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主题流变——从元杂剧到电影

2022-07-27 16:02:23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7期

徐亚南

《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成功上映,该剧是陈凯歌在继承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对“赵孤”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文将从“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说起,着重比较元杂剧和电影两个版本在思想主题上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望为《赵氏孤儿》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历史上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价值观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为了使优秀文学作品在当代重焕光彩,各位学者、导演纷纷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创新性改编,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陈凯歌为顺应当今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拍摄中对元杂剧的主题大胆进行改编,颠覆了故事中原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与元杂剧全然不同的情感思考。

一、“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

“赵孤”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故事情节较简单,与我们熟知的故事情节相去甚远,据《左传》记载, 因庄姬公主与赵婴齐的私情引起了赵括和赵同的不满,遂赵婴齐被放逐到齐国。气急败坏的庄姬公主伙同栾氏、郤氏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听信谗言,杀死了赵括、赵同。赵同兄弟被杀后,景公打算把赵家土地赏给祁奚家族。最终在韩厥的劝说下才挽救了赵氏家族,也成就了战国时代。

司马迁对“赵孤”故事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赵世家》中。《史记·赵世家》记载了赵氏家族从兴盛到赵国被灭亡的全过程,对于赵氏家族被灭门这样的大事件,自然会详细记录。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要诛杀赵氏家族,在没有请示国君的情况下,擅自带领将领们在下宫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等人,并灭绝了赵氏家族。临产的庄姬公主因逃到晋景公宫里才躲过一劫,诞下一男婴后,程婴将婴儿放在裤子里逃出了宫。之后程婴从别人家找了个婴儿藏在山里,并假意告诉屠岸贾。屠岸贾处死婴儿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安心隐藏在深山里。赵氏孤儿成年后,承袭祖业,孝敬程婴。“赵孤”故事在《赵世家》中已大体成型,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增多,包括屠岸贾、赵朔、庄姬公主、公孙杵臼、程婴等人,他们都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以《史记·赵世家》为蓝本,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上增加了赵孤复仇等情节,增强了剧本的悲剧性。王国维称其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赵氏孤儿大报仇》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问世后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都使其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

近年来,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话剧等对“赵孤”故事改编的现象层出不穷,均在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进行改动,更有力地促进了“赵孤”故事的传播。

二、元杂剧中的“复仇”与“忠义”

纪君祥将杂剧主题确定为“复仇”,借“复仇”主题歌颂了“忠义”精神。复仇故事自古就有,最早见于春秋,楚平王因听信谗臣费无忌之言,杀了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他人的协助下才逃过一劫,逃到吴国后成为了吴国重臣。后伍子胥为替父兄报仇率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国都郢,虽然此时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伍子胥为泄私愤,令人掘开楚平王坟墓,并怒鞭楚平王尸体三百下以报仇雪恨。待复仇故事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父报仇”这一故事模式已被大众普遍接受,复仇者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受到褒奖。传统复仇故事的模式可归纳为:父母被杀——众人齐心救孤——报仇雪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体现了上述的传统复仇故事的典型模式。第一,屠岸贾、赵盾二人均是晋国重臣,因文武不和,屠岸贾就常有伤害赵盾之心,鉏麑刺杀失败后,屠岸贾使用“神獒辨忠奸”的计谋袭击赵盾,利用灵公将赵盾满门三百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短刀自刎,庄姬公主裙带自缢,唯独留下赵家新添的小婴儿——赵氏孤儿。第二,作为赵家门客的程婴,临危受命,用自己的亲生子换下赵氏孤儿,在韩厥、公孙杵臼的协助下,瞒过屠岸贾。第三,程婴因“协助”寻孤而“立功”,屠岸贾将程婴收为门客,赵氏孤儿在程婴跟前习文,屠岸贾跟前演武,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借手卷向赵氏孤儿讲述了当年赵家被灭门一事。得知真相的赵氏孤儿决定“见过主公,和那满朝的卿相,亲自杀那贼去。”最终赵氏孤儿在魏绛等人的帮助下,擒拿了屠岸贾,将屠岸贾“钉上木驴,细细剐上三千刀”。赵氏孤儿因为父报仇,受到主公的褒扬:赐名赵武,袭父祖列爵卿行。程婴因救主有功,赏十顷田庄。纪君祥借整个剧作歌颂了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等人的“忠义”精神,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儒家伦理道德。

