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很+名词”结构

2023-01-16 18:11:50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1期

□李文睿

近几年来汉语中大量出现程度副词“很”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学者将此种现象称之为“非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但在现代汉语(1997)中,黄伯荣和廖序东提出,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动词,在一些特殊的语境和情况下也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新鲜事物的产生不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很+名词”结构的新词也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很淑女、很男人、很女人、很青春、很德国等等。虽然“很+名词”的结构有些不合乎语法组合规则,但“很+名词”的结构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可见“很+名词”结构的出现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很+名词”结构

一、“很+名词”产生的原因

名词是实词之一,是表示人、物、处所或抽象概念的名称。朱德熙先生根据量词和名词的关系将名词分为五类: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体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词汇意义是词义的完整表达术语,是以词汇形式(主要指实词)出现的语言意义,词的内容包括人对客观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认识和主观评价。名词作为实词的一种,包括概念义、内涵义、风格义、情感义、连带意义、组合意义、主题意义等7种类型。语言单位会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随着特定的语境产生一些具体的、临时的、特定的种种含义。主要具有主观性与概括性、明晰性与模糊性、共同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使用名词主要是为了使用概念意义(理性意义),而与概念表达相关的意义起着指称作用。然而,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人们想用名词来表达和交流他们的需要,因此,名词的指称功能变得具有陈述性和描述性。在名词前加副词是一种特殊而可行的方法,因此,只要名词的内涵意义更为普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而且其内涵意义是个性化的,有些特征,特别是那些引起人们联想的特征,就可以是陈述性的,它们可以被副词修饰,也可以表达形容词的含义,进行语义转换,产生引申的含义。例如:男人和女人,从生理学研究角度来说男人是具有xy染色体的人,女人是具有xx染色体的人,在男人和女人的前面加上修饰的程度副词“很”,这里的男人意思就是指男人的一些坚强的品质或者男子汉气概,女人意思就是指一个女人很有女人味,使其变得更加具有形容词性的表达。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进一步把这些名词实现性状化的方法分为四个类别:概念性状化式、特征概括式、内涵凸显式和形象比喻式。如:“很山寨”“很牛“很现实”“很铁”等等。一般来说名词受形容词修饰,一些学者认为副词也可以修饰名词,“很”“太”“非常”等副词修饰名词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语言现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广泛接纳并应用。

很多学者认为“很+名词”这一结构中的名词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改变,词性变为或活用为形容词。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意义是由词的概念和这一概念所涵盖的所有“百科知识”共同组成的。“百科知识”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能够被语词激活的各类知识和社会文化内涵的总和。名词的典型意义和功能是指称人和事物,但也包含了所指称的人或物的所有“百科知识”。例如,“杯子”这个名词,除了它所指称的“杯子”这个物体,它还涵盖了这个物体的所有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用途、产地等等。在“很+名词”结构中,名词所包含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强调其特征的“百科信息”在程度副词“很”的作用下得到了激活,在特定的认知语境中得到了凸显,从而达到了丰富生动的表达效果,这里的名词并没有发生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也不是词性活用现象。“很”是典型的表示程度的副词,与名词结合,以名词的整体语义为背景显现名词的程度含义,显现该名词的非基本义项,进而凸显其某一个或某些性状特征。这就是说,“某些名词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因为在语言使用中获得了特定的属性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且这些特定的属性意义或社会文化内涵所构成的意象或意象组合又能因特定的认知语用需要,在一定的语言使用情境下被该名词所转指。

“很+名词”这一结构的出现和使用也体现出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是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在法国语言学家马丁纳的著作《一般语言学的概要》中提到了语言的经济原理。在确保语言交流功能完成的前提下,人们会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影响语言活动的能力。满足经济条件的语言活动被认为有促进语言变化的能力。这种力量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交流和表达的需求,以及人们生理(体力)和精神(知性)的自然惯性。两个之间的基本对立、沟通和表达的必要性会让人们产生更复杂的语言单位。人的惰性使其减少语言活动中的语言消耗,消耗较少的力量,或者尽量适应更一般的语言单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相互冲突,导致处于自主发展的状态的语言在成功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相对的平衡和稳定性。语言的经济性是尽可能用最少的语言来表现最大量的信息。这是语言进化的过程。应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经济的语言之一。从发音、词汇、修辞学、语法的观点来看,“经济性原则”可以观察现代汉语的具体表现。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广泛使用缩略语、复合词的替换、特定句子的形成、句子构成要素的省略、广泛使用替换等,经济性原则的作用都可以观察到。理由可以从经济系统中导出。另一方面,语言在历史发展中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即经济原则和精确原则,在“很+名词”结构中,可以看到部分句子要素的省略。从经济系统的观点来看。语言将根据历史发展中的经济性原理来促进语言的发展,为这种结构提供合理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二、“很+名词”的类型

(一)“很”+普通名词

1.“很”+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普通名词的一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

如:

(1)很正能量:“正能量”是指积极向上、带给人积极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提升的行为,它具有象征意义,与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有着深刻的联系,表达了我们的愿望和期望。用另一种方式解释,正能量可以用有影响力的能量影响周围的人和自己。能够感受到的积极的能量场,受到积极能量影响的人会更加积极地提高。正能量是对心理的影响,就像一个人的积极行为会影响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样,积极的心理状态会使人的心理变得更加积极,所以积极的能量可以不断地良性循环。

(2)很大男子主义:所谓大男子主义,是一种理论和行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直盛行着“男尊女卑”的传统,这一传统在许多地方和家庭中甚至流传至今,有许多男性也被这一传统思想所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大男子主义行为。“大男子主义者”认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优于、凌驾于女子之上,并支配女子,认为男子应该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妻子应该满足自己,并且不如其地位。很大男子主义就是指男子具有以上特征,是一种讽刺、贬义的说法。

