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报道“富矿” 做好日常策划

2023-01-16 17:54:52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1期

□郭宝江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发现新闻点是记者、编辑在进行报道、策划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部委新闻和纪念日就是报道、策划的两大“富矿”。中央各大部委几乎每天都会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各类纪念日每年也超过百个。记者、编辑在策划时可以多关注这两大“富矿”,深入“挖掘”其中的新闻点,并将这些新闻点转化成一篇篇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新闻“富矿”;新闻策划


新闻点是记者、编辑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编辑经常会因为找到一个新闻点而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也往往因为找不到新闻点而冥思苦想、苦恼不已。殊不知,有一些报道策划的“富矿”就在身边,这些“富矿”中“掩埋”着很多新闻点,等待有心的记者、编辑去探索、去发现。

笔者在日常处理稿件中发现,部委新闻和纪念日是新闻报道的两大“富矿”:中央各大部委几乎每天都会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各类纪念日每年也超过百个。记者、编辑在进行策划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富矿”中的新闻点,并将这些新闻点转化成一篇篇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报道。

一、“点面结合”让部委新闻“立体化”

中央各大部委几乎每天都会发布各种新闻信息。这些新闻信息的来源包括部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部委网站发布的重要政策和通知等。有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只能发一条短消息;而有的记者参加同样的新闻发布会,却能够发出一篇深度报道;有的记者只能做部委网站的“搬运工”,有的记者却能够在部委网站发现“新闻点”进行深度调研。

笔者认为,这两种记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用心,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从这些部委新闻中发现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新闻点。而且,部委新闻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新闻,社会关心,老百姓关注。所以,从这些重要新闻中挖掘出的新闻点,天生自带“影响力”和“关注度”,稿件播发后更加容易引发读者关注。

当然,并不是发现这些“新闻点”就万事大吉了。要想报道引发关注、产生影响力,还需要在策划和采访、调研等方面下功夫。笔者认为,部委新闻一般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点”,通过周密、细致地策划、采访,将这个“点”与全国各地的“面”相结合,那么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篇立体、丰满的新闻报道,更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为什么部委会发布这些新闻信息,这些新闻信息将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等,让读者在读完新闻报道后有一种“解渴”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几个策划案例吧!

(一)《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就业——各地高校“高招”扫描》。策划缘起:2021年11月19日,新华社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将于11月20日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将在一个月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系列专场招聘会、供需对接大会、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等三大系列活动,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此外,教育部将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网络对接大会,发布306家企业申报的3000多个就业育人项目等。

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超过1000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新高。他们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稿件从“线上、线下 信息更精准”“指导、帮扶 服务更细致”“基层、西部 舞台更多元”等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各地各高校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的“高招”。稿件播发后,被《中国教育报》等近200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近500万次。

(二)《倒计时!“双减”后首次中考来了》。策划缘起:2022年4月6日,新华社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决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通知还提到“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等内容。

这次中考与以往相比有一个很大的新闻点:“双减”后首次中考。稿件从“命题中的‘减’元素”“备考中的‘减’战术”“未来中的‘减’思路”等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看各地如何命题、考生如何备考等,剖析“双减”后首次中考的不同之处以及中考未来定位等问题。稿件播发后,被《中国改革报》等近500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近500万次。

(三)《提质效、投新线、畅货流……看列车运行图调整的“增”与“减”》。策划缘起:新华社记者2022年6月15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6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客货运输提质增效,城市间旅行时间再压缩,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调图涉及京广高铁京武段按时速350公里常态化高标运营、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北京丰台站正式投用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大事件。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虽然不是部委,但是正部级单位。铁路调图每年都会有,但每次调图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涉及不同的线路和地区,因此可以从中挖掘新闻点进行策划。稿件从提质效、投新线、畅货流等三个方面看列车运行图调整对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作用。稿件播发后,被人民铁道网等近500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超过500万次。

看到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就策划稿件《整治欠薪,让农民工安“薪”返乡——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观察》(稿件播发后被近300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超过600万次);看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21年11月1日起对四季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就策划稿件《“少了一些压力,多了几分底气”——缓税政策“满月”助企纾困观察》(稿件播发后被100多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超过300万次)……像这样从部委新闻中获得“灵感”而完成的策划报道,笔者和同事在工作中做了不少尝试。从采用效果看,这些稿件播发后大都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说部委新闻天生自带“影响力”和“关注度”。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可以发现,部委新闻是“富矿”不是一句空话。例如,《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等,都是“隐藏”在通知里的特别好的新闻点,有的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小标题使用,非常值得关注、了解,并进行深度报道。

所以,当找不到“新闻点”时,不妨看看每天发布的部委新闻、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等内容,梳理下近期部委在关注什么、社会在关心什么。这些关注点,就是做报道、做策划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新闻策划的源头活水。而围绕这些关注点进行策划,就不是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稿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纪念日报道也能推陈出新产生影响力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各种纪念日由于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等特点,也是新闻策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但是,与此同时,纪念日年年有,报道如何推陈出新、产生影响力?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纪念日报道的稿件,有的稿件只是简单罗列各地举办的活动,有的稿件却能就纪念日进行深度报道。通过梳理对比这些稿件,笔者发现,在进行纪念日报道策划时,应结合社会热点、正进行中的重要事项、纪念日主题等进行策划,才能做到纪念日报道年年有、年年出新,并产生影响力。

