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记者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2022-10-18 14:42:20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0期

主流媒体记者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以《我就是“星星之火”》为例

□缪亚平

内容提要:主流媒体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将涌现的正能量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唱响时代主旋律、凝聚时代正能量、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强化舆论感召力和引领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这些正能量的榜样可以激励整个社会的风气朝着正向的方向去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本文以《昆明日报》于2021年5月5日刊登的《我就是“星星之火”》这篇人物通报报道为例,通过深入一线挖掘了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驻东莞凤岗镇流动党支部书记服务家乡人民的典型故事,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如何做好一篇典型人物的报道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时期;典型报道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党的十九大以来,先进典型和模范被多次点赞。这些时代楷模的事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广泛深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人们平凡的生活中也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故事。他们大多数都是普通的人物,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那些平凡的事迹让人们深受触动,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作为一名主流媒体记者,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如何挖掘出普通人物的故事,承担起向公众报道典型人物、传递正能量的职责和使命,以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这其中职责和意义都很重大。

一、慧眼识珠才能捕捉有用的新闻线索

从新闻学来看,新闻线索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所在和采访方向的一种有待考证、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事件,要素不全,没有整个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往往只是一个片段信息或者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但可以让记者提前感知这个事件,并指出了大致的方向和范围。

对新闻记者来说,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新闻采写工作的第一步。拿到一手的新闻线索之后,新闻记者才能有的放矢,不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文笔再好也难以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一名合格的记者要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角,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就要随时具备一双“慧眼”,做一个“有心人”,用慧眼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去留心身边出现的事和物,随时保持对现场信息的高度警觉性,养成善于抢抓潜在的新闻线索的习惯,好的新闻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种素材来源有时仅是采访对象的一句闲聊,或者是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更有甚者只是来自第三方的一个消息。它往往只是一个模糊的片段,没有更详实的细节可供参考和借鉴,也没有完整的事件经过。这时需要记者在初次得知这一消息时,就要敏锐地抓住这个线索,充分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再三佐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判断这一线索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深入追踪,捕捉有用的新闻信息来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从而还原整个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总结提炼,才能成为一篇优质的深度新闻报道。

此次采写的典型人物就是笔者在昆明市东川区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一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采访中获知的信息。当时,东川区人社局一位副局长谈及全区这些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时,无意间透露了东川区在东莞设有一个流动党支部,还有一名正在当地创业成功的东川籍党员义务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东川区籍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岗就业、招工信息收集、劳动纠纷维权等方面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议新闻媒体可以多关注一下。

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创业老板。这些关键信息汇集在一起,笔者瞬间嗅出了这个新闻线索的不同寻常之处。于是,笔者在完成当天的采访任务之后,就抓紧时间向人社局这位副局长了解东川区驻东莞流动党支部及这名党支部书记的信息。在他的介绍下,笔者大致拼凑了一个这样的形象:东川区驻东莞流动党支部书记陈富昌是一名早年在广东东莞当兵、后来退伍的东川人,经过多年打拼在当地创业站稳了脚跟,还义务担任了东川驻东莞流动党支部书记,自身也积极带动家乡人外出务工,多次为来自东川的老乡找工作、处理劳务纠纷,得到了政府部门及老乡们的一致认可。

仅凭东川区人社局这名副局长一方面的说法,笔者担心过分夸大这位流动党支部书记的真实故事和实际形象。新闻真实性原则让记者又多了一个“心眼”,先后找当地宣传部门多位人士求证这一信息的真实性,并与该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电话进行简单沟通和了解后,确定该人物确实踏踏实实地为家乡外出务工人员热情服务,经得起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笔者就第一时间向部门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这一新闻选题。因采访对象常年定居东莞凤岗镇,考虑到现有的新闻素材有限,而电话采访又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笔者就向单位申请了前往东莞采访这位流动党支部书记的典型故事,并很快获得了同意。

由此可见,好的新闻线索并不是一味等来的,而是需要新闻记者自己去寻找,一旦获得独家的消息,就要及时深入一线跟踪采访并报道出来,这个新闻线索才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权威性。同时,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确保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和人物事件合乎客观实际,所有细节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能引起读者共鸣,才算得上是一篇真正具有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二、细致入微才能挖掘最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工作者在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线索之后,要注重挖掘最闪光的新闻点,抓住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在面对一个重要的新闻线索时抓住要害,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既要观察客观事物,并进行收集和思考,还要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互动,把有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新闻记者的感官和意识加工成为一种主观的认知。

“不打无准备之战!”新闻记者要做好一篇典型人物的深度报道,采访的成功与否与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就要全面熟悉受访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有限的信息罗列详细的采访提纲,还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观察与倾听,随时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闪光点,不断挖掘采访问答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才能收集到全面的新闻信息,最终才能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否则的话,就不是一个成功的采访,现场采访的效果还会大打折扣,新闻记者就不得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补充采访。

在采访东川区驻东莞流动党支部书记陈富昌之前,笔者根据官方所给的基本信息对此人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还是先通过电话与受访者进行了简单交流,并列出十余个相关的采访问题,涉及他本人、当地政府部门、帮助过的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同事以及家人朋友等方面,可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采访提纲。

