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沉浸式节目中的“分身术”

2022-01-10 15:59:22 来源:采写编2021年第12期

伟龙 宋敏

近年来,文旅融合如火如荼,沉浸式演出层出不穷,主持人的角色逐渐弱化甚至彻底淡出。2021年,《典籍里的中国》充分借鉴沉浸式演出特色,赋予主持人新身份,令其穿越时空,史海钩沉,亮点频出。在融媒传播时代,主持人如何突破固有模式,做到分身有术,沉浸其中,外化于形,以期助力打造节目品牌,带动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本文结合河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原创沉浸式文艺演出《相约新衡水》对这一课题浅析和探讨。 

2021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全新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每期选取一部对中华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典籍,围绕代表性人物,用戏剧再现的形式为观众讲述一个跨越时空的大故事,主持人撒贝宁转换角色为“当代读书人”,以剧中人身份与历史人物展开古今对话,收放自如。2021年10月13日,河北广播电视台为第五届衡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的开幕式文艺演出《相约新衡水》在枣强县全民健身中心举行,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伟龙参与其中并担任重要角色“新时代的枣强人”,贯穿全场,特别是在《裘祖之乡》《董子故里》这两幕中,回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见证制裘祖师比干发明熟皮制作技艺造福黎庶,追忆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听一代大儒董仲舒讲学述古,表现出色,好评如潮。主持人突破传统形式深度参与沉浸式演出,拓展新领域,践行新探索,受益匪浅,多有感悟。

一、带入角色沉浸其中自如转化

沉浸式演出的概念源自英国,主要应用于戏剧领域,它将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观众与演员咫尺之遥,交流便宜,互动充分。近年来,沉浸式演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观众视野内。与之有异,《典籍里的中国》《相约新衡水》在演员与观众间双向情感共鸣外,另一个担任剧中人物的“主持人”不可或缺,举足轻重。

(一)角色定位准确。“大家好,我是新时代的枣强人伟龙”,这是《裘祖之乡》的开篇之言。首先,这句话直接点出贯穿全篇的是一名枣强县人,是与历史人物在地域上高度重合的3000多年后的晚生;其次,“新时代”这一定语为与裘祖比干对话建立起时间坐标,初次见面的错愕之情顺理成章;再次,他不更姓名,依然是“伟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人物,是本我。基于这三点,要求主持人在体态、语态、词汇使用、情感认知、沟通方式上既要保持现代人的做派,又要适度照顾古人的习惯,声音上不能高、飘又不能低、哑;形体上既要端正洒脱,还要适当运用“手眼身法步”技巧,使之协调统一;情感上既要饱满浓烈又要收放自如,在跳进跳出间,恰到好处。

(二)真听真看真感受。“真听真看真感受”是戏剧表演中的基本要求。用心去聆听,听对手演员的语气、声调、抑扬顿挫;用心去观察,注意每个表情变化背后的潜台词、内在语;把自己转换成主人公,把感觉外化表达,才能做到情真意切。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首期播出的《尚书》中,主持人撒贝宁现场落泪,在采访中他提到,“真正和倪大红老师对上戏的那一刻,突然忘了那是倪大红老师,所有的细节都让我感觉到仿佛真的是穿越千年,伏生对于《尚书》的那份崇敬之情,那是他一辈子都要守护的东西,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涌出了眼眶。”在《裘祖之乡》一幕中,少师比干被妲己娘娘采玲珑心煎汤服下而阖然离世,“我”疾步向前,走近倒地匍匐的比干,欲搀其起身,一句“丞相——”欲言又止,饱含着众将黎民的悲愤、不甘、敬仰、感念之情,同样泪眼潸然,那一刻,已完全融入角色,紧密贴合,无法剥离。

(三)跳进跳出转换自如。在沉浸式演出中参与演绎,主持人要褪去外壳,要演得真实自然,不留痕迹。与古人对话,在语言节奏、肢体表现上,是刻意靠近模仿还是画龙点睛?繁简之间,几经取舍。

比如,在《董子故里》这一幕,在亭台楼榭树影婆娑清水碧草间,古代众小童随音乐诵读《春秋繁露》完毕,伟龙作为一个为拜见董仲舒先生而来的2000多年后的读书人,要承接“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这句诵读,在走近众小童时,是夸张地踱方步摇头晃脑还是落落大方从容靠近更合情?再比如当董子问:“足下,你还知道些什么?”伟龙回道:“还有您劝谏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您系统提出了‘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结尾处是模仿戏曲演员做出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动作还是根据舞台调度,若有所思平实陈述更合理?

