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事实核查的重要性——以“英国集装箱藏尸”事件为例

2020-08-21 17:41:53 来源:采写编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事实核查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也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方式。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非专业性信息采集者增多,使专业性的事实核查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些传统媒体也在与新媒体为抢夺新闻的“第一落点”过程中,常常忽视事实核查,自媒体更是把事实核查搁置一边,存在大量失实的报道。一贯倡导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面临困境,对于新闻事实进行核查和澄清,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

“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即对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的核实检查工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事实核查就已成为一种被美国新闻业普遍接受的行业性制度。一般来说,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事实核查作为记者获得信源的准则,一般需要来自两个信源的检验,称之为“双重检验(double check)”;而在成稿之后,则会由编辑再次进行事实核查,亦或是专职的事实核查员对记者已经成文但未发表的报道逐一阅读与核实,确认报道中事实性信息准确无误。通过信源检验和编辑核査两道流程,事实核査作为一种新闻机构的内部核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闻作品发表的可信度。

二、“英国集装箱藏尸”事件

2019年10月24日,英国警方发表声明称当地时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一辆货车集装箱里发现39具遗体,死者为中国国籍 ,消息一出,立即成为国内外媒体和舆论关注焦点,10月24日上午10︰00,BBC发表消息《埃塞克斯货车藏尸案:发现的39名死者为中国人(were Chinese nationals)》。10月25日,《英国镜报》报道标题为《中国“蛇头”团伙在埃塞克斯卡车上追杀39名移民》,CNN发表文章已经开始攻击中国体制了:“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还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英国?” 

国内的大量媒体同样报道了这个事件,10月24日17:54中国日报网首先发表消息,标题为“英国警方确认货车内的39具尸体为中国人”,大量媒体纷纷转载和发表类似文章。截至2019年12月,微博#英国货车#话题共衍生出42个话题,其中话题#英国货车39具尸体为中国公民#阅读次数12.5亿,讨论次数18.1万,自媒体也哗然一片,不断发酵该事件,采用吸引人眼球、博关注的方式肆意传播。

三、“英国集装箱藏尸”事件大量报道失实产生原因

(一)西方执法部门与媒体“偏见”。对于整件事实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英国警方和媒体对中国存在着强烈的偏见,首先英国警方执法部门有初级的事实核查的责任,10月24日,英国警方发表声明(“We have since confirmed that eight of the deceased are women and 31are men and all believed to be Chinese national”),“我们已经确认死者中有8名是女性,31名是男性,据信所有人都是中国人” 其中采用“all believed to be Chinese”确认性话语进行描述,之后最终调查结果为是越南人,说明警方在发布公告的时候带有明显的刻板成见。刻板成见(stereotype)最早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中提出,在国内被翻译成“刻板印象”,李普曼解释“刻板成见” 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片面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人们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我们知道越南人属于亚洲人的面孔,所以英国警方具有一定认知上的偏差,但是西方媒体的偏见确实需要批判。

西方媒体偏见下,未经过事实核查的报道内容存在着大量的事实性的偏差。偏见(prejudice)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由于偏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因而也包括态度的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意向。其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它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所持的共有信念。偏见则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别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从这一点来看,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对于许多西方媒体而言,经常刊发一些对中国带有偏见的报道,在此次“英国死亡货车”事件中,10月24日,BBC发表消息《埃塞克斯货车藏尸案:发现的39名死者为中国人(were Chinese nationals)》,《卫报》同样发表《埃塞克斯货车藏尸案:所有的39名遇难者为中国人(were Chinese nationals)》。

与此同时,《英国镜报》报道标题《中国“蛇头”团伙在埃塞克斯卡车上追杀39名移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在这中国文化中不是犯罪,而是一个机会。这是蛇头和他们的顾客之间的协议……”“在中国,这些客户的月薪只有200英镑,在英国,他们可以每月获得2000英镑的无责任工作、福利、结婚、过上体面的生活……”。

10月25日,CNN发表文章已经开始攻击中国体制了—— “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还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英国?”BBC紧跟其后进行描述。这一系列的报道说明英国警方和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发展程度以及中国公民生活等问题存在深刻的偏见。当他们面对类似社会事件的时候,偏见取代了他们应当履行的事实核查的职业责任,成为判断事件性质的标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误导了世界的媒体和公众的认知。

(二)专业新闻媒体机构市场化与事实核查的矛盾。在社交媒体时代下,面对新的传播技术引发的一系列新闻生产变革,专业新闻媒体机构市场化追求效率和吸引流量的方式与事实核查形成矛盾,时效性和争夺受众注意力成为商业变现的“关键帧”,传统的新闻伦理也遭受挑战。公众对新闻媒体公信力产生质疑 。

在此次英国货车事件中,国内的大量媒体同样报道了这个事件,10月24日,中国日报网首先发表消息,标题为“英国警方确认货车内的39具尸体为中国人”,消息一出,大量媒体纷纷转载和发表类似文章,在10月25日凌晨,新京报公众号发表文章《亡命“集装箱”39名中国人到底经历过什么》,文章内容处处体现出确认为中国人的语句:“这些同胞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关于这些同胞的死因……真相正在调查中”“夺命集装箱”吞噬39名中国同胞的真相,也必须揭开,这样才能给这些殒命的中国公民以交代。”在还未确定或者未曾调查准确的情况下,新京报发出如此笃定的结论,不仅误导公众,而且说明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下,并没有进行基本的事实核查,没有做好公众事件的把关人,造成一片舆论声讨,不仅带偏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带偏其他社交媒体。

