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拟主播在财经媒体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2022-10-18 14:37:23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0期

浅析虚拟主播在财经媒体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以每日经济新闻AI电视为例

□刘学东 万高迈

内容提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主播开始在部分媒体得到应用。但囿于制作成本和技术门槛,虚拟主播在绝大多数媒体中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财经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内容优势,有利于使用虚拟主播技术开展规模化生产。全天候自动化的虚拟主播生产,能为财经媒体的视频化转型提供极大的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未来有望诞生出记者全员虚拟人化、产品全量视频化的财经媒体。元宇宙时代,虚拟主播技术与VR、AR、6G等技术的结合,也有望催生出沉浸式、陪伴式的财经媒体产品。

关键词:AI 主播;虚拟主播;财经媒体;技术;AI电视;元宇宙

一、当前虚拟主播的两条技术路径

依据虚拟人生产路径的不同,目前主流的虚拟主播可简单划分为2D虚拟主播和3D虚拟主播两类。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的虚拟主播“N小黑”“N小白”,均是依靠“深度神经网络渲染”技术,通过对预先录制的2D视频素材进行分析和学习,再实现对语言、动作、表情、音色的“还原”,能够做到虚拟人与真人的1:1真实复制。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具有模型训练时间短、真实感强、价格可控、生产节奏快等优势。但由于这种技术逻辑是通过对录制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和学习后进行合成,最终得到的2D虚拟主播呈现效果不能超越视频素材本身。

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等为代表的3D虚拟偶像,则可以做到既“真实”又“虚拟”。在技术上,可以通过3D扫描设备对真实人体进行扫描,获得分型结果,最终搭建出和真人“无限接近”的三维人体模型。也可以通过3Dmax、Maya、Unity3D等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凭空”构建出一个虚拟形象。还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对真人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这种3D虚拟人的技术,可以将虚拟人形象做到接近“完美”,但制作周期长,费用高,是阻碍其快速普及的客观原因。从2021年10月面世以来到2022年4月底的半年时间内,柳夜熙在官方抖音账号上只上传了15条作品。由此可见3D虚拟人的制作成本和周期对生产力的影响。据媒体报道,柳夜熙的制作团队曾表示“一条柳夜熙的短视频成本约几十万元”。超写实虚拟人视频每秒成本在8000元至1.5万元区间。也是由于两种虚拟人技术在成本、制作周期之间的区别,目前在多数主流媒体生产中应用更多的是2D虚拟主播。

二、2D虚拟主播在媒体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虽然具有成本相对可控、制作周期相对较短的优势,但在实际生产中,2D虚拟主播的应用范围仍然不够广泛。多数媒体的虚拟主播往往只在两会、奥运等重大活动发生时才会亮相,很难在媒体的日常生产中形成规模化、持续性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虚拟主播制作难度降低,但生产难度不低。目前,2D虚拟主播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大科技公司都能在10天以内根据真人视频素材训练出一个2D虚拟主播模型。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后,媒体发现2D虚拟主播的生产存在较高的应用门槛。首先是纯播报式的虚拟主播视频存在观感单调枯燥的天然问题。要想提升虚拟主播视频的观感,就需要对视频进行后期人为加工,利用虚拟抠像剪辑技术,为虚拟主播配上相应的舞美、画面等视觉元素。而这样的后期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实际生产中的效率并不会比真人主持有太大提升。

(二)媒体的经济账。对于媒体而言,向科技公司定制一个虚拟主播的成本是固定的,在后期的使用频率越高,边际成本越低,性价比就越高。但目前媒体原创的稿件数量是有限的,在虚拟主播视频无法进行大规模机器化生产的时候,媒体采购并使用一个虚拟主播在第一年所付出的成本,往往会高于一个真人主播一年的人力成本。这使得不少媒体在计算了成本差异后,不由得对虚拟主播“高昂”费用心生畏惧。

(三)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门槛和人才门槛。目前,有虚拟主播制作能力的厂商提供的都是标准化产品,他们很难根据媒体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即使是部分厂商原意提供定制化服务,他们往往又不了解媒体生产的需求。而媒体从业者通常又无法站在厂商“程序员”的角度思考产品构架。双方之间的沟通也容易陷入“鸡同鸭讲”的困境。若要实现虚拟主播视频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就对媒体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媒体的技术团队亲自下场搭建生产平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懂媒体的技术人,和懂技术的媒体人。而这种横跨文理科的跨界人才,很难从社会招聘中发现。目前,国内媒体的人员构成依然以采编人员为主,技术力量薄弱,这也是阻碍虚拟人在媒体日常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

