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党史传播策略探究

2021-11-23 11:39:02 来源:2021年11期 总第184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新闻媒体,党史传播责无旁贷,更需主动作为,既要抓好自身学习,还要做好宣传引导。在当前的媒体融合背景下,在党史的宣传过程中,党史传播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党史宣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对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认识,也关乎着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形象构建。本文试着对党史传播的意义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党史传播的现状分析和对党史传播的再路径化进行构建,以期更好地为弘扬和传播中国的党史找到新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是新兴的先进文化概念,涵括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所孕育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人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无穷。党史的学习与中国历史的新起点、国家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党史的学习也会影响着我们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历史认同感,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学习党史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从1921年到2021年,这100年写满了党的故事。当前,学习党史这一现状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媒体在传播党史文化的过程中,其内容的丰富性与传播的快捷性远远超越了其他传统媒体。当下,互联网与媒体深度融合,技术赋权下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节点”,受众与传播者逐渐一体化、草根化、多样化,催生出新的媒体生态与舆论传播格局。但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以及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进党史文化传播,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新媒体时代党史传播现状

(一)党史传播平台缺乏“知名度”。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以下简称“中共党史网”),该网是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中共党史网”主要分为“走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图文回顾”“图说历史”“党史人物”“将帅风采”“历史珍闻”等20个栏目,涵盖了党史的各个方面,是最全面、权威的党史传播平台。但是“中共党史网”作为专业的党史宣传平台,网站的“知名度”低、覆盖率低,所以在党史的宣传效果上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各个地方的党史研究部门也逐渐成立新媒体传播平台,但是也存在着推广上的困难,无法深入群众进行广泛传播。

(二)党史传播内容缺乏新颖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影响人们理解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催生社会变革。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时代带来新的传播渠道,这给党史传播带来了更多机遇。但是大多数党史传播的内容只是借助新媒体渠道,在内容上缺乏新颖性,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内容基本是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主流媒体复制过来,无法做到内容与渠道的适配。党史归根结底是历史,具有一定的沉重性。“内容为王”时代,海量信息分散了受众注意力,枯燥的党史内容更是难以抓住受众眼球。

(三)党史传播方式割裂缺乏联动性。新媒体本身的动态发展效应较好,对扩展党史传播思路,体现党史传播多元化的辐射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于党史的传播本是一件益事,但党史传播在当前存在的现状是线上线下传播割裂,在很多时候,相关部门却没有抓住主要的机遇,比如线上传播、宣传不到位,缺乏个性化、创意化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理念,吸引不了受众,线下传播又流于形式,贪图省力,没有做到形式丰富的线上内容和线下的党史传播相结合。

(四)党史传播人才短缺。新媒体环境下,党史传播的有效性要体现出内容上的说服力和形式上的吸引力。在视觉文化时代,“求变、求新、求吸引力”已经成了一种基本的要求,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已成为新时代党史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个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当前亟需相关方面的传播人才,对党史宣传活动进行创新性发展,将党史传播活动与当前的时代背景融合、与当前的传播特征相结合。

多年以来的工作定式已经固化了部分党史知识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于是出现了一些进退两难局面——部分党史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不会使用新媒体表达;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人员在党史知识方面又有所欠缺。

(五)党史传播内容过于碎片化。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时间导致用户碎片化阅读和学习。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形式学习党史,也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方便且快捷。但它的零散性我们也不可忽视,多种浏览器,多种党史学习APP,它所呈现给用户的内容也是零零碎碎,用户难以形成学习的系统性和规模性,这会导致对党史的知识深度挖掘不够,更多的是流于表面。

全国各个单位和部门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史学习,但在创新性方面并没有多少提升。有的部门党史学习仅仅限于简单的历史梳理和事件的解读,或者盲目跟从。例如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往常形式,开会学习,或者直接去相关的党史旧址、会议会址、纪念馆去参观,或是拍照纪念分享心得感悟,形式普遍较为单一,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收获不够丰富,党史学习不够入脑入心。

二、党史传播的再路径化构建

(一)强化“用户思维”,实现“党史传播”与“民众关切”的贴合。新媒体时代下的党史传播离不开“用户思维”,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党史内容的生产都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受众学习党史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因此,新媒体传播党史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供给,而应努力寻找“党史传播”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连接点,要借助新媒体时代各种可视化技术对党史传播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予以解读和阐释,引起人们的思考与重视,进而满足受众对于中共党史、国家发展等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党史文化传播的人性关怀和体验温度。

(二)打破单一传播语境,实现“党史传播”与多元渠道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在信息生产各个领域的应用,传播的渠道与方式变得多元化。不仅有微信、微博等社交化传播渠道,还有抖音、vlog等可视化传播路径。人民热衷于这些渠道与方式,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渠道和路径可以使党史传播更加生动化、丰富化。在传播党史过程中不仅要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更要契合人民喜欢的传播渠道与方式,贴合当前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下传播的主流环境。例如江苏广电总台就全媒体形式策划了不同的活动,其中包括快闪形式的红歌唱党史、明星一起看党史、党史知识问答等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各个革命纪念馆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平台,通过开通网上展馆、媒体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进行“云参观”“云学习”,培育文化创意、网络动漫、数字传输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