2.“很”+个体名词。个体名词是普通名词的一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人、动植物和团体名称。

如:

(1)很绅士:这一词主要源于英国绅士。是指举止优雅、待人谦和、谈吐得当、见识广、有爱心、尊敬老人、热爱儿童、尊重女性、没有不良嗜好、人际关系好的男士。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所说的绅士不同,在封建社会通过钱财或势力获得过一官半职的人,通过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为生被称为绅士。

(2)很“格力”:王洁(2016)发表了一篇名为《对!这样很“格力”》的文章,她在文中指出:说到格力大家会想到什么?“董明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匠心之作”“世界名牌”“自主创新”?是,这些都是格力实打实的标签。现如今,格力又稳稳贴上了“国际首创”和“国际领先”的标签,继续做暖通行业的领头人。当人们评价一个企业独立创新的时候,都会用“对,这样很‘格力’”来评价,由此可以看出,格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更是人们对创新附有的固定标签。

(二)“很”+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指特定的人或事物(人名、地名、国家名、景观名)。

如:

(1)很雷锋:雷锋一般代表雷锋精神,雷锋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所以一提到雷锋,就会让人想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是一种高尚的、值得人们学习的精神,是一种夸赞的、激励的形容。

(2)很中国:就是属于亚洲,具有东方特色、拥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说汉语、黄皮肤、黑头发等等特征。在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名称,更是代表着中国的力量和态度,在抖音短视频APP上有一个话题就是#这武器很中国,它的含义表示着我国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革新,不仅武器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国家实力也在日益变强。

(3)很新疆: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貌。还有许多具有新疆特色的菜肴,如:馕、抓饭、大盘鸡等等。所以一提到新疆,大家的印象里大多都是美味菜肴、美景,还有许多美女,例如:迪丽热巴、古力娜扎等,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异域风情。

陈颖彦(2009)在浅谈“很+名词”结构中认为以下几类名词不能进入“很+名词”结构:

1.表时间的名词。如“很春天”“很周末”“很暑假”“很星期天”“很早晨”。

2.名词性成分和量词性成分构成的名词,如“船只”“人口”“花朵”等是不能进入“很+名词”的。

3.方位词情况比较复杂,它们部分能进入“很+名词”结构,部分则不能。我们可以说“很东方”“很西边”“很上面”“很后头”“很东”“很里”“很前”,但不会说“很之上”“很东西”“很内外”“很以外”。

陈颖彦的前三个观点我比较认同,但是她提到的第四个观点认为“很+名词”中的名词必须是一个词,不能用两个词构成名词词组,例如“高楼”“白纸”“新书”等。我有不同的意见。最近在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个词语“双标”,网络语言中“双标”的完整表达是“双重标准”,这个词通常是以不同的尺度来评价两个(及以上)物品(或事件),或者对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对自己和他人的标准不同(对别人的要求高)的人。简单地说,对待别人和自己的标准是不同的。双标就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名词性词组,“双标”一词在网络上兴起后,被大家广泛运用。

三、“很+名词”的作用和影响

陆俭明先生所写的《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一书中的认知语法学派分析思路章节中提到了范畴化的分析,就提到了“很+名词”这一特殊结构,举了 “很农民”这一例子。陆俭明先生提到有学者将“很+名词”这一现象称作非范畴化,名词的非范畴化主要跟名词的概念义有关,名词的概念义又可以从外延的角度和内涵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加以理解。了解了名词的内涵义就可以明了现代汉语里,为什么会出现很农民、很德国这类说法,其实这类情况早已有之,譬如牛和铁原本是名词,可是在实际运用中逐渐非范畴化,最后由名词分化出一个形容词来。“很农民”这一类说法,反映了非范畴化现象,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认为是一种转喻现象。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将名词用作形容词活用的方法。储泽祥、刘街生(1997)在“细节显现”与“副+名”中提到,在“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对名词的性质状态表达起着制约、规定性的作用,是对名词的性态细节的强制体现。”副词是名词、谓词作为表示形容词典型特征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修饰名词时,是表示名词本身非典型特征的重要标志。

四、结语

“很+名词”这种结构形式简练,内涵丰富,生动形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这里的名词并没有发生词性的改变,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该名词的范畴所包含的“百科知识”在程度副词“很”的作用下得到了激活,某一或某些特性得到了凸显,体现了语义范畴的广泛性和动态灵活性。“很”加名词中的“名词”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说任意一个名词都可以用在这个结构中,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可以引申出形容词所表达的含义。“很+名词”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和兴起并非不合理,而是语言开发和网络大数据快速开发的语言环境产物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创造和使用。这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理由、组合规则和分类,以及其独特的影响力,但并不意味着能够使用。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认真研读已有文献材料,结合新出现的“很+名词”结构或者是“副词+名词”的特殊语言现象,研究其现今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颖彦.浅谈“很+名词”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329-330.

[2]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06):15-19.

[3]宋国勇,宋雨涵.“副+名”结构的语义学解读综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4):102.

[4]白凌云.“很+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J].天中学刊,2020,35(03):115-122.

[5]刘洋.“很+名词”的结构分析[J].知识文库,2018(15):101-102.

[6]李佳音.转喻视角下的“很+名词”结构分析[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5:11.

[7]杨秋兰.汉语中“很+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浅析[J].考试周刊,2009(35):39-40.

[8]王洁.对!这样很“格力”[J].机电信息,2016(28):16.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