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电融媒体北京冬奥会传播路径研究

2022-07-27 11:46:14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7期

       李妍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约有5亿观众,其观众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的首位。由此可见,本届冬奥会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效果极佳。2022年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第二次承办奥运会。随之而来,传播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本届冬奥会媒体报道更加主动、生动,采用了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本文以河北新闻网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传播路径,以期为增进河北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一、引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北京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它预示着在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冰雪运动开始逐渐普及,冰雪文化也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本届冬奥会共有北京、延庆以及张家口三个赛区,中央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以及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在冬奥会赛事预热、传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使海内外不同程度地了解冬奥赛事的内容、文化,起到了宣传冬奥精神、展示中国综合国力、提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河北张家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户外温度符合冰雪运动的标准,赛场设施一流完善,还兼具与北京交通便利的特点,因此被选为本届冬奥会除北京地区以外的唯一赛区。

河北张家口在冬奥会期间为全社会提供了一幅幅展现冬奥会风采的绝佳画卷,离不开河北省政府的高度支持以及全体河北广电融媒体的传播推广。河北广电融媒体在海量信息的裹挟下,发挥自身敏锐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的新闻技能,推出了一系列喜闻乐见又别具新意的融媒体作品,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为宣传推广冬奥会以及提升河北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出了贡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设计

本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历时16天。考虑到样本的丰富性,本文以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为期三个月作为样本收集阶段。该时间段的媒体报道涵盖了北京冬奥会的预热、进行和闭幕的所有阶段,收集的样本具有一定概括性,可以作为考察媒体在北京冬奥会全阶段报道的一个缩影。采取的样本为河北新闻网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本届冬奥会期间,河北新闻网无论是发文数量还是融媒体产品质量都位于河北融媒体领域中的前列,期间更是推出了爆款融媒体作品,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河北新闻网的北京冬奥会报道为例,分析其在传播路径上的创新点,以凝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总结能力,抽象出河北新闻网冬奥会传播的策略,以期理论指导实践,增进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  

三、河北广电融媒体北京冬奥会传播路径分析

(一)植根传统文化土壤,书写中国特色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媒体报道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色彩,这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印记。冬奥会自1924年开办以来,在世界众多国家播撒了奥运火种。长期以来,媒体对于冬奥会的报道主要聚焦于赛事转播 、运动员状况、比赛成果展示等与奥运比赛联系紧密的内容。此次冬奥会,河北广电融媒体将目光对准了传统文化与冬奥会的交融,在关注冬奥会议题的同时关照人文历史,为新闻报道、融媒体作品注入了温情,发掘了深度。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设计创意灵感来自 “中华第一灯”—— 西汉长信宫灯。冬奥会仪式火种台灵感取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诸如此类的中国意象在冬奥会期间俯首可摘。河北新闻网据此推出了一系列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冬奥会报道。例如组图《十二生肖、折柳作别!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微视频 《冬奥会运动员“战服”掀起“中国风”》等。这些融媒体报道生动地向受众展示了冬奥会赛事情况,媒体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将折柳作别的诗情画意、中国风的引人注目化作内容的一部分受到了网友的欢迎。

