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与引导研究

2022-07-11 15:40:00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6期

在微视频传播的整体环境中,民生类微视频往往将其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更加贴近时代和普通百姓,能够进一步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在特定范围内构建本土化的微视频品牌,从而提高自身内容传播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AI技术、VR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民生类微视频可以通过不同的视频网站或平台构建虚拟性的传播渠道,第一时间向广大受众精准投放信息内容,同时发挥资源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民生类视频内容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在内容制作方面,创作者也可以利用智能化分析优势,加强微视频内容的记忆点,更好地引发公众情感共鸣,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民生线,更好地传播时代的主旋律。另外,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相关从业者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在信息监管、内容审核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竞争力,进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传播的突出性优势

(一)虚拟性和娱乐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视频用户群体也逐渐得到扩大,传统电视节目曾利用自身图文并存的优势,带给人们超出纸媒时代的欣赏快感,并且逐步向着趣味性和娱乐性发展,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受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虚拟环境接收短视频的信息传播,那些严肃古板的新闻节目越来越无法满足新时期互联网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观看网络短视频得到身心的放松。《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提到,现代社会技术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对于娱乐的追求,并且这种追求终将导致文化市场逐渐演变成娱乐业舞台。在民生类短视频的制作中,内容制作者也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抓住人们对于娱乐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的话题性、趣味性需求,进一步增强节目内容的吸引力,最终实现理想化的浏览效果。

(二)话题性和参与性。从现代媒体诞生的那一刻,人们就不断利用更加贴近广大受众的话题和内容来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因此无论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综艺节目、新闻节目还是网络途径的民生类微视频内容,都在尽力捕捉广大受众的审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纵观智媒时代民生短视频的发展,其选题内容始终和广大受众的生活喜好息息相关,并且会尽量避免较为严肃和敏感的话题,以便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呈现方式也大都采用互动性、参与性的模式。尤其是通过智能化筛选,结合当时网络社会环境中的热点性话题,有助于尽快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短视频解说者在内容输出的过程中,也能够尽量把自己的定位平民化,用年轻受众最能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对公众事件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内容生产的丰富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我国网络市场新闻传媒产业进一步超越了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产业,在此背景之下,快手、抖音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推动短视频内容服务的生产和普及,并且正在引领一次新的行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首先丰富了民生类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在智能化技术的带动下创新内容制作和信息传播,从而不断吸引用户,形成较为稳定的受众用户群体。例如快手在短视频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推出了许多新颖性的内容制作模式,例如可以将年轻人的形象变成老年人形象,还可以构建互动性的游戏情景。这有助于生产者在进行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微视频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展现各行各业人们的精彩生活。

(四)应用前景的广阔性。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得到普及,许多疫情报道机器人、直播机器人、视频制作机器人、字幕生成机器人成为众多新闻机构智媒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人工智能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不仅能够广泛参与到疫情新闻的生产、发布过程,还可以自动生成疫情地图,实现虚拟主持人的无口罩播报。对于脱离现实的新闻谣言,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及时进行智能化辟谣,使得民生类微视频新闻播报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科大讯飞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主播“小晴”;新浪微博也引入了直观性的疫情数据地图;人民网也与AI创业公司达成商业合作,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视频内容的智能化推送服务。相信在智媒时代,民生类短视频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视频传播者的专业素养较为欠缺。尽管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微视频制作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更高水平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智能化内容创作条件。但是相比传统媒体中较为专业的制作者来说,许多新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为欠缺。在民生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智媒技术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广泛性、内容写作的高效性,也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门槛,使得许多不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参与到内容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中,进而产生了许多不真实、不详细甚至恶趣味的视频内容。尤其在进行民生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如果新媒体传播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流量,很可能在并未充分收集新闻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发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民生短视频的真实度和可信度,降低了民生新闻短视频的整体质量。

(二)微视频的内容形式存在导向性偏差。随着微视频传播平台技术创新和优化,民生类微视频创作者、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界限也进一步被打破,大众也参与到了新闻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过程,这进一步加剧了智媒时代微视频行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例如在对某些民生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由于不同用户和制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存在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认识,出现利益群体各执己见甚至发生激烈矛盾和冲突的现象,进而导致民生微视频的传播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另外,有关部门在民生新闻报道以及微视频行业发展中并未制定出清晰的舆论监管制度和内容审核标准,导致许多微视频生产者在进行素材采集时发生“踩红线”的行为,许多民众也会借助民生微视频的制作与上传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表达。如果缺乏对人们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群体性狂欢”,从而使大众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之中,无法形成较为理性、客观的信息判断。

