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提升

2022-09-21 16:32:17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9期

□华 昭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集不断增加,藏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已经成为两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汉翻译在跨民族跨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地大物博,民族构成复杂,为了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就必须要重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正因如此,翻译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好的翻译工作需要做到尽可能地消除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歧义和误解,将不同民族的内容通过高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另一民族所能理解的内容。翻译工作为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构建起重要的桥梁,翻译工作在跨民族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一词的定义从广义上来看就是指所有由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文化由人类创造,属于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有形和无形的专属品。人类社会出现后才慢慢出现了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前进和传播。翻译工作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产物,翻译工作的出现使得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内容,翻译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桥梁,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在促进着翻译的前进,二者相辅相成,为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共享助力。

我国具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繁荣稳定发展需要各个民族齐心协力。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都较为薄弱,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民族大融合工作提供帮助。在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中,加强文化宣传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翻译工作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以藏族和汉族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举例,推动翻译工作的进行可以有效提高两个民族之间交流的效率,对民族大融合工作的进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藏汉翻译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在全球文化交流传播愈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目前各界都已经针对这一观点达成了共识。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的具有价值的产物,其中包含了民族、地域以及时代特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藏汉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为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丰富两民族之间差异的认知,为今后更好地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差异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翻译工作属于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歧义和误解。翻译工作的基础就是将两种语言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和转换,文化差异是翻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进行藏语和汉语的翻译工作中,如果过于追求语言的等值转化就可能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结果,看似公平的翻译转换反而引发了各种问题的出现。下面从五点从文化差异对藏汉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介绍:

(一)社会与文化背景差异。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民族文化,因为翻译工作的本质就是进行文化转化的过程,所以要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根据原文与译文读者在各自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对内容进行恰当地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翻译结果的可读性。以汉语中常说的“情人眼中出西施”为例,汉语的本意就是表达在有情人之间更容易看到对方的美好,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藏语时可以将“西施”替换成藏族文化中的美女人物即可,藏语使用者在看到译文时可以简单直接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除此之外,其他类似的汉语言常用说法都可以替换成藏语文化中相似的说法来翻译,可以避免藏语使用者需要了解其中典故或细节才可以理解意思的问题。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适当调整翻译内容来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例如考虑原作者意图、翻译目的、读者对象等因素。与此类似,在进行汉语中常用的“xx之喜,献xx”等句式的翻译时,可以调整为藏语使用者常用的句式来表达,这样既做到了对传统风俗文化的继承,还可以避免简单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堆叠式翻译。

(二)传统思维差异。语言和文字是思想的主要展现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想方式和观念上也同样存在着差异。

汉族和藏族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理差异、历史差异和文化差异,其民族语言也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同一个词汇在两种文化中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意思,具有其民族的自身特色。藏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也有着一些差异,例如我们在汉语中常用的例如“我写字”这样的表达句式中,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我”是主语,“写”是谓语,“字”是宾语。这句话在藏语中的表达则是主宾谓的结构,尤其在谓语动词部分,藏语与我们学习过的英语相似,有现在、过去和未来这几种时态上的区分,藏语可以不借助任何助词直接通过动词的时态表明时间概念,但汉语动词由于本身不具备时间概念,必须要借助时态助词来表明时间。出现这样的差异性的原因是因为汉语是孤立语或词根语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就是缺乏词形上的变化,一个词汇不会因为在句子中有不同的表达而有不同的展现,主要是通过顺序或者是助词来表明,而藏语属于屈折语的一种,这种语言的特点就是一个词语本身就会因为具体使用场景不同而具有形态上的变化。翻译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规律,掌握它们的用法,才能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减少生硬的翻译痕迹,提高翻译后的内容质量,从而有效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

(三)比喻和谚语差异。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藏族和汉族两个民族中都有着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比喻和谚语,这样的内容大都可以反映出两个民族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趋向等。比喻和谚语的表达形式都有着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一部分是翻译过程中较为困难的部分,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阅读理解出现偏差。

由于藏族和汉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尽相同,一个词汇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含义也有差别。在汉族文化中,牛一般都被用来形容勤奋、任劳任怨的形象,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牛”的形象就表现了牛的勤劳和能吃苦。但是在藏族文化中,牛大都被用来形容愚蠢。汉族文化中用老鼠来形容胆小,而藏族文化中大都用狐狸表示,但狐狸在汉族文化中又是狡猾的象征。由此可见,在藏汉文化中,相同的事物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的含义,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会,因此导致相同的事物被用来展现不同的含义。

在汉族文化中,有许多与历史人物息息相关的谚语广为人知,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班门弄斧”等,汉语言使用者一眼便知这些谚语的含义,因为它们对谚语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藏语言使用者看来,要理解这些谚语的含义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因此在进行这样的谚语翻译时,要根据民族文化的不同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切不可一味地进行直译,增加了不同民族的理解成本,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在进行藏汉翻译工作的过程中,翻译者必须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因理解偏差或缺失导致的翻译失误甚至是翻译错误,影响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因此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了解和掌握藏汉民族间的比喻形式和谚语典故,在进行翻译时准确地运用,更贴合各自民族文化,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有效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