(三)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造优质精品内容。主流媒体需要打破严肃、刻板的标签,积极打造全新的主流媒体形象,既要出精品,也要接地气。央视主播康辉的Vlog用幽默诙谐的话术方式向大家展现严肃刻板的事实,由此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主流媒体的专业性是大家认可的活字招牌,由主流媒体作为党史传播的渠道,更是“强强联合”。现如今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日益增多,注意力也逐渐分散,受众的自由度高、选择性强。在传播党史、红色文化时,主流媒体要想获得受众认可,更需要突破自身,坚持创新内容,以“内容为王”。主流媒体在创新内容的过程中要把握创意的策划、资源整合、产品的形态、媒体的宣传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展开融合传播。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的《连环画里的百年党史》,采取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相比生硬的宣传与教育,这种内容和形式更接近群众,体现的是内容的“人情味”,这也是“内容为王”的一个方面。此种表现方式通俗、接地气,将严肃的历史变得生动、活泼,使得党史传播不仅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有利于实现党史传播的通俗化、大众化。

推进党史传播关键在人才、在团队。立足当前实际,必须加快建设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党史人才队伍。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党史传播者,通过增强党史传播人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党史文化传播队伍,进而推动党史文化传播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真正把党史传播做得有声有色。

(四)打破时空局限,寻求历史与当下的结合。最近热播的党史题材电视剧成功出圈,以全景式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全过程的党史,凭借精细化的制作成功吸引了青年人自发参与剧情的讨论。像《觉醒年代》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大多打上了枯燥、刻板的标签,很难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但是在豆瓣上评分却高达9.2分,更加不可预料的是,引发了青年人“边追剧边学党史”,甚至在线催更的现象。《觉醒年代》同时在电视和互联网播出,根据优酷站内数据显示,在《觉醒年代》发布弹幕的人群中,“90后”的占比是全站基准值的1.6倍,这在以往的主旋律题材剧尤其是党史题材剧中是极其少见的。

当下社会是一个充满媒介化的社会,偌大的地球已成了“地球村”。传播的本质不仅在于信息的传播,更在于关系的构建。所以《觉醒年代》能够获得青年人的认可,在于打破了时空局限,构建了党史与当代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当代年轻人并不是不关心历史,而是缺乏一个历史与当下的联系,而《觉醒年代》就是将历史与当下结合,该剧采用年轻人的视角,让年轻人更容易置身于先辈那个年代,去关心革命先辈在年轻时是如何“救中国”,如何投身中国革命。革命先辈在当时付出的鲜血与生命唤起了当代年轻人的思考,许多人自发去延年路献花正是体现我们当代年轻人与历史是有联系的。我们需要打破时空的局限,去唤醒社会对历史的认识,寻求历史与当下的结合点,引发大家自发对党史的传播与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新媒体提供了党史学习的虚拟实践机会,突破了知识传授的空间限制。如网上重走长征路,让参与者有机会亲身体验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精神。传媒人还可以把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现实情况紧密联系,技术创新和赋能让产品插上翅膀,相关党史媒体传播平台可以结合AR、VR等先进信息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加深参与者对历史进程的感受,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信仰信念在青年群体中埋下种子、引发共鸣。

(五)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党史认同感。如今世界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以文化为软实力的竞争上,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络传播越来越便捷,西方表面上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实际想在无形之中进行文化渗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从文明中追寻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到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我们务必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对中国文化充满底气和热爱。

党史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增强全民的党史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民对于党史的认同感。当今“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封建守旧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扰乱了人民对于党史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党史认同感势在必行。人民要深入了解党史,增强对党史文化的认同感,保持党史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媒体要把牢方向主动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耳濡目染,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党史、深入探究,从党史中挖掘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规律。

三、结语

守正创新是主流媒体的共同使命。2021年,注定将以其特殊意义而被载入史册,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十分充满意义的时期,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传媒的力量。为了让人民更充分地了解党史,也为了更好发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全面看待党史学习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双重影响,做好党史学习的宣传十分重要,也势在必行。媒体需要认清当下的问题,针对性解决当下党史传播困境。媒体人不可缺位,更不能缺席,媒体人既是党史的传播者,也是党史的实践者。传媒人要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肖际唐,肖祥生.论新时代中共党史文化传播[J].毛泽东思想究,2018,35(5).

[2]安娜.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文化传播[D].红旗文稿,2019(13):31-32.

[3]郭人旗.《觉醒年代》火爆“出圈”对党史文化传播的有益启示[J].新闻世界,2021(5).

[4]李折.融合传播语境下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创新与思考——以全媒体系列活动“百年党史青春说”为例[J].视听界,2021(6).

[5]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

[6]曾祥敏,董华茜,罗坷欣.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时政报道创新研究——基于2021年全国两会媒体融合产品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1(4).

(作者简介:黎来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