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情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2-10-18 15:55:01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0期

□秦立兵

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及地方政府把教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有机结合,全面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失衡、社会发展缺乏创新动力等问题,通过引入高端人才,促进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在这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下,无疑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制度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当然也对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教育制度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论策略来更好地指导协同育人机制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高校传媒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

课题项目:潍坊理工学院2020校级教改立项项目《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G-X202007);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上项目《产教融合情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M2021070)。

高校传媒专业是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传媒人才的重要载体,期望通过基于产教融合高校传媒专业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聚焦深化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开拓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专业涵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理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同时以期本研究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路,能够拓展到其他专业的研究思路中,从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本研究将从产教深度融合情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展开探讨。

一、当前高校传媒专业存在的困境

(一)专业建设迟滞于社会需求。由于缺乏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性,较多院校的传媒专业设置大幅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方式,未能结合自身优势及行业发展动态进行专业建设,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在教学体系中虽然加入了与行业贴近的相关知识,但是在课程设置中却杂乱无章,甚至对某些核心课程进行拆分辅修。学生在学习后对传媒相关专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概念上,较多学生反映毕业后消耗大量精力在传媒岗位的入门上。

(二)教师团队建设能力不足。目前,师资仍是制约传媒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也使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缺少外部驱动力。同时,专业教师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大多又不能及时进修,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却缺少专业必备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和实践不能较好地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在实操流程和应用上缺少认知。教师缺乏产业从业的经历,课堂讲授的类似于纸上谈兵,讲授的案例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受到教学制度的限制。在当前的产教合作中,较多校企合作存在传媒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建设不同步、校企合作联动性差、校企可持续发展薄弱等问题。校企合作模式较为“简单粗暴”,师资的引入上,通过设置某些课程外聘企业人员到校上课的方式开展合作,存在“因人设课”的现实情况,造成人才培养杂乱无章、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隐患。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停留在表面,较难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

二、产教深度融合情境下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一)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能够促进校企协同攻关技术难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高校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社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社会发展和产业革新需求相比,高校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传媒资源融合和有效利用方面转换率不高,创新创意路径与行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学术研究教师热衷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面向实际应用动力不足,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受诸多因素制约、未能形成完整闭环等问题。因此,高校要着眼未来,进一步增强产教融合意识,加强与本行业内部联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意体系,紧密贴合国家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产学研合作人才高地,发挥好传媒专业的专业优势,能够突破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难题,强化创新创意服务,加大创新创意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驱动力,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提升校企教师业务能力的互通。高等传媒教育要通过与行业包括地方传媒影视公司、传媒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地方传媒业发展的基本动态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方向,积极地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在传媒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与行业的日常互通仍然较少,有些方面尽管和行业有些合作,但并不紧密,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教科研方面,大多集中在了理论层面的研究,缺少参与地方数字经济建设与应用型研究的相关服务。同时,较多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作为一种学术范围内的参考,得不到业界的认同和拥护,当然也无法影响传媒行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决策。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可以使企业较好地整合自己培训资源优势,发挥行业间的培训作用,提升高校教师业务水平,从而反馈到日常教学中,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行业人才。

(三)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助力学生从毕业到就业实现“无缝衔接”。传媒行业目前存在着对高校教育的不理解,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专业从事本行业的人才比例较低,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近年来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人才市场供求呈现出较大的失衡态势,其表现之一是行业较多地认为本、专科生应届毕业生不如“培训机构学生”好用,培训机构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相关工作中。表现之二是面试时,多数企业强调学生的工作或实习经历,总希望毕业生一报到就可以为公司创造效益,企业不必再进行二次培养。我们可以观察到部分企业片面强调动手能力只能是一种短视行为,缺少人才储备的意识。但就目前的传媒行业现状来看,较多的中小微企业是不具备人才储备能力,无论是企业架构还是资金缺乏,都是制约人才储备瓶颈。而我们的高等传媒教育要关注到行业的需求和变化,把培养精通行业迫切需求的相关技能和掌握传媒核心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培养毕业生的任务和目标,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并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当下培养学生对传媒行业工作的荣誉感,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是必要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较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专业的想象和实际工作减少偏差,增强他们积极向本专业靠拢的信念,可以有效减少本行业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产教深度融合情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的策略