(四)典故差异。汉语中的常见的谚语、成语和歇后语都有着其历史故事作为依据,是语言对文化进行展现的最直接的证明,汉语言使用者看到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时可以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但是藏语言使用者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很难理解它们的意思。

藏汉两个民族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对某个神话传说都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总结,因此在进行藏汉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对其民族文化中的典故进行了解,不能单纯地依靠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内容才能保证正确性,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避免出现因为简单的文字堆叠而导致意义不明确。

(五)物质文化差异。藏汉两个民族人民因所处地理位置差异导致了在生活习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由此也使得其人民对于同样的事物所引发的联想也不同,在藏族文化中很常见的一种东西,在汉族文化中就未必存在,都存在的东西所能引发的联想也未必相同。例如在藏族文化中常见的牦牛、酥油、奶渣糕等元素在汉族文化中就不常见,这些都是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事物;同样,在汉族文化中,亲戚的概念也很常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族人民非常重视亲属关系、宗亲家族等,外在的表现就是各种类型的称呼非常丰富,如表姐、女婿、堂妹等,但是在藏族文化中就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因为游牧民族的特点,在亲属称谓方面就没有如此详细的区分。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科技相关的词汇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在进行藏汉翻译的过程中,在针对科技类词汇的处理时翻译者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藏族语言中缺少科技相关词汇并不是因为这个民族不能具备这样的科技词汇,而是因为该语言体系中的人们目前还没有使用科技词汇的必要需求,当科技开始被使用就代表着这样的科技词汇也将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可能是自己创造的也有可能是从其他地方移植来的。”因此,在藏汉翻译的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藏语中没有的词汇,既可以采取适当的音译,也可以借用某些藏语中适用的词汇。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的翻译工作中,除了要对文化差异性进行比对和分析,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以更好的形式来进行灵活的变通,如音译、释译、借用等等。

三、新闻传播中藏汉翻译的有效策略

(一)理解语言的重要性及缺陷性。工作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的关键点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和解读才可以将其进行更为恰当的翻译。在进行藏汉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对翻译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汉语和藏语水平,必须掌握两种语言正确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第二,在进行实际的翻译工作时需要对翻译经历进行经验上的积累,在实践中丰富对于汉语和藏语的理解与范围,为今后的翻译工作做好知识储备,逐步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减少工作上的失误。翻译工作与阅读理解不同,翻译工作在翻译者根据以往积累的基础上理解原文所述内容并对其表达进行细致的分析,再结合语法结构、文化传统等具体内容对语句表达和语序结构进行更符合语言适用人群的调整,经过一系列工作后将内容翻译为具有较强逻辑性的译文。由实际翻译工作的过程来看,翻译者必须要做到将内容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后才能尽可能地保证翻译结果的“合规性”,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保障翻译工作的质量,尽量减少翻译工作中的失误。

(二)表达原文的标准性和问题的普遍性。在翻译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中,理解原文是第一步,表达是第二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将原内容以新的形式“再现”,这个过程中涉及一定的规律、专业的技术和合理的再创造。首先,规律就是指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可能是一个词汇在两种语言中有着相同的表达方式或相近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差异性成对立面。其次,在技术这方面主要是指对多义词的处理和表达。以最常见的书籍翻译为例,不同的翻译者在对同一部作品进行翻译后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内容和文章核心都是一致的,这个情况就非常突出地展现了翻译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最后,创造性是指翻译者在进行内容翻译工作时不是将原内容一字一句地进行转换,简单地进行文字转换和叠加不是翻译,容易给读者或听者造成较大的干扰,必须要结合多种因素和全文对翻译内容进行分析和再加工,最后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让第二种语言的读者可以按照自己语言的特点去理解译文,这样才体现出了翻译工作的作用。正因如此,在翻译者进行藏汉翻译工作时要有“全局观”,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内容的语境进行翻译,保证翻译后的内容的通顺和易读,确保翻译后内容的质量。

四、结语

翻译工作作为跨民族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桥梁,就必须要对其工作质量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要充分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各方面因素为依据对翻译内容进行考量和调整,确保翻译后的内容既保证内容没有歧义,也能被另一语言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翻译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确保翻译工作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那拉草,洛桑次仁.浅谈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的文化差异[J].西藏科技,2020(07):74-76.

[2]道吉才让.藏汉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20(15):68-70.

[3]宋龙,尹凤英.联合培养模式下法学藏汉双语教学的进路——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3(01):91-94.

[4]荣地草.浅议新闻报道中藏汉翻译的文化流失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129+131.

[5]明玛邓珠.藏汉翻译中音译的规范化问题[J].电视指南,2018(01):209.

[6]扎西东珠.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研究[J].记者观察,2021(21):126-127.

[7]赵生辉.藏汉双语融合型知识图谱技术原理解析[J].西藏科技,2020(04):51-54+57.

(作者单位:甘南广播电视台)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