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性:文化强省战略下媒体创新传播研究

2023-01-16 18:02:35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1期

□刘 伟 张书惠 郭萌萌

本文以文化强省战略转向为背景视角,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系列文化传播活动出圈为对象,以文化属性概念入手,从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编码与传播三个维度,探究河南文化强省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文化属性;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编码与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

河南广播电视台通过春晚、元宵、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持续依靠文化节目成功出圈,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和学者研究对象。检索文献可知,诸学者相关研究视角有二:一是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为对象,探究其成功出圈的经验模式,如张国涛和欧阳沛妮(2021)从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角度探讨成功经验,他们认为“河南卫视系列节目出圈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精准挖掘和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引起精神共鸣”;1王小娟(2021)认为“地方卫视春晚成功出圈,形成‘口碑+流量+销量’多维多赢局面的原因在于以融合传播为理念,围绕用户需求创造爆款产品,并利用网络梯次传播推热,进而将IP流量适时变现”。2二是以某具体节目为切入,探讨节目创新要素,张世彬(2021)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及元宵晚会的出圈为例,指出“节目创新需要共情的方法与能力、艺术的共情引发传播的共鸣、传播的共鸣源于思想的共振以及文化传承需要同心共举”。3

一、文化属性概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产物,是民族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潮流、本土与外界等文明交互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对象的性质和关系的抽象认知,有物质与精神、特有和共有等概念分类。这两个概念和合而成文化属性概念,是社会文化现象的性质与关系的抽象概括。文化属性的形成,是强弱文化主客体之间在制度、技术和文化的内外强力作用下,通过文化编码与传播系统交互,进而彼此获得文化认知、形成信念和产生行动,继而重新建构彼此文化的历史循环过程。历史上的文化交融,一般都是强势文化主体的积极能动。文化自信、文化编码与传播、文化认同的集合,是强势文化主体必备的属性要素。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对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和文明的信心,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认识,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它是民族生命延续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延伸,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次基础,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省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文化编码与传播,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手段,是展示文化认同的基本技能。核心是故事体验,如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的一切秩序,包括文化、国家、经济、法律在内,都是以某种集体想象为基础,通过虚构和传播共同编织出的虚构故事得以实现;这些故事让人类能够从生存对抗到建立文明。文化编码与传播主要包括故事场景基建和仪式化传播两部分。

这三者的关系是,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内在基础,是驱动文化编码与传播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文化编码与传播是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手段,是形成共识认同的叙事技能;文化认同是文化编码与传播的行动转化结果,也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源泉与动力。三者在外部技术、制度和文化等环境要素的作用下,在社会传播系统中循环作用,形成了文化气质。

二、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与文化属性

长期以来,河南农业强省的战略地位为世人认知,但老家河南、华夏之根的战略定位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同时,尽管河南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玉柄铁剑、贾湖骨笛、后周皇陵等),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龙门石窟、具茨山岩画、白马寺等);中国八大古都其中四个在河南(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诸多历史人物也诞生于河南(黄帝、张仲景、岳飞、杜甫等)……这些文化资源琳琅满目,但文化底蕴厚重的河南,并没有迈入文化强省的行列。

(一)文化强省战略与文化自信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基本路线和主攻方向,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将河南省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这一举措基于河南历史文化条件和现实发展需要,遵循强势文化属性客观规律,积极夯实河南文旅基建基础,重新规划自身定位。这一举措是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编码和传播的制度性保障。目前,这一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基本成熟。

1.历史条件,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形成了史前、神龙、政治、圣贤、思想、名流、英雄、农耕、商业、科技、医学、汉字、诗文、宗教、戏曲、民俗、武术、姓氏18种中原文化形态;构成了根、圣、福、魂等多维文化脉络体系。

2.现实条件。近些年,河南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五。省会郑州是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新一线城市,又拓展出航空港区,且坐拥国内唯一米字形铁路枢纽。因此,正处在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的时代风口的河南,发展后劲十足。综上而言,无论历史、现在和未来,河南有文化自信的资本,也有能力、有实力、有动力将自信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二)文化认同与故事场景基建。河南文化强省战略背后,是河南人民由内自信向外认同的行动。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滋养下,无论大到国家管理的和谐共治,还是小到各类文化活动的百花齐放,这些都融入河南的历史中,并通过文化符号流传千古。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将这些值得认同的文化元素很自信地落实到认同行动中,积极发挥中原文化认识、推动、支撑、凝聚的历史功能,不断夯实文创文旅基建和探索文化产业等工作。

近年来,针对河南文化历史“有说头、没看头”的现状,河南着实从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千年古都、中国功夫四个方面,综合运用场景营造、数字驱动等手段,深度挖掘和创造打开历史文化的新方式,打造一批文旅项目,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黄河文明的魅力。2021年开园的文旅基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将古圣先贤、文明成就等中原文化代表元素托出,打破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界限,将“戏剧幻城”的建筑特色和戏剧内核相融合,通过科技叙事+沉浸式戏剧艺术体验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共通的历史记忆。与此同时,各文化组织利用技术赋能,建设“中原文化艺术数据库”,打造“会说话”的图书,开发“讲故事的伴手礼”,探索《延安童谣》《焦裕禄》等数字动漫内容创作。这些文化实践都是强势文化属性的外在时代镜像,重构河南文化历史故事新精神、新风尚、新动向。

河南的种种举措和行动,都是以新时期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为中心,通过符号编码重构意义来强化故事场景基建的,近些年已持续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累积了不少优势和储备了条件,初步展示了河南强省战略的强势文化属性。

