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物纪实类专题片讲故事的技巧——以《奋斗点亮幸福》节目为例

2022-01-10 17:02:41 来源:

一个好的人物类专题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一个有趣的灵魂,故事要讲得有感染力,人物才更有个性。所以如何讲好故事:开篇怎么抓人?中间怎么设悬念?故事结构合乎逻辑吗?这些事关成败。本文将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奋斗点亮幸福》栏目播出的专题片为例,粗谈一下讲故事的几个技巧。

 

电视人物专题片是比较常见的电视专题片类型,在需要弘扬榜样力量、短信息满天飞的今天,制作一些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精品电视人物专题片,是当今电视的重要发展趋势。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不能单纯靠灌输观念,要通过故事让观众了解他,喜欢他,接受他,进而影响到观众。故事要想讲得精彩,就要开篇能抓得住人,中间悬念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尾又能结合时代背景,升华主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究竟如何才能讲好一个人物故事,做好一期人物类专题节目呢?本文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奋斗点亮幸福》栏目播出的专题片为例,粗谈一下几个讲故事的小技巧。

一、情景开篇,直接带入

电视专题中同期和实况的区别在于,同期一般为对人物的采访,是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回答。实况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完整记录,包括这一场景内的人物动作、走位和声音。实况因为纯记录性,更接近生活真实性,更容易吸引观众。如果选取有新奇点的人物真实实况作为开篇,更具有代入感,能第一时间将观众拉入故事中。在《刘国道:荒漠变绿洲的梦想》节目中,开篇编导采用的是刘国道带着科考队在雨林里发现一株长在树腰上的鸟巢蕨的现场实况,真实的雨林环境,鲜嫩的鸟巢蕨,旁边还有一株兰花,刘国道教授向同行的学生介绍这种现象在热带雨林里面叫作空中花园。这样有特色又有趣的场景立马把观众拉进了故事场景中,跟着镜头体验了一把热带雨林的独有景色:空中花园、板根、绞杀。一位植物学研究工作者对路边一花一草的不同感受就营造出来了,为人物的身份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营造一种浓郁的现场故事氛围,现场特有的感染力,能够一下子将观众的情绪贴近故事人物。

二、悬念设置,紧扣人心

人物专题要求有纪实性,就一般不大可能有太激烈太完整的戏剧性冲突,但讲故事需要有悬念,才能紧扣人心,这就要求编导具有用各种手段设悬念的能力。在《李斌:打造海南神话艺术IP》这期节目中,一开头由星光熠熠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画面切入,吸引观众眼球。紧接着提到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除了大家熟知的导演和演员之外,还离不开摄影摄像、化妆师、服装师、道具师等幕后英雄。引出李斌和他的特效化妆团队。当观众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产生好奇时,片子却出现一段原生态的黎族村寨,将观众从时尚的电影节瞬间拉回古老的生活中,这种新与旧的碰撞,本身就是一种悬念。并把观众前面的好奇心拉伸,吊着观众胃口往下讲故事。李斌返回工作室后,开始根据古寨采风得来的灵感设计鹿女,对设计本身的期待也是一种悬念。从设计稿到用真人倒模,一步步成型的过程,对于这一行业外的观众来说,极具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本身也是一个悬念。节目一个悬念紧接着一个悬念的抛出,让观众跟随故事一直想要看到最终成型的鹿女究竟是什么形象。这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带着观众跟着节目一步步地去了解特效化妆团队究竟是做什么的。

当然这是故事本身有吸引力,易于设置悬念。如果遇到人物工作本身没有什么故事性的选题该怎么办?那就要想方设法用镜头、用配音、用蒙太奇等各种电视手段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刘国道:荒漠变绿洲的梦想》节目一开头就用配音设置了一个悬念:“山间路上一株小草,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却让植物分类学科研工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句配音让观众对科研工作者眼中的小草有什么不同产生了兴趣。在《陈石泉:在大海里种草》这期节目中,节目标题本身就能给观众设置一个悬念,在大海里种草是怎么种呢?种来干什么呢?这种种手法,都是为了吸引观众,为节目增加可看性,利用悬念,紧扣人心。

当然,矛盾冲突设置不仅包括冲突、矛盾,也包括好奇、美学的依恋等电视其他手段,从广义上来说,好奇心、美学价值等只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的都是一种悬念。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经常会使用令人拍案叫绝的镜头拍摄角度,或者是你从未听到过的东西,这会勾起你的好奇心的手段,都是悬念上的设置。