纪君祥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延用了传统复仇文学常用的表现方法,即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发生在性格鲜明的正反方人物之间。《赵氏孤儿大报仇》中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忠臣程婴和奸臣屠岸贾身上。屠岸贾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他永远都是一个样子——一个心狠手辣又有心计的武夫。他的心狠手辣和心计不仅体现在屠杀赵家满门三百口上,更体现在搜查赵氏孤儿的下落上。屠岸贾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他诈传灵公的命令,封锁城门,将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儿全部拘禁。全城婴儿何其无辜,但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作为正面人物的程婴,他所代表的正义与屠岸贾象征的奸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其深受君臣、主仆封建礼教的教化,为报答赵家的优遇之恩,他甘愿用自己的亲生骨肉换下赵家的独子,这样程婴为“忠”无私奉献的形象就在观众眼中塑造起来。但是纪君祥对程婴的塑造并没有停留在“忠”上,丧心病狂的屠岸贾为找到赵氏孤儿,要用全城婴儿的性命做赌注,那程婴“换子”的举动就由拯救赵氏孤儿的高度上升到了拯救全城婴儿性命的高度,程婴的形象在“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愈发高大起来。他大义凛然、为正义主动牺牲自我的形象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步步突显出来。剧本中,以程婴为代表的“忠义”之士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肩负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多年来各国割据混战的局面。但统治阶级并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势力范围,对外继续采取扩张政策,却屡遭失败;再加上统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士人开始普遍怀念南宋王朝安定的政局,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纪君祥虽然没有花大量笔墨直接渲染“忠义”精神,但是救孤、搜孤、复仇的情节,以及作品中一系列品格高尚的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忠义”精神:故事中鉏麑触槐而死、提弥明劈死神獒、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子换赵氏孤儿、韩厥拔剑自刎、公孙杵臼撞阶而死,他们皆是一群“舍生取义”者。除此之外,程婴所象征的“忠义”,最终战胜了屠岸贾所代表的“奸邪”,也被寄予了美好的理解,即:正义终将战胜黑暗。纪君祥之所以要成功地塑造一群品格高尚、具有强烈“忠义”意识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是在宣扬儒家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忠义”精神,但更多的是要呼吁那些勇于牺牲自我、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与黑暗政局作斗争的勇毅之士的出现——反元复宋,拯救苍生,程婴等“忠义”之士舍生取义的精神给予了当时有识之士莫大的鼓舞。

三、影片中所激荡的“人性”

陈凯歌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的主题持怀疑态度,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第一个问题是程婴会不会主动献子,我们已经否定掉了……同时有另一个问题,就是程婴救了这个孩子之后他要拿孩子这条命做什么……”在陈凯歌看来,元杂剧中的复仇主题、“忠义”精神是建立在侵犯他人生命权的基础上:程婴为“忠义”可以决定自己亲生子的生命——用他换了赵氏孤儿,又可以为“复仇”决定赵氏孤儿的命运——把他当成一个复仇工具来培养。然而当今社会是平等的社会,元杂剧中那些为“复仇”不顾一切的“反人类”行为,显然已经与当代多数观众的价值取向不相符,正如陈导所说:“如果扣一个忠义的帽子给程婴,今天的观众会不会觉得可信?这部电影里没有历史,只有人性。”故陈凯歌淡化了元杂剧故事中的“复仇”与“忠义”,取而代之,更多着眼于小人物的“人性”情怀。电影版《赵氏孤儿》通过对元杂剧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改编,完成了对人性的张扬。