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情境需要,这名“晚生”还是要回到本我,回到新时代,回到2000年后的读书人这一角色,以此来凸显古今之差别,时空之交错,但更重要的还要与角色保持适当距离,在一进一出间完成自如变换。

与《典籍里的中国》明显不同,《相约新衡水》是现场演出,摄像机机位有限,无法充分使用后期制作中的“蒙太奇”,演员在全情投入演好对手戏之外,还要找机位,适度照顾现场观众,完成与现场观众的情感交流。本次演出舞台十分宏大,为不规则的三层台,面积近600平方米,宽约30米,纵深17米,调度空间大,移动距离长,既要在形体和语言上张力十足,带给现场观众强烈的感染力,又要走心入脑,以情带声,控制微表情。本次演出通过网络现场视频直播,演出现场悬挂巨幅反打屏,如果摄像镜头推至近景、特写,面部表情会看得一清二楚,过于夸张的表演方式会显得面目狰狞,过犹不及。

二、锤炼台词反复研磨领悟精髓

区别于电视文艺节目制作,沉浸式现场演出一气呵成,不停不断,十分考验演员的现场把控能力,尤其对台词功夫有严格要求。

在《裘祖之乡》《董子故里》两幕中,“新时代的枣强人”台词共计约1800字,其中夹有如“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躬自厚而薄责于外”“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等大量文言文。演出结束后,领导、师长、同事、同行对“我”的表现称赞有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太厉害了!这么大段的台词,一字不差,有提词器吗?——这个,真没有。据事后工作人员反馈,现场观众甚至在观看过程中扭头想在观众席寻找提词器,不相信演员能准确无误地背下来。

关于大段台词的背诵技巧,总结如下:1.俯瞰整体框架,厘清布局构思;2.总结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3.解构核心要义,领会重点意涵;4.不懂不会不避讳,勤学苦读记心间;5.好脑瓜不如烂笔头,边说边写事半功倍;6.小空间力排干扰融入情境有画面,大场合全情忘我真听真看真感受。

背诵台词是基础,理解台词是提升,驾驭台词是本领,融化台词是境界。关于比干、董子这两个人物的传说、史实、言行、著作及历史地位、后世影响等内容,作为“枣强后人”须有一个相对全面准确的理解,为此,主持人伟龙在正式演出前查阅了大量典籍和资料,并于抵达枣强后专门参观了近年来当地政府重新修缮的“董子公园”“裘祖文化园”“比干庙”等本次旅发会的观摩点,近距离触摸历史文脉,感受人物风骨,以助益舞台表演。

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演员,把主持词、台词读懂记牢,成竹在胸,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外化于形,但实际上,无论在影视剧片场还是电视演播室录制现场,提词器却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毁”人不倦。整场演出沉浸特色突出,带入感极强,如果台词背不过、吃不透,理解不到位,磕磕绊绊,演出效果无疑将大打折扣。

三、俯身躬耕驾轻就熟工夫于外

在本次文艺演出中的《多彩衡水》这一章节,“新时代枣强人”要依次推介枣强琉璃烧制技艺、武强年画、饶阳刻铜、武邑木质家具雕刻、衡水内画、枣强牛皮鼓制作等六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场对话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相对而言,这一环节基本上回到了主持人的访谈技巧,看似轻车熟路,实则不预则废。

首先,诸如“饶阳刻铜采用雕、镂、刻、镶、磨等工艺和冲、切、挑、铲等技法,虽刻犹写,虽刻胜写,巧夺天工”“南桃北柳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书画并茂、雅俗共赏”这些经典点评须按照文稿原文介绍,没有手卡,不许卡壳,未设提词器,单是脚本串词多达600字。

其次,个别嘉宾登台展示前心情特别紧张,在排练时需要反复与其沟通细节,努力使其与“我”一起发出多彩衡水之热情邀约,展示幸福枣强之日升月恒。

再次,与衡水内画非遗传承人王自勇先生前期沟通时,几经更改作品展示方案,最终确定展示两部作品,其中一部为描绘从“南湖游船”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波澜壮阔百年党史系列内画屏,另一部作品为王自勇先生为其父亲——衡水内画创始人王习三特别创作的从孩童时期到耄耋之年的鼻烟壶内画组件,通过这两部作品,展示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升华了立意,增强了厚度和高度,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六个非遗项目展示介绍从始至终,一镜到底,一气呵成,基本做到了动静相宜,疏密有致。

四、总结

河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原创沉浸式文艺演出《相约新衡水》取得圆满成功,回望那时,菊花开,近重阳,董子故里望三策,裘祖之乡问苍生,良师益友精诚合作,台前幕后携手并进,传统广电主持人破立并举转换角色,沉浸其中分身有术,为固本强基,为全案策划、融媒传播提供了有益积累和可循经验,不失为全媒发展之路上的探索创新之举。

(作者简介:伟龙,河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宋敏,河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