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如何让新闻更出彩

2023-01-16 13:29:49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1期

□李 奇


大数据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方式,可视化媒体随着大数据新闻的深入运用而产生和发展出来。视觉化作为数字化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用户的阅读感受。文章总结并概括了“数说”“萌拟人化”等最新可视化手段,并剖析了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可视化


对冗余的事实与资料进行综合、总结,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海量的资讯。利用可视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既能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又能加快新闻信息的传递,加快其传播效率。

一、数据可视化为新闻带来的优势

(一)提高信息的生产率。与以往的新闻生产方式相比,数据的信息流是以丰富的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信息流中的信息流。它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使其具有更多的可信性和趣味,使其受众更加广阔。例如,过去我们在介绍某一地区的人口和社会环境时,往往会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描述。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而且文章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在记忆过程中的资料堆积,使他们在阅读后不会对该区域产生深刻印象。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是系统地总结收集到的数据,这样的阅读体验就大不相同了。举例来说,当你把区域的地理图和其他的图做对比时,你会觉得某一区域要比另外一方大很多,或两者完全一样;这样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印象。这有助于将信息的主要内涵清晰生动地传达给接收者,减少繁琐的文本描述,提高信息生成的效率。

(二)提高信息沟通质量。在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主要依靠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数据。新媒介的出现,不但使人们获得资讯的途径发生了变化,也使资讯获得的速度大大加快。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形式、内容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对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也更为重视。为适应受众日益增长的资讯需求,传媒从业人员必须运用数字资讯视觉化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资讯的内涵,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到新闻传递的所有信息。资讯可视化资料显示降低了大脑处理资料的繁复程序,符合人类零星的读书习惯。与传统新闻中的大文本描述相比,数据新闻以直观的方式传递统计数据,赋予信息表达鲜明的生动性,让人们对新闻中的各种信息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便于观众解读新闻故事的内涵。新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重大的社会事件要进行及时追踪。在大规模的、经常变动的环境中,使用资料显示可以改善这些资讯的可读度。以美国大选为例,英美主要新闻机构从投票及地方经济资料等方面,对海量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美国大选现场直播的细节,用简练的形式展现。可视化、数字化的信息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生动的信息,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重要的事情的进程和细节,并了解他们与自己的联系,从而产生深远而全面的传播影响。

(四)加深信息的背景。在了解新闻报道时,新闻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要从新闻的语境中理解事件的原因和特定的新闻发展趋向。通常情况下,事件的背景往往涉及新闻的讲述过程。因为很多人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很难把新闻资讯和故事的背景相结合。例如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的新闻报道,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一般都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生的事情为例,但这些抽象概念不仅难以理解,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可能有阅读难度。当我们使用数据可视化以时间线的形式呈现整个信息时,读者在选取某一年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对某一时期的历史进行考察,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抗战的不屈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脉络。

二、数据可视化在新闻故事传播中的问题

(一)数据可视化概念的发展不够先进。信息的可视化传递需要经过各种技术手段和人力代价的加工、整合、提炼,最后才能成为大众所喜欢的信息。大部分的新闻资料都太过抽象,对一般的受众来说是不合适的。在这些资料中,虽然资料的内容是多样的,但还是要通过媒介来挖掘其中心意义、重点和清楚地进行叙述。但是,当前很多电讯资料缺少叙述性,很可能扰乱读者的阅读思路,导致读者不能迅速、精确地从海量的资料和图形资料中获得资讯。要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就必须在视觉资讯传递时,强化资讯的整合,以防止模糊资讯。若资料的逻辑无法真实地反映资讯,数据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二)数据可视化人才储备不足。在大数据的今天,数据是一种新的产物。新闻的可视化叙述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达方式,但是它的生成与加工需要跨领域的技术与多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当前,我国新闻界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人员短缺、信息技术不够专业化的问题。在产生资料讯息时,需要把以文字为基础的讯息转变为以图为基础的讯息。从策划选题、采访调查到统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图表制作,传统行业新闻人才的多元化技能亟待提高。当数据信息涉及外部沟通时,新闻制作人也需要良好的外语水平。这些方面对当前数据消息的生成构成了重大挑战。

三、数据可视化让新闻更出彩的有效途径

(一)“数说”让新闻更深刻。在传统的数据媒介中,文字和图像是主导的,以图形为主,而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的新闻报道中,则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资讯图解,图表,地图;各种可视化的方法如时空线、三维建模、动画等,使得叙事方式、视觉表现、互动性增强,使得资料更易于阅读。

简单来说,“数说”就是使用可视化的方式来理解海量的信息。2014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一系列特殊节目“春节信息”“‘据’说春节”应该算是开启了我国信息报道的先例。此后,《新闻联播》于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专题节目《两会解码——两会信息》,以一周四分钟时间为主题,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对比、分析、提供可视化的业务。比如,在两会上,分析、处理、计算民众心目中的“易”与“难”,记者以直观的图形、图表等方式深入剖析大众心中的“难”题,有资料和图表,有合理的剖析,有深刻的思索,有人民的心声,在听众中产生很强的反响,这种“数说”消息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若是无法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那么这些数据就会变成一团乱七八糟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统计、对比等技术处理,就可以在看起来没有规律的大数据后面找到新闻点,发现大数据背后的故事,然后,通过电脑的图形和图像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转换为一目了然的图片,通过终端显示。

央视和百度在2014年的新年活动中,推出了“百度迁徙图”,通过百度的一张地图,展示了我国人民的春运过程和特征,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地图,找到春运期间人们流动的热门区域和主要城镇,以及最热门的路线;这样实时,直观,全面。

