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新闻在主流媒体中的新闻实践

2023-01-16 18:44:14 来源:采写编2022年第12期

□秦 著

我国主流媒体在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不断秉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宣传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在促进我国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自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被引入国内后,各类主流媒体及学者便对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文章将通过对建设性新闻定义与基本特征的介绍,探讨主流媒体在新闻的播报过程中对建设性新闻的实践应用,总结我国主流媒体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使得建设性新闻与我国的主流媒体能够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闻实践;建设性新闻

我国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为了使建设性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始终将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作为自身的报道宗旨,同时将广大群众的具体新闻需求作为新闻采编的核心,指引社会整体氛围向积极健康方向前进,通过对我国新闻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同时为我国建设性新闻事业的建设方向提供相关可参考经验。近些年来,建设性新闻的引入对我国新闻业及社会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而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探索也使得我国新闻业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

一、建设性新闻的概念与理念

海格拉普最先提出建设性新闻的定义,早在2008年,作为记者的他在新闻评论中便使用了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看,从狭义上来看,建设性新闻主要指在新闻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宣传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实践活动除了满足新闻报道的三要素外还应积极创新报道思路、途径、方式,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及社会问题为报道宗旨。从广义上来看,建设性新闻重点强调积极与参与两个方面,建设性新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可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上,而且能够加强社会引导,使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也是其强调积极的涵义所在。所谓参与指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美好社会的建设应当靠社会每位成员的共同参与完成。

建设性新闻报道主要是指在新闻播报原有的“5W+1H”的基础上,扩展出应当如何去进行当下的新闻报道,即“What now”的相关的元素报道。其新闻报道的核心理念在于给予权力、共同创新、解决问题的主要导向。建设性更为突出是建设性新闻相较于传统新闻最为主要的特性,新闻报道不仅要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内容进行相关报道,还要对新闻所报道问题如何解决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从而使得新闻的信息传播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让新闻事件的报道能够不断起到连接社会与群众沟通的作用。学者漆亚林则提出,“建设性新闻应以中国文化为滋养,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我国媒体现在积极通过新闻实践活动所努力的方向。

二、建设性新闻在我国主流媒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一)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弘扬社会主旋律。社会效益是我国新闻媒体放在首位的重要因素,其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性新闻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和元素的理论群。近些年在对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我国的主流媒体例如电台、报社及网络媒体,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主流媒体新闻实践活动的传播方式。

近几年来脱贫攻坚作为我国工作的重点之一,经过全体党员干部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国家精准扶贫作战策略的实施。我国彻底实现全国贫困地区人口成功脱贫,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脱贫攻坚这场艰难的持久战中取得了最终的全面胜利。而在脱贫攻坚的这场持久战中,我国主流媒体对建设性新闻的报道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新闻《悬崖上的村庄》是新京报通过采用建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座处于悬崖之上的悬空村庄,通过对村庄中留守老人日常出行、生活的详细报道,使得其生活上的困境得以被外界所知。而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架起这座悬崖之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建设性的新闻播报方式使得悬空村庄中村民的生活困境得以被当地政府所知,并通过当地相关的帮扶政策帮助悬崖之村早日改善其落后现状。这一新闻报道正是主流媒体通过建设性新闻进行新闻实践活动的良好典范,同时建设性新闻在主流媒体上的进一步运用,促进了新时代新内涵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使得政府对民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建设性新闻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新闻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及展现,这正是我国主流媒体坚持正面报道、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实践。

