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文字记者到出镜记者的角色转换

2022-09-21 15:59:49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9期

□张培培 师 源

内容提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直播逐渐兴起,其因强大的传播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移动直播领域。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带来的职业转型与挑战,常年致力于文字表达的文字记者纷纷变身出镜记者,从“写”无声新闻,到“讲”有声故事,两者的角色转换考验着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移动直播;出镜记者;角色转换;职业素养

一、融媒体时代移动直播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移动直播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呈现,改变了传统纸媒次日见报和电视新闻受播出时间限制的缺陷,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冲击力。尤其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移动直播在时效性、现场感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更有优势。

同时,移动直播的门槛更低。直播团队仅需带着移动设备即可做好现场报道,相比传统媒体成本更低,操作也更加便利。

此外,相比于传统媒体,移动直播的传播交互性更明显。网友可以通过留言或评论的方式,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这些弹幕和实时留言能够让出镜记者在直播中准确掌握受众需求,以最快速度进行反馈,并按受众需求传达信息。这种直播方式可以满足传播者与用户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反馈,从而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

二、融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

在直播报道中有了出镜记者的参与,让新闻更鲜活、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出镜记者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他们代表着媒体的形象以及舆论导向,这需要出镜记者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无论媒体怎样融合,变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客观、理性、公正的新闻职业精神。无论是文字记者还是直播出镜记者都要以新闻真实为第一信条,报实情、讲实话,不捕风捉影,不夸大报道,不弄虚作假,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要公正自律,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坚持记者的道德底线,不带个人偏见,报道真实信息;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不以采访权牟取个人私利,不为增加点击量而进行恶意炒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融媒体环境下对直播出镜记者的要求

出镜记者贯穿了移动直播的全过程,这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需要明确角色定位。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定位,镜头前的任何言行举止都要更好地服务于新闻直播。“要将自己的角色准确归于‘观察者’‘记录者’的位置,要主动避免成为现场的焦点。”同时,要正确摆正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对待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应该一视同仁,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现场记者的行为视角都应该是“平视”。

(二)需要具备的能力。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往,传统媒体记者仅负责把了解到的信息变成书面文字。而出镜记者则是把现场观察到、搜集到的信息转变成口头语言,用视频画面展现新闻时事。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理清报道要素,组织语言和内容,能够准确、高效地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向观众传达新闻事件的重点;能够对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中间过程、后期影响生动形象地进行描述,以传达现场氛围,让民众感同身受。

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让出镜记者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中寻找到“好问题、好故事、好观点”,在短时间内设计好如何将这些现场信息用语言去表达,从而引导观众去看新闻事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同时,出镜记者对现场细节的观察和判断,影响着现场报道的质量。一些实物、动作、画面、文字等细小的情节往往能够揭示事物背后隐藏的信息,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出镜记者如果抓住这些细节进行恰当解读,可以深化报道主题,使现场报道更加丰满。

较强的解读能力和控场能力。在一些访谈类直播中,需要出镜记者具有较高的解读能力,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对话题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利用所掌握的信息通过通俗的话语准确、完整地重组再现,并能够进行深度评论,表现个人独特的看法。同时,“在直播现场出镜记者要把控现场的节奏,比如什么是主要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什么是次要问题可以一带而过。”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直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可预知性。白岩松曾经感叹:直播过程永远都出乎意料。的确,在直播现场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随时考验着出镜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比如,出现直播事故怎么办?出现失误又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即使出现问题也能镇定自如,快速、准确、持续地进行直播报道。

丰富的知识储备。出镜记者报道的新闻事件可能发生在各行各业,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要想在镜头前快速、准确、完整地进行播报,就需要出镜记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既包括多年来的知识积累和临场经验,更包括对事件大量的背景信息的掌握。除此之外,出镜记者还应具备人文历史、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储备,这样在出镜采访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三)要掌握现场报道技巧。同为出镜,直播出镜记者与电视新闻主播有着明显的区别,新闻主播在演播室内以主持人的身份作为新闻的叙述者,对事件进行解读、分析、评论,相对于事件本身的“距离”较远,而直播出镜记者,身处于事件的核心发生地,“零距离”接触事件,甚至“参与”事件。

在语言上,直播出镜记者应更加“生活化”,采用“同伴式”解说口吻,引领受众边走边看、边体验边解说,以“朋友”的身份与受众实现平等交流,更显得亲近、有“人情味”。在现场报道中,直播出镜记者的语言要接地气,可以尝试在报道中多融入趣味化的表达方式,比如运用网络热词、有趣的段子等调节气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在形式上,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往往是单向把信息传递给受众,二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够密切。相比传统媒体,移动直播的传播交互性更明显。这也决定了出镜记者要适应移动视频直播方式,从“单向线性”思维转换为“用户思维”, 与用户进行现实关系的互动,建立联系,通过“一问一答”“一说一做”的互动方式让用户直接参与到整个新闻事件的直播过程中,既可以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扩大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为了提高用户的观看兴趣,出镜记者还应尝试在报道中融入体验、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表达空间。

四、结语

如今,面对镜头已不仅仅是“电视人”的事,还成了“报人”的事,这是媒体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传播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直播出镜记者,除了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外,也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晓耘.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改变与坚守[J].视听,2016(1):2.

[2]王冬冬.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探究[J].记者摇篮, 2020(11):2.

[3]杨志华.试论出镜记者的核心能力[J].记者摇篮,2019(10):3.

[4]金曦.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有我"和"无我"[J].视听纵横,2014(2):2.

[5]董淑薇.浅谈"新闻移动视频直播"中电视出镜记者转型策略[J]. 传播力研究,2019(15):2.

[6]郭伟.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J].今传媒,2015,23(5):2.

[7]王梅.出镜记者如何驾驭现场直播报道[J].新闻爱好者, 2018(7):2.

(作者单位:张培培,燕赵都市报;师源,河北日报)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