春节历来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重要的节日,央视《数据说春运》栏目的热门关键词是以柱状图、表格、数字等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符合过年的喜庆氛围,同时也能让使用者及时掌握当前的社会动态;原本毫无意义、毫无温度的数据,在大数据的搜寻下,变得客观、真实、可信,展现了"数说新闻"的广度与深度。

(二)“萌拟人化”让新闻更可爱。2016年春节过后,无锡市即将召开“两会”,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移动电话、新闻 APP,及时掌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工作状况?无锡广播电视台无锡官方微博“无锡博报”发布了一条“一颗小小的水珠的来信”的消息,内容是用“小水滴”的语气写给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一份感谢函,表达了对“老新村”水箱清洗、更换的建议和提案得到落实的感激之情,还配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了全市人大代表和委员一年来的工作。新颖的表达方式、人性化的语气,使本来有些“严肃”的新闻,变得轻松活泼,易于理解,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特殊的吸引力。

“无锡博报”于2014年11月推出了其“小话梅”商标,这个大眼睛、戴着大眼镜、脑袋大的可爱动漫女孩,一出场就受到网友们的喜爱,在博报中,“小话梅”不时对最新的发展进行评论,向网友们介绍背后发生的事情,甚至还会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用户们都喜欢她那活泼可爱、机灵的性格,有时一篇普通的新闻故事,就会被“小话梅”简洁地串起来,立刻显得生动清晰,带给受众愉悦、良好的阅读感受。

这种“萌拟人化”的方式,让过去“硬”的时政报道变得柔和,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网易媒体实验室在两会报道中推出h5栏目《中国人民大会堂,小明带你看》,用户可以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动,跟随“小明”的动画人物参观中国人民大会堂,用户可以点击图片查看、情景设计,让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直接的文字叙述方式不同,“拟人化”的方式,在增加读者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增加了游客的神秘与趣味,降低了读者的阅览费用,并获得一种愉悦、流畅的阅览体验,并对所读的内容有较强的敏感度。

时事新闻报道,尤其是“两会”“成果报告”“经济新闻报道”等,通常信息内容都偏严谨,使用者极易产生疲倦感,“萌拟人化”的可视化形象包装后,能够让“硬”新闻报道形象更为亲切,也进一步引起了青少年使用者的注意,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三)发现历史并“分散”它。新西兰著名科学家艾伦·贝尔这样定义“记者”:现在的记者都是专业的故事讲述者。你的工作就是寻找和讲述故事。清华大学教授李锡光对记者的定义更为简洁:寻找故事和讲故事的人。对于记者来说,寻找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加深他们对故事理解的过程。找到一个好故事是新闻报道的开始。要讲一个好故事,记者首先需要善于发现故事,这要求记者对采访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可以通过细节展开的故事,并通过细节使新闻温暖而有分量。而如何发现故事则需要有设置的能力,这也是对记者职业素质的考验。《秦皇岛晚报》于2020年9月3日报道,“七年不间断地资助困难女孩儿使其能上理想的大学。”当时正值开学季,一些困难学生的故事出现在媒体上。但在关于援助学生的报道中,这是最感人的。因为记者不仅写了一个友好的叔叔帮助困难女孩学习的故事,还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变成了流畅的文字。庞世斌七年前第一次见到11岁的肖昭君,他说:“如果你想上学,叔叔可以照顾你!”后来,孩子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像亲戚一样相处。“每年春节,庞世斌和妻子都会带米饭、面条和油去看昭君,丰富的食物让昭君在家里感觉特别温暖。寒暑假期间,他们开车送昭君回家待一会儿,陪她看电影、去图书馆、购物、买衣服和各种美味食品。”这种温暖远远超出了通常帮助学生的感觉,记者巧妙地将许多时刻融入了报道中,使这种温暖更强烈,让读者感受更深。

四、结语

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把握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迅速崛起的趋势,更加注重传播形式的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搭建信息发布平台,丰富沟通形式,坚持区域化、本地化的生产方式,加强版次设计,推动定向直供,做好定制印刷,让我们的声音更精准、更快、更宽广、更响亮。好故事是好消息的灵魂,挖掘好故事离不开记者独特的采访视角、智慧的想法和成功的聊天。当一个普通的新闻事件发生在某个历史时刻时,更重要的是利用丰富的新闻元素将其无缝连接,巧妙整合,产生受众喜爱的新闻,这是好消息的核心。也是对记者职业素质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黄晓耘.可视化,让新闻表达更精彩[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2.

[2]刘文静.如何让新闻内容更"出彩"[J].采写编,2019(1):3.

[3]谭迎春.融媒体时代如何让新闻更"出彩"[J].新闻传播,2018(9):2.

[4]陈录梅.如何让新闻标题更"出彩"[J].新闻世界,2014(10):2.

[5]曹滢.数据中有新闻,更有观点--智能化前景中的数据可视化新闻实践[J].电视研究,2021(5):31-33.

[6]自国天然.不融合,不出彩——从2015年普利策奖看融合新闻的日趋成熟[J].传媒观察,2015(9):3.

[7]徐焱.网媒如何让内容在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更出彩[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2.

[8]王国华.2019"两会"可视化新闻特色研究--以《人民日报》融媒体新闻报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2):2.

[9]黄志敏,张玮.数据新闻是如何出炉的——以财新数据可视化作品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3):3.

[10]张晓雨,王成军.数据可视化报道在数据新闻中的实践——以《卫报》和财新网为例[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6(1):26.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