(二)善用故事化报道策略,以小见大贴近生活。社交媒体时代,技术赋权之下的传受双方交流更加平等。广电融媒体的新闻报道也随传播语态的改变,走向了故事化叙事的方向。“新闻报道故事化是指在新闻的报道中采访和挖掘故事情节,通过叙事手段将新闻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通过故事化的报道,复杂事件也能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化叙事吸引更多读者观看,具有可读性。 河北新闻网融媒体报道《你是我的眼,我们一起拼——视障运动员和领滑员的故事》将目光聚焦视障运动员和领滑员这对奥运会场上的伙伴,领滑员就如同视障运动员的眼睛,是运动员成功参加奥运会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了视障运动员和领滑员日常训练时的场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人们了解了视障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展现了视障运动员和领滑员之间的深厚情谊,为人们打开了小众群体的生活画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残障运动员奋力拼搏的训练生活,有利于鼓舞残障人士励志图强的奋发精神,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种故事化的报道策略,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文章语境之中,无需作者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个中情感和体悟读者自会得出结论。同时故事化叙事,往往从小处着手,摘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相似的生活经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立足冬奥科技成果,展现别样奥运风情。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着明显的“科技”特征,从运动员比赛装备、赛事转播、开闭幕式,到科技场馆设施、世界领先的交通技术,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为“科技冬奥”写下了生动注脚。河北新闻网围绕着“科技冬奥”,发布了一系列报道,从各个角度展示了科技在冬奥会赛场的运用,为本届冬奥会报道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科技风情。新闻报道《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爆火”背后》为我们揭示了一条为众人称赞的滑雪赛道背后的建设艰辛,将整个建造过程难度、复杂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报道《“云上冬奥”改变了什么》,则打开了读者的视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云上奥运”。这里的云是指阿里云,云上奥运意味着北京冬奥会核心信息系统已实现100%迁移至阿里云上。 “云上奥运”使得关于冬奥会的一切内容,如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生活、志愿者活动等信息都能上传至云上,摆脱了媒体传播容量有限、有选择性报道的限制。5G+4K/8K超高清云转播则为观众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清”观影感受,“8K”是当前视频显示技术的最高标准,与常见的高清视频相比,8K画面更加清晰,连屏幕上人物的头发丝、皮肤的纹理都能看得清楚。8K 的最佳观看距离是屏幕高度的 0.75 倍,视野能达到 96 度,接近于人眼真实观看的视野,带给观众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四)形式多样互为补充,深挖主题以质取胜。河北新闻网在其网站单独开设了北京冬奥会专栏,围绕北京冬奥会开设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包括头条新闻、视频报道、高清图集、冰雪课堂、备战冬奥等。由专题名称我们可以看到,河北新闻网冬奥会报道形式多样,视频、图片等融媒体报道形式成为了冬奥会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视频作品《当皮影遇到冬奥会》,将皮影与冬奥赛事相结合,将非遗文化与冬奥特色结合,在视频设计上,伴随着铿锵的音乐,中国皮影和运动健儿们依次进入画面,北京冬奥会15个分项通过“皮影健儿”和运动员们的精彩展示全部融入其中,让现代与古老、中国与世界实现“无缝衔接”。微视频不仅在内容上致敬了冬奥会健儿,更传达了中国人民喜迎冬奥的激动心情和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其在形式上运用微视频的拍摄手法,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相结合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一经推出便迅速燃爆火“出圈”,大量网友热情点赞、留言。截至作品上线24小时,已有超170家中央及省内外网络平台转载,总播放量达2.3亿。

(五)多方联动影响力传播节点,提升传播公信力。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转变 ,“用户的关系网络构成了信息传播的新基础设施,每个个体成为信息传播网络中的节点”。河北新闻网在冬奥会报道中,利用了社交媒体平台中有影响力的传播节点,进行二次扩散,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例如,邀请国内网红、国外记者、主持人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体共同参与传播。2022年2月26日河北新闻网转载了光明网的新闻报道《日本记者元宵初体验:中国朋友的友好和热情让人感动!》。报道以日本记者为主角,以他们的冬奥会参与感受为内容,吸引了许多国际用户关注冬奥会议题。同时日本记者本身也是社交媒体中具有部分话语权的参与者,河北新闻网与日本记者共同传播强化了报道内容的公信力,发挥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六) 全平台联动推送, 拓宽传播路径。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河北新闻网与河北日报旗下的其他媒体平台,如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等同步推出了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新旧媒体联动,共同构建了立体的媒体传播矩阵,使冬奥会的精神深入人心。针对冬奥会主题,河北卫视重磅推出了视频舞蹈《冬梦》,这支舞蹈从小女孩的冬奥梦想出发,伴随着冬奥歌曲《冬梦》的徐徐展开,舞蹈演员们用肢体剪影串联起了河北省国宝级文物长信宫灯、冬奥火种灯、长城、京张高铁、(下转第134页)(上接第8页)雪如意等造型,期间穿插表现了冬奥会的各种比赛项目,最后以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结束,表达了河北人民对冬奥会的期待以及与全世界携手共进的愿望。在电视播出的同时,河北新闻网、河北卫视、河北翼广传媒集团等各大权威主流新媒体平台都进行了强势推送。

四、结语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本届冬奥会是“科技冬奥”“人文冬奥”也是“环保冬奥”,河北广电融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同时紧扣冬奥会主题,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社交化传播的手段、多形式深化主题的策略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奥运故事,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了中国冬奥会故事,搭建起了中国和世界友好沟通的桥梁。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