从昆明飞往广州,再转高铁到达东莞凤岗镇,笔者从见到陈富昌的第一时间就进入了采访状态,在闲聊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他的公司已经在多地开设分公司、家人对他的不理解以及其微信昵称的含义等信息,这些都是之前官方通报的资料里所没有涉及的。当天晚上,笔者又根据当天所获得的临时信息添加了几个采访问题,希望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生动立体。

采访当天,笔者一大早就来到陈富昌开办的公司进行实地探访,先从大门口挂在第一位的东川区驻东莞流动党支部牌子聊起,通过三四个小时的聊天式采访,细说了他退伍以后在东莞的闯荡经历以及以流动党支部书记身份为家乡人民维权的故事。在这些维权案例中,笔者详细了解每一个案例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个普通的现象去看其中呈现出来的本质。

新闻报道中可通过对新闻现场事件的细节分析和观察,提升新闻现场报道的说服力和可视性。对此,笔者又跟随采访对象详细参观了他创办企业的党员活动室以及个人的办公室。整个走访过程中,笔者在闲聊时不仅留意到了该企业墙上张贴的党的发展历程、党章党规、三会一课等党建文化特色内容,以及受访者办公桌上基层党务工作书籍、主题教育学习记录本等细节,甚至还翻开他的学习记录本上寻找一些典型的案例。

一篇新闻报道的人物形象要“立”起来,仅仅采访本人是不够的。在采访期间,笔者还想方设法找到了陈富昌当年带出来的第一批务工者的代表人物,从这名老乡的口中了解了当年陈富昌劝说老乡们外出务工改变命运的艰辛与不易。同时,笔者还跟随陈富昌来到深圳一家接受东川籍务工人员的企业,采访了企业负责人、东川籍外出务工人员,随后又采访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党支部党员,甚至是其家人。比如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老乡说没有陈富昌的帮助,他这辈子可能都在东川龙洞村的大山里呆着。在陈富昌的带领下,这位老乡不仅还清了家里的欠款,还盖起了新房。

正是陈富昌的这种热心肠,2008年,东川劳务输出中心在东莞组建流动党支部,经组织考察由陈富昌担任党支部书记;2018年,为了促进稳岗就业,东川区在陈富昌的公司设立了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他又承担起联络站的工作。

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短短两天的实地采访,笔者通过一个个小细节,把一个热心为家乡人谋幸福的普通党员形象立起来了。

三、精雕细琢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的故事

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诗》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古人作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的真实写照。对于一名新闻记者来说,在写稿过程中也需要这种“捻断数茎须”的精神,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分量的深度新闻作品。特别是写作典型人物报道稿件的过程中,记者就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众多的素材和案例中去寻找这个人物最闪光、最有代表性的新闻点,来凸显人物形象的与众不同之处。这就要求记者在第一手素材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文章框架,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精雕细琢完成初稿,再经过不断修改、润色、打磨。这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也是一个让新闻记者不断成长、逐步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

写作这篇人物通讯之前,笔者整理了40多页的采访笔记,通过梳理找出陈富昌人生转折中的重要节点,并根据这些重要节点规划了年少离家参军自主创业、热心帮扶乡亲外出增收、坚守初心实现自我价值等三个部分来丰富采访对象的人物形象。

在导语部分,笔者采用倒叙的方式,从陈富昌的现状及回望年少离家的场景入手,随后叙述了他在部队的成长经历以及退伍之后遇到的种种难题,最终凭借自身努力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创业有成的保安公司负责人的传奇故事。

在传奇故事的背后,笔者重点突出了陈富昌带动乡亲们来东莞务工的初衷,热心帮扶这些来自家乡的老乡们维权的典型案例,并通过一些东川籍外出务工人员现身说法,还原了陈富昌帮扶村民的实际行动。

在结尾部分,笔者从陈富昌部队入党的时间点切入,讲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外出务工这么多年来如何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故事,通过点面结合的案例呈现,让整篇稿件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笔者不仅完整再现了陈富昌办公场地、学习记录本上的心得和体会,甚至加入采访中陈富昌中断采访帮老乡打探工作的小插曲,让整个文章读起来更有可信度和亲和力。最后,笔者还通过一篇手记的形式记录了对受访者的第一印象,以及这些年的责任与担当,使整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点明了文章“星星之火”这个报道主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小人物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通过笔者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陈富昌从东川区箐口村到东莞市凤岗镇,通过自己的奋斗在东莞成家立业,站稳脚跟后还不忘把贫穷的乡亲们带出大山,让他们改变自己的人生。

于无声处见情怀,于细微处见担当!在大时代背景下,陈富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常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来自云南的父老乡亲们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脱贫增收。正是他的这种古道热肠,在一件件小事中立起了党员的“一面旗帜”。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小事当中!

读者也能从富有感染力的细节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和时代力量。

四、结语

主流媒体历来都高度重视典型人物报道。但面临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主流媒体从业者想要沉下心来写出一篇有深度的人物通讯稿件难度就更大。这就需要媒体从业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新闻理想和信念,时常具备新闻敏感性,与党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时常深入一线和基层,在采写过程中将对典型人物的采写融入细节中,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去抓住读者的内心,用一篇又一篇直抵人心的新闻报道,书写着一名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用新闻报道“凝聚向上力量”,引领时代新风尚、正能量,才能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胡正荣主编.传播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高钢著.新闻采访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刘京林著.新闻心理学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