在人物形象方面,程婴本是纪君祥笔下无私奉献的大英雄,但经过陈凯歌的改编,变成了一个为自己谋划的市井小民。程婴他始终没有把自己亲生骨肉的安危抛在脑后,一直设法保全自己的亲生子,妻儿去世后,为了给妻儿复仇他将赵氏孤儿培养成了复仇工具。电影突出了程婴面对庄姬公主乞求时的害怕与矛盾,突出了他对妻儿的爱,陈凯歌这些描写赋予了程婴“人性”美。屠岸贾亦是如此,屠岸贾的“人性”主要表现在抚养赵氏孤儿的过程中。元杂剧中工于算计的屠岸贾教授赵氏孤儿骑射之术,并将宝剑和铠甲赠予赵氏孤儿,但他的目的并不单纯,他打着“就着我这孩儿的威力,早晚定计,杀了灵公,夺了晋国……”的主意。而电影中屠岸贾对赵氏孤儿的培养是出于爱,哪怕他已经认出了这个孩子就是当年赵家幸存的独子,危急时刻仅凭赵孤的一句“干爹救我”,他毅然救出了包围圈中的赵孤。甚至在最后与赵氏孤儿决斗时,他迟迟不肯还手,让了赵氏孤儿两轮。他甚至要求程婴带着赵氏孤儿远走高飞,以此来结束仇恨。这些矛盾心理的展示,表现出“恶人也有善的时候”的人性的复杂。电影版《赵氏孤儿》在继承元杂剧版的基础上,对程婴、屠岸贾的形象进行了改编。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对庄姬公主以及程妻两位母亲的描写。危急时刻,庄姬公主毅然决定用自己的死为程婴和孩子的逃跑争取更多的时间,她不希望孩子心里从小埋下仇恨的种子,她只希望赵氏孤儿可以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与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的“复仇”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庄姬公主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程妻,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对程妻的描述集中在“救孤”过程中,程妻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救孤”成功的关键。换子的正是极力保护自己孩子的程妻,屠岸贾搜查到程婴家时,程妻为了让自己孩儿安全留在身边,上交了赵氏孤儿,本意是要用赵氏孤儿顶替自己的孩儿。但程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街坊邻居都知道程婴中年得子,全城婴儿都被屠岸贾带走了,那剩在自己家里的孩子,自然会被屠岸贾当成“赵氏孤儿”。“搜孤”过程中,也正是程妻交出孩子的举动让屠岸贾相信这就是赵氏孤儿,天底下哪有母亲会亲自看着自己孩子去死。

在故事情节方面,与元杂剧版相比,电影版《赵氏孤儿》更加符合常理。陈凯歌对屠岸贾诛剿赵家满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把元杂剧中无辜受害的赵家变成了“罪有应得”:屠岸贾为晋灵公惊马之事忍屈向赵家父子赔礼时,换来的却是即将为人父的赵朔的嘲讽。此时赵家父子的跋扈和屠岸贾的隐忍形成了鲜明对比,观众难免会对屠岸贾产生怜悯之情,对赵家居高自傲、目中无人的行为感到不满,对晋灵公挑拨离间、嫁祸于人的样子心生厌恶。所以屠岸贾利用晋灵公诛剿赵家的行为似乎也变得“情有可原”。其次,元杂剧中程婴的主动换子也改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子。电影最后的结局,亦展现了赵氏孤儿与程婴、赵氏孤儿与屠岸贾之间爱恨纠结的复杂情感。赵氏孤儿因与屠岸贾的朝夕相处,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不想对“义父”动手,但更不想辜负“养父”的期望,两难的境地使他痛苦。但更让他绝望的是复仇使他同时失去了两个父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儿。电影的结尾并没有让观众获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快感,反而让观众看到了仇恨所带来的不幸,观众不由想到:赵氏孤儿真的该报仇么?实现了对元杂剧“复仇”主题的全面弱化。除此之外,电影版《赵氏孤儿》还在很多地方对元杂剧版做了“人性”的改编,例如程婴、韩厥选择在赵氏孤儿十五岁第一次出征前告诉他赵家被灭门的真相,但事与愿违,韩厥说出替他死的孩子是程婴的亲生子时,赵氏孤儿只是说:“我知道你恨我干爹,可我不恨他,他是我的干爹,谁也别想让我去杀他,我是不会去的。” 韩厥射伤屠岸贾后,赵氏孤儿冲回家向程婴咆哮:“药!药呢!干爹快死了!”赵氏孤儿对屠岸贾的关心溢于言表,这些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四、结语

自电影《赵氏孤儿》上映,很多“原著党”对该影片持反对态度,认为电影版《赵氏孤儿》没有展现出元杂剧中所蕴含的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正义终将战胜黑暗的美好愿望。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对经典作品进行影视改编时,只有当故事主题、故事情节符合当代多数观众的价值取向时,影片才能更好地被接受。陈凯歌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继承元杂剧故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以大胆新奇的角度对原有人物形象、故事细节做出改动,完成了对主题的重塑——从对“复仇”与“忠义”精神的刻画到对“人性”的张扬。使《赵氏孤儿》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在当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