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节庆报道特色研究——基于中央主流媒体对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分析

2022-07-27 15:39:26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7期

张金桐 段卫里

在对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立足机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呈现出颇具特色的主题报道。本文通过分析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关于“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总结出四家主流媒体通过采用多维叙事、细节呈现、故事表达、数字对比等方式,塑造出集场景式、情感化与深度性于一体的鲜明报道特色,以期为其他节庆类报道提供创新经验。

关键词:节庆报道;主流媒体;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以“雪域高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为主题,纷纷设立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专题报道网页。报道选材既主调一致,又生动活泼,报道形式既精彩纷呈又互动融通。

一、多维叙事,深度建构社会认同

从宏观的研究视野上看,新闻报道与社会认同构建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新闻报道能够正面推动社会认同的构建。1中央主流媒体抓住节庆报道历史性特征,通过逻辑性的多维叙事,动态性地实现了建构社会认同的传播职能。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报道中,中央主流媒体更倾向于将当下的社会思潮恰当地熔铸于报道倾向中去。突破孤立,整合多个事实,力图通过多维度的叙事,让受众在新闻报道中感受到“四个自信”,进而用事实引导受众产生心理认同。

新华网刊登的《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和平解放70年西藏取得全方位进步》、人民网转载的《援藏力量”帮助西藏老百姓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光明网刊载的《全面立体真实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等,报道的内容皆是通过采用详细的事实陈列和对比,多维度揭示西藏70年来的发展变化。可见,这四家主流媒体在创新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效益和宣传的使命,将当下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潮恰当地熔铸于报道倾向中去,用事实来说明西藏人民“四个自信”的来源,从而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流价值的熏陶,更好地完成主流媒体“鼓与呼”的引导作用。

此外,由于中央主流媒体自身的权威性,受众在第二次传播时,更愿意引用主流媒体所提供的印象深刻的事例,这就使得家国认同、民族情感和价值理念融入了群众的人际传播中去,更为纵深地建构了社会认同。

二、以小见大,细节呈现藏民新面貌

为使得报道内容更为细腻新颖,媒体会尝试使用小视角切入,用细节展现宏大主题。所谓细节即呈现新闻事实时所涉及的最具特色、最细小的事件情节,例如某个片段、某个情节或某个画面。在新闻中通过精妙的细节描写,可以有效地提高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整体价值。

人民网发布的《海拔4700米的“幸福院”》一文中,开篇用多个细节勾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场景:晒着太阳、喝着酥油茶,73岁的巴桑坐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的阳光棚里,心情愉悦。新华网在名为《西藏波密:校园内外习“非遗” 活态传承别样美》的报道中,以一个教学场景作为开端:“手要有力量,转身要利索,脚抬高,幅度要大。”西藏波密县多吉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49岁的索朗扎西手持铙钹,脚步稳健,一边领唱,一边示范。身后跟着10名小学生,在认真模仿。

央视网刊载了《西藏塔巴村:村美陶美人更美》一文,文中写道:塔巴村的西藏弥盛塔巴陶瓷有限公司内,56岁的次仁聚精会神地用双手轻柔地处理着陶土,一件传统藏式青稞酒坛正在他的手中渐渐成型。“聚精会神”“轻柔”是对西藏手艺人次仁工作场景的精细描写,这样的描写手法使得报道更具现场感。光明网在“重走天路看变迁”的主题板块中刊登了《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僜人脱贫记:从深度贫困村到边境小康村》,文章中写道,“记者来到京都村,在村口就看到了连成片的猕猴桃树,一个个套着袋的红心果、黄心果挂满枝头,不少村民正在地里忙碌着。”

笔者通过对四家媒体专题页报道内容的梳理发现,光明网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首页中采用细节报道手法的文章有6篇,占总报道篇数的26%;人民网采用细节描写的报道占比为16%;央视网和新华网的细节报道数量分别为5篇和13篇。由此可见四家主流媒体注重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报道了西藏地区脱贫后人民生活状态的变化,鲜活生动,引人入胜。

三、双向接近,故事诉说藏民真情感

媒体是新闻内容提供者与新闻内容接收者双向沟通的平台,作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和沟通空间的提供者,媒体为了使得双向沟通更为通畅和深刻,多会选取百姓视角,采用平民语言,在满足内容提供者和亲述者的真实表达需求的同时,也迎合了新闻接收者和解读者对新闻内容客观性的需求。

2021年8月4日,新华网刊登《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四代人过江》一文,讲述了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加吾岗村退役老兵平措一家四代儿孙过江的故事,通过采用现实与回忆交替的手法,呈现了平措一家人的今昔之不同,这样的报道兼具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内容更为真实和贴切。8月19日光明网发布《阔步迈向幸福美好的明天》的报道,文章中记录了83岁老人陈明英跟着部队从四川走到昌都再到拉萨的感人故事,受众仿佛与老人同坐在一个时空里,通过倾听老人讲故事,感受着西藏7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此外,央视网在《民生保障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的报道中,讲述了西藏老人看病的故事;人民网的一篇名为《因地兴业 富民兴边》的报道向我们讲述了多名雪域边陲守护者的守边故事。可见,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新闻报道要想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除采用恰当有效的内容呈现形式,还应注重选取可读性强的故事。媒体通过采访有代表性的对象,采用平实、质朴、真实视角,用故事来诉说西藏发展的艰苦历程,使得报道内容更具感染力。

四、精确深入,数据铺陈西藏发展全景观

精确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将科学严谨的数据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但是,传统新闻媒体在使用数据时往往停留在对宏观概况的描述上,无法深入到内容的深处和细处,显得表面化。然而,通过对本文关涉的四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对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四家主流媒体突破了精确新闻报道的这一局限,以数据为起点和线索,深挖背景事件,在社会的多元关系中来探求数据背后的深层本质,通过合理使用数据,让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窥见由精确数字呈现的发展全貌,进而引发受众的深层次思考。

人民网《生态保护 高原增绿》的报道中这样写:“截至2020年底,西藏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接近九成,从2015年到2020年已累计外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截至2020年,西藏农牧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就业8.6万人次,年人均增收达到4300余元。”

新华网于2021年5月20日刊载了《西藏常住人口364.81万人 拉萨为全区第一人口大城市》一文,通篇文章皆采用数据进行陈述,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确保准确、真实、有效。光明网在《坚持党的领导,奋力谱写西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报道中同样注重数据的使用,通过报道2020年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全区工业总产值以及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与过去做倍数比对,反映出过去与今天的数据差别,展现出当下藏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跨越。

央视网则直接以《多彩西藏 数说人间奇迹》为题,刊登了一条2分21秒的短视频,该视频通过对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做详细的数据总结和数据呈现,强调用数据谈事实,以事实讲变化,用变化说发展,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节庆报道的使命是在对历史的比照中更多地引发读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负责完成这一使命的主流媒体需要兼顾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市场需求,从自身优势出发,把握当下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创新传播形式,采用合理叙事手法,让受众在节庆的欢乐氛围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对民族复兴的信念。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进行特色报道,四家主流媒体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