笔者认为,纪念日报道不能凭空策划,也要落到“实”处。不管是结合社会热点、正在发生的事,还是结合纪念日主题等,都是为了让纪念日报道产生“1+1>2”的效果,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只有有“抓手”的报道,才能够立得住,才能够有“生命力”。

(一)纪念日是新闻报道“富矿”。工作中,记者、编辑常常为了做策划而绞尽脑汁,费了不少脑细胞。殊不知,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就是现成的策划源泉,是一个“富矿”。对于记者、编辑来说,简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笔者简单梳理了一下,仅6月份就有世界环境日、全国爱眼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人口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父亲节、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全国土地日、国际禁毒日等纪念日,全年下来有超过100个各种纪念日。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没错!这些纪念日不仅涉及领域广泛、主题突出,而且很多纪念日在读者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容易引发读者关注、产生共鸣,值得记者、编辑在做策划时走走这条“捷径”,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二)纪念日报道也能推陈出新产生影响力。虽然纪念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编辑策划的“捷径”,但记者、编辑在做纪念日报道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苦于找不到“抓手”,虽然知道纪念日报道值得做,但不知道从什么“点”做起;二是纪念日年年有,报道如何“玩”出新花样、产生影响力?

抓手一:结合社会热点让纪念日报道引发关注。

单一地对纪念日本身进行报道,往往只能停留在各地为纪念日开展的各种活动层面,很难有新意,也不容易出彩。一些纪念日往往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而只是简单报道各种活动,读者看后不“过瘾”,对这个纪念日也留不下深刻印象,也就失去了这个纪念日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认为,在就某一纪念日进行策划报道时,可以提前做一下功课,搜索一下近期有没有和纪念日相关的社会热点等。纪念日结合社会热点,不仅拓展了纪念日报道的“深度”,也增加了纪念日报道的“热度”,易于让纪念日报道引发关注,提升报道影响力。

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笔者在进行策划时,注意到2021年以来,黑龙江、安徽、宁夏、甘肃、湖南等地农村地区发生多起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仅9月4日和5日,黑龙江和安徽两地就接连发生两起重大交通事故,共导致近30人死亡。

笔者认为,虽然交通安全涉及的方面很多,但2021年农村道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受到关注,因此报道上可以聚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个点进行深入探讨,完成了《农村道路如何“走得安全”——写在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之际》一稿。稿件从2021年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出设施不齐全、安全意识淡薄背后暴露农村群众出行问题,并建议“疏堵结合”让农村道路“走得安全”。

稿件播发后,被333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近300万次,并登上今日头条热榜、网易热搜。

抓手二:结合正进行中的重要事项让纪念日报道落到实处。

除了结合社会热点之外,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成为纪念日报道的抓手之一。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热度没那么高,但也是读者关心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纪念日报道的“抓手”。

笔者认为,在做纪念日报道时,一定不要被这个纪念日“框住”而陷入思维定式,还是要多去思考、多去发现,去找寻与这个纪念日相关的一些线索和事件,“跳出”纪念日来做策划和报道。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当时正值我国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做粮食日的策划时,与秋收秋种相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笔者与多个产粮大省记者进行联动,完成《颗粒归仓!各地开展“双抢”打赢秋收“攻坚战”》一稿。

稿件关注这些地方面对洪涝等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科学调度、抢抓农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稿件播发后,被305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近300万次。

抓手三:结合纪念日主题进行策划。

一些纪念日每年都有,但每年的主题不一样。记者、编辑在进行策划时,如果没有合适的社会热点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抓”,不妨尝试一下从纪念日的主题入手,通过主题寻找报道“关键词”,拓展纪念日报道,让纪念日报道虽然年年有,但是年年因主题不同而出新、出彩。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2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笔者和同事在进行编辑、策划时,围绕主题“博物馆的力量”做文章,聚焦“力量”这个关键词,完成《5·18国际博物馆日:读懂这所“大学校”的力量》一稿。

稿件聚焦博物馆的文明传承力、科技创新力、“大学校”影响力,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都没有离开“力量”二字,可以说整篇稿件将“博物馆的力量”贯穿始终,让读者读完之后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印象深刻。稿件被357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超过250万次。

三、结语

实际上,不管是部委新闻,还是各类纪念日,报道、策划的新闻点就在身边。能不能发现这些新闻点,并将这些新闻点转化成一篇篇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报道,考验着记者、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参考文献:

[1]陈丽.融媒体视角下提高报纸编辑新闻策划能力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168-170

[2]徐光莹.一点“佐料” 多点滋味——浅谈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J].城市党报研究,2022(08):85-86

[3]杨金花.融媒体背景下强化报纸编辑新闻策划能力的路径研究[J].新闻论坛.2022,36(02):111-113

[4]白延波.从“稿荒”到新闻“盛宴”——《松原日报》提升节假日时段报纸质量浅谈[J].记者观察,2018(08):7.

[5]杨慧霞.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的六个角度[J].传媒,2016(03):

74-76.

[6]孙天硕.媒体融合发展新闻策划与媒体品牌的构建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05):187-189.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