三、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下的媒体传播

强省战略实施和强势文化属性的彰显,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助力。河南积极发挥媒介组织的文化传播作用,构建出河南广播电视台等省属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平台矩阵,是展示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首要引流窗口。无数优秀媒体策划人以文化认同为根基,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基于河南厚重的文化传统资源,以文化编码与传播为实力,创新文艺内容,使受众认知认同文化,并参与其中。

在助力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过程中,省属第一媒体河南广播电视台功不可没。过去,它通过《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大众较为熟知的特色节目传播河南文化形象。今天,它提出“新版面、新面孔、新形象”的口号,利用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精心制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产生了现象级的出圈案例,逐渐扭转河南文化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且缺乏亮点的局面。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1.节日节点传播。基于老家河南极其重视各类节日的传统,河南广播电视台巧妙地利用了节日在受众心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以电视+手机为代表的镜像媒体,突破了地域限制,推出系列“中国节日”优质节目。继河南2021年以“当潮不让·你好·牛”为主题口号开启文化春晚新篇章,2022年以“家”为核心主题,立足当下时刻,回望与展望,延续国潮风格,为受众创造“年宇宙”时空故事。在2021年河南春晚出圈后,河南广播电视台陆续制作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这些持续迭代的文化盛宴,在国民情绪聚集的时间节点中,很好地传达了中原文化的厚重和现代感。

2.符号元素遴选。每次文化盛宴,都秉持传统与潮流、文化与现实相结合的方针,遴选那些“既能彰显中原文化厚重,又能体现时代精神风貌;既能彰显科技自信,又能体现艺术审美”的符号,以2022年春晚为例,歌舞《巾帼令》将峨眉派传人、花木兰、舞蹈、武术和影视叙述手法相结合;《国色天香》的历史名人和诗词书画融入现代影像技术和舞台艺术……这古今中外的元素融合,很好地展现了“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文化属性。

3.节目编排。节目编排团队将节目内容、舞台艺术、科学技术、受众喜好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创意故事设计。以《唐宫夜宴》为例,它以大唐夜宴乐师为主角,以丰腴的唐俑形象为人物造型,14名少女乐师用秀逸韵致的舞姿诙谐灵动地再现了当时唐朝宫廷底层乐姬们的生活、心理,又完美呈现出大唐盛世风华和中原文化底蕴。在设计博物馆桥段时,综合运用舞台设计技术和VR技术,将虚拟的博物馆以及镇馆之宝(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商代的“妇好鸮尊”等)呈现在观众面前,并精妙地运用蒙太奇转场手法,展现《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元素,使坐在家中的观众也能沉浸在博物馆奇妙之夜的故事幻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4.技术融合。为产生良好效果,河南广播电视台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形式,开创“网剧+网综”的全新呈现模式;在舞台艺术设计上融入VR技术和电视多模态话语表达艺术予以呈现。《人民江山》(2022)通过情景再现、特效雕塑及资料剪辑等方式,加以现代科技分频剪辑和3D抠像等手法,营造出极强的视觉冲击。

5.受众沟通传播。河南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河南形象时,内容定位中就包含着让传授双方共同深入体验和共建传播仪式的设想。他们充分意识到:短视频是展示直观形象的窗口,弹幕、评论是受众情绪宣泄的阵地,热搜是群体集体意识的行为结果,二次创作是技术赋权和民间智慧的碰撞结晶。因此,河南广播电视台在系列中国节日晚会播出后,充分运用b站、抖音等平台传播特点,将相关内容剪辑成长短不等的视频上传至平台,引发二次传播;同时引导受众将节目观看经历转化为参与意义建构的过程。就这样,在国民全员参与集体狂欢的盛宴中,受众的情绪、情感和认知被正向引导和疏通。

综上所述,正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始终以实践与坚守讲好黄河故事为导向,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语义重构和场景再造为手段,以文创认同和科技赋能为两翼,以“文化传承精神、创新连接时代、艺术引领审美、科技赋能社交”为指导方针,在符号意义的文化编码和社会网络传播的细节上做好精巧编排,才让受众对河南有了全新的精神体验,激发了他们寻根溯源的体验欲望,为河南文旅基建项目带来了很多流量。

四、结语

正是因为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政府和各方组织传承“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文化认同,并在“场景营造+艺术审美+技术赋能”的社会文化创新活动中,利用虚构故事和传播仪式的实力,才日益打造出河南的强势文化属性。在经济助力、技术加持、文化创新与体验消费的时代机遇中,河南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制度引领+文化唱戏+数字赋能+传媒影响”的创新路径。

在这场文化强省战略实践中,河南广播电视台发挥着“传承示范、与时创新”的作用。他们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秉持创作新理念,遴选代表黄河文化深厚的历史符号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元素,在东西方文化交互中寻求中庸均衡点,综合运用舞台设计和5G与VR/AR技术,结合图像、文字、声音等多模态话语电视表达艺术,展示多重符号系统交织效果,完美呈现中原文化意境,增进受众的沉浸体验和情感共鸣的同时,也驱动了他们参与传播与二次创作的集体狂欢。他们的努力造就了河南文化活动的持续出圈,为展示河南强势文化属性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传播价值。

因此,只有在文化前提+制度引导+技术加持的强力和合作用下,认同传统文化,但不以历史厚重自傲,而以与时俱进自立;以经济崛起、技术加持为支撑树立文化自信,利用强势媒体文化编码和传播能技能,创新故事讲法、增进场景体验、营造传播仪式,河南的文化强省战略,必将创造出独具魅力、凝聚民心的时代风华。


□注释:

1张国涛,欧阳沛妮.解锁河南春晚成功“出圈”的密钥及其启示[J].中国电视,2021(05).

2王小娟.地方卫视春晚如何打造网络现象级传播[J].青年记者,2021(05).

3张世彬.共情 共鸣 共振 共举——以《唐宫夜宴》的成功传播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1(04).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