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融媒体背景下纸媒如何优化时政新闻报道

2022-02-07 10:53:44 来源:

时政新闻是各级纸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新闻报道类型。通过字面意思理解,时政新闻的报道对象为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范围内,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新闻报道类型。其报道对象主要是领导人参与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及重要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时政新闻往往在纸媒中具有核心报道内容的地位。因此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对于提高报纸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自身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面临全新报道形势

(一)媒体融合对时政新闻即时性提出要求。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媒介的相对单一性导致新闻在传播方面时效性并不突出。以纸媒为例,在得知新闻线索后,一般需要记者现场采访、稿件写作、稿件编辑、印刷发行等多个环节流程,这也致使读者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正在发生的新闻,今天手中的报纸是昨天的新闻内容是纸媒时效性不强的真实写照。在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新闻直播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手机媒体,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以第一视角被带领“走进”新闻现场,了解那些正在实时发生的新闻,新媒体的及时传播特性也让传统纸质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凸显。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如果一味坚持固有的传播模式,不积极主动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参与变革,那么就不会有受众热衷于对于“旧闻”的阅读,从而造成传统媒体关注者和支持者的大量流失,进而影响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和自身公信力。

(二)媒体融合对时政新闻互动性提出要求。与传统传播模式存在不同的是,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方式为发布方能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全新传播模式。在传统媒介环境的传播模式下,由于媒介属于稀缺资源,传播模式也是由媒介主导的单向传播模式,即受众在传播模式中缺乏话语权,存在媒介传播什么受众就看什么的被动迎合状态。但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丰富,特别是伴随着各类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变得日益丰富,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受众步入了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信息需求“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阶段,受众可以与传播者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反馈互动,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一来,如果传统媒体仍采用“以我为主”的传播模式,不根据受众需求在新闻报道类型、报道方式上进行转变,那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青睐,终会落后于时代发展。

二、时政新闻要巩固和发挥自身优势

(一)党报时政新闻有着“独家报道”的优势。能否做出高质量的独家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的品质和影响力。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虽然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和传播方式丰富性方面与新媒体相比处于劣势,但新媒体也存在着新闻内容“同质化”“千稿一面”的局面,这也凸显了提高新闻品质,发掘独家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与新媒体相比,在获取独家时政新闻内容方面,纸媒有着各类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党报作为纸媒代表,往往能够在新闻报道中接触到丰富的政务资源,能够独家接触到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各类政策措施,这也为党报做出独家新闻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纸媒有着成熟专业的采编队伍,能够为写出好的、有吸引力的独家新闻提供人员方面的保障。

(二)纸媒时政新闻有着“权威报道”的优势。不同于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党报时政新闻在采写方面要求语言表达精确、事实清楚,这也是由党报媒体自身所承担的重要责任所决定的。与新媒体相比,纸媒时政新闻有着更加严格的把关过程,与新媒体在传播方面时常出现虚假新闻、价值观扭曲的不良新闻相比,党报时政新闻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这也让纸媒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公信力。在各类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乃至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发布时,“大事看党报”是对其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最直接诠释。时政新闻在党报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的真实性、严肃性、准确性方面,都是其优势所在。

(三)纸媒时政新闻有着“资源整合”的优势。改进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报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纸媒运用新媒体技术改善固有单一的传播模式,各类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等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纸媒有着充沛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为党报时政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能够依托自身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

三、提高时政新闻报道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受时政新闻自身报道内容的限制,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多为会议类报道和各类调研活动,加之固有的报道模式,使时政类新闻容易陷入报道内容较为生硬的状态,或者是新闻内容的报道视角不够接地气,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于时政报道的关注度。这也提示纸媒的时政新闻工作者,只有将各类政策导向、会议内容以“接地气、亲民化”的报道方式表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广大受众解读,才能让时政新闻报道内容鲜活、具有生命力。“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也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对地方脱贫攻坚的报道中,不少纸媒在做好各类帮扶政策的宣传解读中,都将报道内容和视角对准了百姓的生活,以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作为关注点,突出脱贫攻坚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将政策性的解读融入到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变化中,这一报道方式的转变优化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为党报做好时政新闻开辟了新的视角。

(二)做强做优深度时政报道。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阅读越来越呈现“快餐化”“碎片化”的方式,这样的传播和阅读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取悦了受众,但身处信息海量化的时代,长期“短平快”化的阅读方式难免会让受众出现阅读疲态,出现对于能够有助于提升自己思考分析能力的高质量新闻内容的渴求。通过对于新闻事件本身独特和透彻把握,让自己更有独到性的见解,在这一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关注度。纸媒时政新闻作为“新闻富矿”,不管是从自身的报道内容,还是其背后可挖掘的新闻素材方面,都具有着做好深度报道的条件。因此,对于当下的党报时政新闻报道而言,运用好新闻资源,做好深度报道这个“拳头产品”,就要在报道中打破传统的一事一报道的形式,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对新闻本身进行挖掘和提炼,对新闻事件本身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解读,让受众能够透过新闻现象本身了解到本质,从而提升党报传播力。

(三)注重运用多元渠道开展全媒体报道。融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是能够通过多种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新闻传播中丰富传播方式和内容表现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在党报时政新闻方面,通过新闻内容与传播方式的融合,一方面能够让权威媒体发布的重量级新闻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让传统党报时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例如,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两会”报道中,与以前受众只能通过第二天的报纸了解会议内容相比,手机APP、微博等媒体的应用,让受众能够随时了解会场内容,实现了新闻发生与传播同步。另一方面,新媒体在党报时政新闻方面的广泛运用,包括动漫解读、短片介绍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时政新闻以文字为主的表现形式,在保证新闻报道内容客观、权威的同时,也让报道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此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让时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特别是通过对于时政新闻的答疑解惑,可以有效了解民生诉求,从而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媒体监督方面的参考。

作为融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传统纸媒要顺应时政新闻传播方式变化,立足自身在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独家、权威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坚持守正创新,扬长避短,借助新媒体平台在打造人们喜闻乐见接地气“软新闻”方面下功夫,在做好深度报道方面下功夫,在媒体融合方面下功夫,更好地将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发挥出来,进而巩固发展和不断提升纸媒的影响力,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媒体竞争。

□参考文献:

[1]朱珈毅.浅谈时政新闻的采写[N[. 广元日报,2019-11-30(A04).

[2]郭昭,苏励.时政新闻如何求新求变[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1-22(007).

[3]王丽. 提升时政新闻热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6-13(04).

[4]赵胜利. 探析基层电视时政新闻的求新发展[N].驻马店日报,2015-05-15(005).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