(四)虚拟主播的交流困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向的宣讲、播报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互动性是移动互联媒体的刚性需求。但2D虚拟主播只能进行播报输出,而不能接收输入用户发出的各种信息,不能互动的天然缺陷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虚拟主播在情感、人格、个性化上和真人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很难让用户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这也是阻碍虚拟主播在主流媒体中取代真实主播的重要原因。

三、虚拟主播在财经媒体中的应用

由于以上原因,虚拟主播在媒体中的应用难以迅速推广。不过,财经类媒体反而能成为虚拟主播技术应用的最佳载体。2021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推出“每经AI电视”,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直播全球最新视频、财经资讯。每经AI电视实现了海量财经投资信息从稿件撰写—语音转化—视频转化—视频合成—流媒体播出的全链条自动化,除审核与监播外,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同时,每经AI电视也是全球首个实现了自动化24小时直播的流媒体产品。

与动辄需要上百人、设备技术投入上千万元才能运转的传统电视频道相比,每经AI电视在运作中几乎不需要人工参与,也不受硬件和设备的掣肘。虚拟主播在每经AI电视中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生产和直播。截至2022年4月15日,每经AI电视已经持续播出4000多小时,总观看人次超过1.2亿,月平均观看人次超1700万。

与时政媒体、都市类媒体相比,财经媒体具有实现虚拟主播应用的两点天然优势。

1.内容可视化提升优势。和时政、都市类媒体相比,财经媒体的内容更加枯燥,晦涩。同样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虚拟主播播报的画面,时政、都市类媒体的内容转化后的可看性并不能得到提升。而枯燥晦涩的财经内容在进行了虚拟主播的可视化转换后,可看性反而有所提升。对于非专业受众来说,相比起阅读枯燥乏味的财经文章而言,更容易理解由“人”播报的财经内容。

2.财经内容的标准化优势。相比内容千变万化的时政、都市类报道,财经报道的体裁种类更少,结构更统一。同时,随着AI写稿技术的逐渐普及,大量财经报道可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因此,财经媒体能够产出充足的内容提供给虚拟主播进行视频化转换。每日经济新闻在2020年将AI写稿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中,AI稿件的日发稿量可达数千条。通过搭建一套自动视频生产系统,每日经济新闻实现了海量稿件的自动化“秒级”视频转换,由于产量的不设限,前期投入的虚拟主播定制成本在实际生产中被“无限”摊薄。

同样,虚拟主播技术也在财经媒体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提供了便捷的视频化解决方案。文字媒体的视频化转型一直是媒体界的重要课题,不少媒体在视频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设备、人才、平台等方面的问题。得益于财经媒体天然的内容优势,利用虚拟主播技术对财经稿件进行批量化的可视化转换是一条最节省人力、最节约成本的转型道路。

2.从真实IP复刻而来的虚拟人,具有天然的信任优势。对于广大财经资讯的消费者、普通投资者来说,对那些能提供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在投资中提供决策依据的专业人士具有相当高的信任度。以每日经济新闻的“N小黑”为例,“N小黑”本人是每日经济新闻打造的财经IP,在全网拥有800多万粉丝。以其为原型进行1:1复刻打造虚拟主播担任每经AI电视的主持人后,受众对此虚拟形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显著高于一般主播。在财经领域中,知名记者、明星分析师、基金经理都是在受众中具有广泛号召力的IP,以他们的形象打造虚拟主播,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

四、现阶段虚拟主播在财经内容播报中的短板

(一)形象刻板、情绪单调。由于2D虚拟主播是基于真实视频素材生成而来,因此最终的呈现效果不能超越视频素材本身。要实现2D虚拟主播的妆容、发型、衣着的改变,就需要重新录制视频素材,重新进行模型的训练和生成。这导致模型的每一处变化,都会带来模型训练成本的倍增。因此,2D虚拟主播的外形很难发生改变,无法给受众提供新鲜感。另外,2D虚拟主播无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和面部表情。无论播报的内容是什么,2D虚拟主播的情绪永远是一条直线,很难令受众共情。虽然3D虚拟主播能轻松实现发型、衣着、配饰、妆容的改变,但整个模型的生产成本高昂,视频生成渲染时间长。因此在现阶段难以实现长时间、全流程的自动化量产。另外,3D虚拟主播的面部微表情仍然难以做到和真人一致,导致现阶段市面上只存在“酷”和“萌”这两种类型的3D虚拟主播。