(三)内容审核和版权保护存在缺陷。在当前民生短视频的制作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的使用还处在初始化的阶段,再加上相应的版权制度和内容审核技术不够成熟,很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和侵权行为。例如许多民生类微视频作品的制作者只是他人作品的“搬运工”,还有许多人擅自将他人的作品上传到自己的平台或账号,以获取相应的收益。在微视频制作行业,版权保护永远是发展的重点内容,目前民生类微视频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偷换视频元素、将长视频剪短为短视频、伪装成自媒体进行抓取等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损害微视频制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甚至影响行业内部的有序发展。在内容审核方面,人工智能的运用还有待提升,各个平台对于音频、视频的智能化审核往往难度较大,对于侵权行为只是单纯进行强制删除或者封锁账号,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内容侵权行为。

三、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与引导策略

(一)加强对民生类微视频的正确引导。在智媒时代,民生类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受众群体也更加多元,这就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相比于网络环境中的自媒体、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更具专业性和公信力,能够对公众产生权威性的引导作用。并且主流媒体在采访权和发布权方面也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要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微视频制作方面产生的泛娱乐问题,通过制作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充分借助智媒技术优势,引领行业的正确方向,同时为广大公众提供深度报道和专业性讲解。相关从业者要更多地关注地域性内容和民生类事件,用高质量的产品进一步引导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另外,在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制定方面,要进一步形成统一标准。进一步健全对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也要进行行业生态治理的明确规定,避免产生因技术滥用造成侵犯用户个人利益的行为。

(二)提高民生类微视频的制作质量与水平。短视频平台和视频制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要充分发挥人类智力的主导作用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挑战。例如通过大数据、传感器、无人机进行信息的广泛采集。在进行微视频的选题和剧本创作时,要提高自身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突破原有视频制作的简单模式,要提高对泛娱乐化发展倾向的警惕性,打击一味标新立异的内容价值观,避免对广大公众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在智媒时代,民生微视频的人机交互特点进一步突出。因此要将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内容和新模式作为人机交互的辅助性手段,实现网民“缺席的在场”。另外,民生微视频的制作存在节奏快、受众群体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某个新闻事件,容易产生多个平台的重复传播和信息泛滥。因此平台也要利用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信息筛选,优化民生微视频的传播质量,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性的信息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用“流量”扩“声量”,传播民生正能量。在传统民生类新闻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渠道的单一化现象,进而造成受众面较小,新闻的流量较少,媒体的声音无法被更广泛的受众所接收。而在智媒时代,民生短视频的传播拥有了更多渠道、更多平台。尽管每一家媒体的流量较为有限,但是只要将其融会贯通,就可形成传播与引导的资源互补,实现通过不同媒体渠道的共同发声,进一步扩大民生类短视频的新闻声量,更好地传播民生正能量和时代主旋律。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客户端的运营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不同媒介平台的渠道融合和资源共享。运用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短视频传播平台,进行了民生微视频的投放和传播,从而借助各方媒体的信息传播资源,发挥了短视频平台的资源优势,扩大了新闻流量。另外,央视在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民生新闻的传播过程时还会充分调研不同平台的用户偏好,实现“用户画像”的精准描绘,从而进一步提高民生微视频传播的精准度,实现“我的日报”的效果。在民生视频讲解中,主播们所使用的语言也更加人性化,能够激发普通百姓参与评论的热情,有助于社会共同传播正能量和唱响主旋律,提高微视频传播的实际价值。

(四)优化智媒时代民生微视频传播的隐私保护机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一方面为民生微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使其隐私保护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新时期,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内容和商业化运行机制,以便构建智媒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隐私保护机制。网络民生微视频的内容制作更加聚焦普通民众的个人生活,因此也更加容易出现隐私侵权等问题。在立法阶段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尊重用户的基本权益,针对民生短视频的生产特点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制定出隐私分级制度,设置有关个人敏感信息的关键词,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隐私侵权的惩处力度。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要加大技术投入,制定出保护用户和内容制作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条款,要提高用户协议的透明性和可读性。对于广大用户而言,也要进一步提高隐私安全意识,在短视频软件泛滥的环境中要妥善管理个人信息,共同杜绝短视频制作中的信息盗用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智媒时代的民生微视频传播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短视频应用有机融合的新技术,能够进一步创新传统民生类视频传播方式,为受众构建出新的视听模式和参与模式。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人们会将更多虚拟现实、5G技术应用等新技术内容应用到民生微视频的过程中,并且会同时产生新的新闻媒介平台,从而引领整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另外,智能时代民生微视频的传播和引导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内部制定更高水平的统一性标准,约束内容创作者的行为。需要技术研发人员根据新时期视频传播语境,创新技术手段。广大公众也要共同参与进来,发挥自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影响力,共同改善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书乐.民生新闻在短视频中的二次传播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1):109-111.

[2]徐荣荣.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J].新闻世界,2021(07):72-74.

[3]程石.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类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1(05):55-57.

[4]黄浩,舒怡.融媒体背景下海派民生新闻的创新思考——以《新闻坊》沪语短视频为例[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02):94-97.

[5]蔡子澎.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1):33-35.

[6]徐滔.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5):99-103.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