三、逻辑结构,合情合理

人物纪实类专题片的核心是真实性,人物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真实。而真实的一大表现就在于逻辑结构合情合理。前期采访,情节逻辑很重要,逻辑对了,观众才能理解并接受,故事才真实可信。这就要求编导要在现场把控事件走向,随时根据事情发展方向调整拍摄方案。曾经被全网吐槽的抗战雷剧,就是因为故事逻辑不合理,情节设置不合理,超出事实,才会不被观众理解并接受。专题人物也是一样,有时编导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得保证事实的真实性:故事的逻辑性正确,人物的反应符合其本身性格和工作,才能让观众接受、理解,进而被节目内涵所感动。

后期编辑,画面逻辑很重要,才不至于让人看着觉得假,如果明明真实的事件,却因为剪辑导致空间不合理或时间的不合理而导致令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一般采用多机位拍摄,编导在后期剪辑时,就需要注意不要随意越轴,也需要在动作剪辑时考虑时间的延展性。在《毕焜:乘风破浪的帆板梦》这期节目中,初审时,笔者发现主人公毕焜在体能训练的一组镜头逻辑有些混乱,几个训练项目交叉进行,感觉刚训练完一个项目,隔了两三个镜头后,又开始了之前的训练,看得人一头雾水。编导解释他的训练项目是一组完成后再继续重复这一组训练,所以镜头里会有重复项目。但配音并没有对这一点进行解说,镜头本身的组接也没有表现出他的训练是一组结束了重复训练的。经调整后,画面逻辑捋顺了,观众才能直接从画面就接收到编导想要表达的信息。

如果说故事内容是节目的血肉,那逻辑结构就是节目的骨骼。人物纪实类专题片不能像电视剧那样有复杂的叙事线索,受节目篇幅时长所限,必须逻辑结构清晰明了,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故事才有真实感,节目才有可信度,节目想要传达的思想才能被观众接受,进而产生影响。

四、实况纪实,采访少做

文中第一点,笔者就解释了同期和实况的区别,在这里,笔者再强调一点,在人物纪实类专题节目中,应尽量使用实况,少用大段的人物采访同期。原因有三:(1)实况更贴近真实性,更纪实,原汁原味的真实才更有打动人的力量。采访同期是主人公个人观点的表达,有强烈的指向性。多使用实况可以避免说教式的东西太多,把观点放在事实里,把人物性格放在细节里,润物细无声,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地立起来。(2)使用实况更有助于掌控节目的节奏。想要避免大段配音解说,就可以多使用实况镜头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实况素材越丰富,配音解说就可以越简短,只做上下衔接。如果实况不够丰富,不足以交代清楚故事的发展,那就不得不使用大段的配音来解说前因后果。(3)从观众角度来说,实况比同期更有故事性。这在第一点“情景开篇,直接带入”里已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大多数观众更愿意去看他人的真实生活记录,也不愿听一个人在不停地说教。多用实况才能避免大而全的表现手法,让耐人寻味实况中的一些细微小事的入画,会使得整个人物专题节目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除此之外,讲人物故事还要注意主题、节奏、情绪渲染,这几个方面把握住了,故事就会吸引人,人物也就立住了。《奋斗点亮幸福》选取的是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时代背景下突显的优秀人物,选题就要突出人物主人公与时代的关联,主题鲜明;节奏有张有弛,写意镜头适时出现,在必要的地方渲染情绪,引发种种联想,给人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当然,一个专题片,解说词的文字不可忽略,毕竟,专题片不是纪录片,还是需要解说词来进行故事的起承转合和情感升华。专题片的解说词一定要采用故事化的讲述技巧,切忌使用生僻晦涩的词语,电视的解说词是画面的补充,要用大家听得懂的词句,越平实直白的文字越有力量。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人物类专题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一个有趣的灵魂,故事要讲得有感染力,人物才更有个性。一定要学会多使用实况,多设置悬念,让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让故事真实可信,让情感打动人心,才能让一期人物类专题片有可看性,有可回味处,有记忆点,才能是一期成功的人物类专题片。

 

参考文献:

[1]鲁卫东,冯伟.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4).

[2]林登开.电视人物片摄制点滴[J].东南传播,2007(2)128-129.

[3]邓诗如.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情感表达[J].新闻世界,2015(7) 69-70.

[4]赵瑾.如何讲好电视人物专题片中的人物故事[J].传播力研究,2018,2(27).

 

(作者:闫素平   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