(一)校企进行深度专业建设,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基,专业建设情况最终影响育人的质量。因此校企协同育人必须从专业建设着手开展,同时专业建设要本着服务企业、校企互惠、校企协同的原则开展。以我校动画专业为例,在专业建设初期,首先对接相关传媒影视企业,洽谈动画相关专业校企合作,明确合作的目标和相关细则。确定合作后,根据动画行业现实需求和产业特点,制定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教学课件的明确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订整理,在各方论证后开展推行。动画专业教师严格依据论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展教学,以课程目标为准绳,课程效果有着明显改善,师生反响良好。

(二)企业项目引入高校,构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架构更应以项目作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苦与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辅助第一课堂达到强化技能训练、拓展视野、强化价值观的目的。以我校动画专业为例,2020年将中国名园主题系列三维动画短片制作项目引入第二课堂,企业参与第二课堂实践,在了解企业对项目的分析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学生对中华名园产生了极大兴趣,2018级动画专业学生分组制作了三维动画《中国名园之狮子林》《中国名园之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名园之拙政园》《中国名园之颐和园》《中国名园之何园》《中国名园之留园》《中国名园之清晖园》《中国名园之豫园》《中国名园之个园》等一系列作品,作品形象生动,声画效果俱佳,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专业技能带来的神奇视听效果和成就荣誉感,也领略到我国优秀的建筑和园林文化,感叹于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中国的伟大建筑文化进行了发扬和传承。

(三)共同建设传媒实验室,保障实训平台运行。实践性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它是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基本条件,需要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建设。学校成立实训中心,对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进行资源共享。中心成立后,依托企业项目和学校项目等建设项目进行合作建设,先后投入850多万元。目前有实验用房面积1200多平方米,专业设备总价值620多万元。同时实训中心进行了“实践教学—教学实训—实训教学”循环式教学设计,建立了“教学管理—教务指导—学工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制度,使实训平台合理健康地运行。例如,我校与企业共建影视动画实验室,为动画、动漫制作技术、动漫设计等专业提供完整的CG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及实训整体解决方案,保障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

(四)开展师资培训,校企互通互学。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专业建设和课程的开展都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教师队伍建设首当其冲。以动画专业为例,我校在产教融合中积极与企业探讨定制出适合学校专业教师师资培训的课程方案,订制了专业的课程实训计划,并获得相关动画设计专业的国际设计师资格认证证书,使高校教师成为既具有教研、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

(五)企业人才引进高校,拓展行业视野。社会人才的引入,可以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优化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将最新的行业需求与高校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拓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思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行业视野。我校动画专业通过外聘的形式,聘请拥有丰富从业经历和良好讲授能力的企业讲师,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展,同时建立企业讲师与学校青年教师联络平台,通过青年教师给企业讲师当助教的形式,强化校企师资联系,同时每月两次邀请企业讲师参与教研室教研活动,双方教师就学术和技术问题开展讨论和观摩,促进共同进步。每月开展一次,外聘教师开展专业讲座的形式,邀请师生前往学习,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师生的专业认知和行业视野。

(六)完善主体评价多元化,强化效果评估科学性。建立由学生、教师、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各主体的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估体系,由本专业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教师反馈教学成效,高校教务处、督导处反馈教学效果,企业反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企业创新产业机构研究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相关传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评估是否有效推动了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需解读政府政策扶持和相关文件,高校协同企业与政府签订三方备忘录,政府负责制定优惠政策、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起监督作用,避免单方违约情况,政府对企业和高校的协同育人进行综合性评判。

四、结语

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高校、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只有进行深度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利互惠和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而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这个机制里“中心开花”,既使传媒专业的学生塑造了良好的价值观、获得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也促使传媒专业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和行业视野的拓展、学校品牌影响力的提高、企业二次培训成本的降低,进而有效带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伦,张丽丽.浅析“政产学研军”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教育,2021(11):91-92.

[2]田甜.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J].中国油脂,2021,46(03):161.

[3]刘刚.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44-145.

[4]徐靖宇,柯溪.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133.

[5]张景发.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10-111.

[6]邢璐.高职院校建筑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1(12):61-64.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