(二)单向输出、互动缺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和互动是媒体产品的基本属性,但媒体传播方式仍然是以单向输出为主。而对于有投资理财需求的受众而言,向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意见是刚需。但目前的虚拟主播技术,还无法解决和用户互动的难题。一是因为多数财经媒体还没有进行相应的财经内容自动化知识库建设,无法实现对用户问题的自动化回答;二是广大财经内容受众的问题极度个性化,任何财经知识库都无法穷尽用户的问题;三是财经知识有一定理解门槛,普通受众虽然有财经知识的需求,但专业财经媒体的内容表达和普通受众的接受能力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在技术上,实现对财经受众的视频个性化生产和推送的技术门槛高、算力消耗巨大,大部分媒体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五、未来虚拟主播技术在财经媒体的发展方向猜想

(一)财经媒体记者全员虚拟化。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2D虚拟人的制作成本有望在未来进一步降低,当成本不再成为虚拟人普及的制约因素后,有望出现记者全员虚拟化的财经媒体。在这样的媒体中,每一名记者都或将拥有自己的“虚拟数字分身”,财经媒体记者的作品将不再只是文字报道,而是文字+视频+IP的复合式产品,文字记者也将以可见可听的方式与受众“见面”,这将有利于增加受众、记者和媒体之间的黏性。届时,在自身专注的领域越有研究的记者,越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赢得受众更多喜爱。

(二)财经媒体的全量视频化。虚拟主播技术终究是一种视觉技术,它的发展将伴随着视频自动化生产的发展。目前,AI剪辑技术也是自动视觉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未来,虚拟主播技术与AI剪辑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使得财经媒体有可能将其生产的文字内容自动转化为有可看性、有亲切感、有信任度的多媒体内容。届时,一家财经媒体的全部文字产品,或将能够实现全量视频化的自动生产。在视频平台逐渐“淘汰”图文平台的未来,财经媒体也将受益于虚拟主播技术和自动视频技术,实现向视频化媒体的“无阵痛”转型。

(三)沉浸式财经媒体。元宇宙时代必将在未来某一天到来,虚拟主播技术和VR、AR技术、6G通信技术的结合,将能够为财经信息受众营造出沉浸式的财经信息获取场景。在此场景中,多个财经信息受众可以组成一堂“课堂”里的“学生”,虚拟主播可以成为课堂里的“老师”,除了“老师”的讲授以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将构成这个财经信息获取场景里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沉浸式场景,能够为财经信息受众提供极佳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也是财经媒体、金融机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附加增值服务的极佳载体。

(四)陪伴式财经媒体。当前,百度、天猫、amazon、小米等科技企业生产的智能音箱已经在万千家庭中营造出了陪伴式场景。用户呼唤启动智能音箱,一个陪伴式体验场景即刻生成。未来,与VR、AR技术、全息投影技术、6G通信技术、视频自动生产技术、丰富的知识库相结合的虚拟主播,将成为财经用户进行投资决策前的“陪伴式投资顾问”,投资后的“陪伴式心理按摩师”。用户呼唤出虚拟主播后,虚拟主播即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财经资讯、投资信息、心理按摩,全程陪伴用户的全部投资过程,财经虚拟主播将成为用户的私人虚拟投资顾问。

六、结语

对于财经媒体而言,内容的专业、聚焦更有利于使用新型媒体技术对产品进行改造和升级。即使在当下,虚拟主播存在着单调、生硬、成本高昂等缺陷,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些问题在将来都能得到解决。财经媒体应该充分拥抱新型媒体技术,发挥内容专业性优势、为用户打造更具人格化、更有亲和力、更有实用性的新型财经媒体产品。

□参考文献:

[1] 徐曼,王紫菡.AI 虚拟主播的传播价值与发展空间探究 [J].新闻研究导刊, 2022(2):10-12.

[2]王俊杰,张帅.智媒时代AI主播革新新闻生产理念.新闻论坛 [J]. 2021(04):22-24.

[3]胡丁珲.国内 AI 主播的演变历程、发展困境与未来出路 [J]. 中国传媒科技,2021(06):26-28.

[4]杜锦绣.三维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06):5-6.

[5]叶露.顶流柳夜熙一条视频成本数十万,虚拟人如何撑起千亿生意[N]. 南方都市报,2022-3-17.

[6]魏婉.出圈后,“虚拟数字人”如何走稳走好[N].中国青年报,2022-06-21.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