(三)自媒体带偏节奏,不断发酵公众情绪。自媒体同样哗然一片,不断渲染、演绎、架接此次事件。其中公众号悉尼宝贝在2019年10月24日发文题目为《突发!英国货车惊藏39具死尸!疑有中国偷渡客,20年前58名华人也惨死于此!一系列惨案,揪出偷渡真相!?》对此事件进行渲染,不仅题目让人遐想,内容也引发公众不适:“偷渡客死亡惨案再次发生!英国39名偷渡客惨被闷死在货车!20年前,中国58名偷渡客死于英国多佛;28名偷渡客被韩国船员抛尸大海!福建人民频频挑战偷渡,死也要偷溜出国?!”“英格兰警方接到了报警,报案人声称这辆白色货柜车车厢里,躺着39具热腾腾的死尸……”

一系列的煽动刺激性用语加上感叹号、问号的“提示”,强力渲染悲惨气氛,时刻“牵动”着公众的心。

四、新媒体环境下事实核查的措施

(一)事实核查动态过程中,时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此次“英国死亡货车事件”首先源于英国警方的通知,英国警方应当及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作为事实的来源点,不能急于发放通知,应该谨慎核查,防止误导性信息流出。其次英国媒体及其他西方媒体是此次事件大量报道的主要发起者,19世纪末,西方媒体把新闻专业主义看作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职业理想和从业规范,其核心观念是客观、真实、准确、独立、自由,强调传媒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服务大众,探索真相,承担着收集、整理、传播信息责任。对于英国死亡货车这类国际事件,绝不能像《英国镜报》等媒体一样在偏见下对事件演绎。

中国的大多数主流媒体能够契合国外的报道原文,但是也有少量的媒体无明确信息来源,无严谨事实核查,甚至采用误解性词语引导受众,其做法值得我们警醒与摒弃。同时国内媒体也要注意到西方的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在进行转载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事件中,应进行选择性地呈现,保持质疑精神,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恪守新闻伦理与法律法规。在新媒体环境下,“事实核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关报道和评级发布之后,既要“防患于未然”,对未发表的内容校验和核查,也要对已经发表的新闻信息真实性进行鉴定和纠错,对虚假失真信息产生的认知偏差负责到底,一旦发现错误就及时更正。

(二)严格执行力度,使净化自媒体常态化 。为了赚取利润,不惜低俗惊悚标题、传稿洗稿买流量等一系列自媒体乱象充斥于网络之中。此次英国死亡货车事件,自媒体利用网络平台未经过事实核查并且引用无根据的消息再次演绎进行传播,造成了极大的不良社会影响。新媒体时代,传播速度快、门槛低的特点下更应该加紧对自媒体的净化,严格执行监管力度。

自媒体都是开设在有关网络平台之上的,有关平台负有首要的监管职责,应当严格自媒体准入,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规范,对于发现的违规发布不实、有违公序良俗信息的自媒体账号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否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三)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化、立体化的事实核查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环境的宽松,不受约束的个体传播已经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因此,信息事实核查应该成为改善国内新闻生态环境的必要之举。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化、立体化的事实核查平台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下,腾讯新闻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2015年,腾讯推出较真栏目,2017年年底,此栏目升级为专业化的事实核查平台,通过组建专家团和查证团,查证和传播事实真相,提供咨询提问窗口,接受用户咨询。2018年1月12日,腾讯较真事实查证平台正式推出简单易用、加载快、体量轻的微信新闻辟谣小程序“较真辟谣神器”,结合H5移动网页版共同形成较真产品矩阵,腾讯自带庞大流量,同时辟谣门槛再次降低,加上强大的数据库支撑,较真事实查证平台将会使其辟谣效果发挥至最大。在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谣言中,截至1月31日24时,腾讯辟谣平台已辟“谣言”和“伪科学”共计103条,不仅帮助了公众面对疫情谣言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减少公众恐慌心理,也给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新媒体传播生态环境下,事实核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真实性仍然是新闻业的专业根本,新闻报道应该严格遵循事实核查的流程,对稿件中的消息源、专业知识、背景细节等进行核查和检验,防止稿件内容中出现事实性信息错误,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让事实核查更加客观准确,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化、立体化的事实核查平台,严格执行媒体乱象的惩罚力度,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可信,让新媒体传播环境更加天朗气清。

参考文献:

[1]虞鑫,陈昌凤.美国“事实核查新闻”的生产逻辑与效果困境[J].新闻大学,2016(04):27-33+66+149

[2]马晓彦.“事实核查”在新传播生态环境下的演变及应用[J].编辑之友,2017(10):38-42.

[3]【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

[4]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www.chinadaily.com.cn/a/201910/24/WS5db174bea310cf3e3557371a.html.

[6] https://xw.qq.com/cmsid/20191026A0ISQK00.

[7] https://www.mirror.co.uk/news/uk-news/chinese-snakehead-gang-hunted-over-20719114.

[8]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1/08/c_1210346287.htm.

[9] http://worldnewssite.live/uk/essex-lorry-deaths-39-found-dead-were-chinese-nationals/.

(作者简介:何玉婷,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硕士在读;朱爱敏,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导。)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