠道来获取信息,无法对信息和线索做出反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利用智能测算的精准推送,可以显著提高用户黏性。

2.提供智能匹配的用户信息消费链。智能匹配消费链将用户、信息紧密地连接起来,其中,大数据处理技术、中间算法技术是两者的连接桥梁,能够精简繁杂信息,定制精准内容。在用户黏性得到增强之后,就更有助于分析用户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制定出与用户需求贴合的信息服务。

三、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促进新闻传播生产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政策引导。为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需要加强业界、学界、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同出具行为规范与标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企业、媒体之间的合作,强化自主监管。在具体层面上,坚持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和媒体要加速推进智能新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上,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分保护好用户的隐私权,强化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避免人工智能广泛应用造成的新风险。

(二)加强人机协作双把关。在新闻生产领域中,把关人是其中的重点环节,新闻把关要求在内容尚未进入传播渠道前,就要对新闻内容、价值观念和写作风格进行把关。对此,需要合理应用人工筛选方式,减少新闻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快速识别低质量内容,充分考虑到整体成本、质量、审核效率等问题,在人工审核、人工智能的双把关下,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支持。

(三)注重隐私权保护。在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的“侵犯”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在技术层面,要加快隐私保护安全技术的研发,将用户隐私保护嵌入到人工智能系统;在新闻生产上,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明确各个环节的权利、义务,保证隐私保护、数据开放、数据安全的平衡性;在法律法规上,要应用法律规范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快立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创新,提供了自动化写作的机会。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新闻生产模式中的应用,还存在各类风险,在下一阶段,需要加强研究,从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来着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价值。


参考文献:

[1]阮超.技术逻辑视野下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分析[J].传媒论坛,2020,3(20):152,154 

[2]喻国明.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18,(1).95-96. 

[3]张淑玲.破解黑箱:智媒时代的算法权力规制与透明实现机制[J].中国出版,2018,(7).49-53.

[4]彭兰.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J].现代传播,2017,(1).8-14,29.

[5]李惊雷.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困境[J].中国出版,2019,(6).38-42. 

[6]张铮,陈雪薇.从“数据新闻”到“数据传播”——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数据转向及因应策略[J].中国编辑,2020,(5).74~79.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