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三度”中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2023-01-16 18:01:18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1期

□张金桐 张敬亚

中国脱贫攻坚新闻报道注重站在初心和时代的高度、把握思想和历史的深度、讲述蕴含人文情怀和媒体融合的温度的故事,体现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对初心和使命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

关键词:新闻“三度”;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河北经贸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脱贫攻坚系列融合新闻故事化表达研究——基于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的分析》成果,(编号:XYCX202212)。

新闻“三度”,通常指的是新闻的“高度、深度、温度”,即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情怀温度。除此之外,学者们对新闻“三度”还有其他认识:从判断新闻价值的角度,提出“广度、深度、长度”;从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角度提出“高度、厚度、态度”;从新闻写作技巧和传播效果的角度,提出“角度、深度、温度”;从新闻评论的角度,提出“精度、锐度、温度”;从打造媒体品牌的角度,提出“信度、态度、温度”。

尽管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所处的媒体时代不同,而对新闻“三度”有不同认识,但在概念之外,内容没有本质区别,即新闻“三度”应该包含这样的内容:上至新闻媒体,下至新闻工作者,具体到新闻报道,站位都要有政治和时代的高度,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指导下开展新闻实践;新闻采集和报道要有专业性,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体现新闻的深度;新闻的采集、写作、制作和传播的全流程都要体现人文情怀的温度。 

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作品坚持在把握新闻“三度”中讲好中国脱贫故事。

一、站在初心和时代的高度,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从整体上讲述的是勤劳不屈、崇尚互助的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强大政治意愿和率先垂范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全社会的强烈支持下,打破绝对贫困这一困扰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难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继续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新征程的故事。在讲述这个伟大的故事时,新闻工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兑现了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体现了新时代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肩负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脱贫攻坚故事,在广度上涉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人;在深度上,在整体上历史地消除了困扰古今中外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局部上更使“直过民族”达到“一步千年”,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的深度不可谓不深;在长度上,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改善民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8年,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落实到实践中。这些都使得脱贫攻坚故事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因此,脱贫攻坚故事不仅是反映中国精准脱贫伟大实践,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治理能力的最佳故事,也是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的最佳故事。

中国新闻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也正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理论高度、政治高度、时代高度和选题高度。

二、把握思想和历史的深度,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首先,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或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在报道中没有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原因或产生的深远影响。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邀请两个村庄的两代人和高校教授,通过访谈的方式,不仅展示了两个村庄脱贫致富的巨变和当下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更探究这两个村庄发展的共同原因,得出 “从湘西到湘南,这是一趟追寻红色初心之旅。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第3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一墙之隔 两种景象》,邀请了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专家,一起深度访谈30多户村民及乡贤,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寻找背后原因。作品不仅对比了“一墙之隔”的两个村庄的村容村貌的巨大差距,而且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基层党组织凝聚以乡贤为代表的各方力量,创新治理体制,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和长效化,走出一条从精准脱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其次,在历史的长河中讲好精准脱贫故事。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注意以历史为坐标讲述故事。第31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作品《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对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到正定到福建到浙江再到中央持续50来年的扶贫故事进行系统梳理、重新挖掘,全面展现总书记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形成了解中国精准脱贫事业和中国特色精准脱贫方案的窗口。第28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第29届中国新闻奖作品《红都脱贫记》、第30届中国新闻奖作品《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都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在具有延续性的新闻富矿中持续挖掘,深刻揭示了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在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中实现脱贫摘帽的隽永内涵,具有史诗般的品格,能够让读者在历史的纵深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初心的传承。

再次,坚持在“有机真实”中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有的讲中国扶贫的精神、政策、制度,有的讲开展工作的举措、做法和经验,有的介绍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存在关联性,只说一点说不清,方方面面全说说不完,只有连通起来才能共同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完整故事。简而言之,中国人民能够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政府持续多年的扶贫政策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离不开交通、水利、住房等惠民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贫困对象内生驱动力的激发,离不开扶贫分步走,不仅要当代人脱贫更要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从根源上斩断代际贫困传递。全面小康成果展从多个方面见证了中国人民脱贫的成绩,见证了中国脱贫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三、把握人文情怀和媒体融合的温度,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温度首先体现在新闻媒体与时代共情、与民共情、与人性共情的情怀中。脱贫攻坚主题宏大,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治国理政的能力,能够反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反映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提供的中国方略。但相较于“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类的硬新闻,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更加关注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侧重展现新闻中具有戏剧性、轰动效应、人情味和能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元素。“脱贫攻坚”主题新闻没有采取宏大报道的方式,而是聚焦普通人物,采集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和高情感场景,以小见大,讲述更加亲近和人情味的故事,用直抵人心的微故事讲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这一伟大成就,以人物的命运遭遇反映时代的大事情、大主题,在传递信息之外,更从情感上打动观众,使其产生共情和共鸣,找到了与时代共情的契合点。

温度体现在新闻媒体作为新闻扶贫的主体直接参与到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中。第29届中国新闻奖作品《百天千万扶贫行动》,以长江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依托,以“主题宣传+新闻故事+扶贫代言+互动直播+大型活动+电商销售”的新模式将扶贫宣传落到实处,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第30届中国新闻奖作品《新春走基层 直播皇都侗寨》把精准脱贫的新闻主题与侗族特色文化、侗乡旅游等相结合,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一桌“侗味”十足的年夜饭,也为当地的精准脱贫和旅游发展工作贡献了一份媒体力量。

 温度还体现在创新使用新媒体。中国新闻奖“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在呈现方式上创新使用融媒体创作传播。全媒体呈现让扶贫和公益理念相得益彰,这是党报新媒体利用融媒体报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实践。短视频以“生活化”为鲜明的底色,以人为本是其持久的文化基因,重视讲述个人故事,更倾向于从内容到形式都发掘新闻中“软性”的一面。 

总之,“脱贫攻坚”主题新闻既在微观上深入浅出讲故事,又在宏观上简洁明了讲理念,把握住了新闻“三度”,讲好了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参考文献:

[1] 吴国辉.“三度”和“两知”——新闻价值判断之我见[J].青年记者,2005(08):44.

[2] 刘海贵,庹继光.融媒时代新闻生产的“三度”[J].新闻记者,2019,No.439(09):40-45.

[3]林华维.把握“三度”,找准“穴位”——以2017~2019年中国新闻奖部分精准脱贫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战线,2020(15):88-90.

[4]陈广江.新闻时评的“三度”——以抗疫时评为例[J].青年记者,2020,No.676(20):49-50.(下转第108页)

(上接第76页)

[5]郭全中.媒体品牌打造要有“三度”[J].中国广播,2014,No.

253(07):95.

[6] 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34-43.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