(二)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性新闻在解决人民问题的同时,必须懂得什么是群众迫切需要的新闻信息,不断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新闻的宣传报道,使得人民群众和社会相连接,因此我国主流媒体不断融合建设性新闻思想进行新闻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赋权于民在建设性新闻的六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即新闻报道的本身需寻求相关可合作对象、铺垫与群众沟通的基石,并吸收人民的观点及心声以抵御传统新闻播报两极化愈发严重的问题。建设性新闻在进行报道过程中,主张新闻报道不仅要呈现社会问题,还要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福祉放在首要位置。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本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性新闻的积极作用,通过新闻播报、专家直播、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方式向群众提供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建设性新闻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实践,也为我国主流媒体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建设性新闻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一)谣言泛滥、新闻失真。建设性新闻来自于西方新闻媒体私有制的大环境之下,我国主流媒体虽已对加强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做出巨大努力,但是其播报理念依旧与我国新闻媒体有较大区别。而我国主流媒体在实践中对建设性新闻的运用与学界对建设性新闻研究间的联系相对模糊,因此在建设性新闻相关报道的评估中依旧不能够确定其固有的新闻播报思路。而建设性新闻的建设性若不能被主流媒体正确运用,则会导致我国新闻媒体难以进行相关的新闻播报工作,使得社会中的各类问题更加容易被激化,这也是建设性新闻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网络的普及在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但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柄双刃剑, 在便于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 也会导致负面信息的肆意蔓延。一方面网络的加入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呈指数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信息快速流转的同时,众多负面新闻随之出现,流言谣言也顺势飞速增长,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与生产者,而建设性新闻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及运用思路,因此造成个人及官方媒体在运用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实践活动中,新闻建设性的效果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如谣言泛滥新闻失真等。

(二)注重公众参与、忽略个体需求。建设性新闻在其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过分追求是否能够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是否能够引发广大群众的共鸣,是否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进一步传播,因此经常忽略了那一小部分个体群众的新闻诉求。例如中央厨房模式是现在新闻媒体中较为先进的媒体融合制度,虽然在新闻的生产和推送方面提高了建设性新闻的生产效率,但新闻内容生产同质化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并对社会发展及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新闻媒体过度追求报道公众能够广泛参与讨论的热点新闻,而选择性忽视遗忘了公众真正需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因此我国主流媒体在建设性新闻生产过程中,注重公众参与度的同时也应当更加关注个体群众的呼声、需求,以此将建设性新闻赋权于民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切实解决群众问题。

(三)注重概念区分、忽视方法运用。我国的建设性新闻研究仍处在初始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的综述和思考的探讨,在建设性新闻效果的测量上仍与西方媒体存在较大差距与区别。虽然我国众多新闻界学者与媒体人已经对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实践进行了较长时间观察、分析与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建设性新闻的引入时间相对较晚,可参考查阅文献资料相对缺乏,而相关研究学者对于建设性新闻的学术想象力相对有限,因此对其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在研究途径和方法上也相对单一,这也是建设性新闻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应用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建设性新闻如何与我国的主流媒体更好地融合

(一)积极促进建设性新闻本土化。西方是建设性新闻概念的发源地,若想使建设性新闻与我国主流媒体更好地融合,务必要注重将我国新闻实践的特点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性新闻理论与实践方式。在我国虽然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已经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但是其依旧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等相关问题。因此我国媒体不但要在建设性新闻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将建设性新闻与思想正能量的传播相融合。新闻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也应当将建设性新闻的思路运用于新闻的采编过程之中,积极促进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及我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

不断扬弃必然是我国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必经过程,在对西方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改造过程中,必须将西方新闻中与我国主旋律相违背的内容进行剔除,同时提升对西方建设性新闻的批判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使得建设性新闻能够被改造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意识问题为导向也是建设性新闻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在发掘本土问题时始终保持立足于中国本土视野,才能够使得建设性新闻实现在社会现实中的蜕变,与我国主流媒体更好地相互融合。同时,在处理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我国新闻业与西方新闻业意识形态的异同问题,始终坚持我国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主导地位。

(二)坚持党性原则的主导地位。建设性新闻生产的关键在于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的主流媒体只有将建设性新闻根植于中国,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报道正面新闻为主,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才能做到将建设性新闻与我国新闻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合到一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三)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参与感。建设性新闻的出发点始终都是站在群众的角度,走群众路线,着眼于大众在接收到建设性新闻后所产生的内心活动,从而对广大群众重点关心事件问题着重报道。建设性新闻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重点回应,对于社会主要问题解决的报道特性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关乎切身利益的社会新闻需求得以满足,并对社会新闻进行进一步广泛传播,这也与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主旨相统一。我国的主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在生产新闻报道时立足于人民群众,侧重于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听取民意、了解群众诉求、获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我国主流媒体相继开通网络新闻客户端,通过网络新闻客户端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了解群众真正迫切的新闻需求,从而进行并完善相关新闻的后续跟踪报道。而被主流媒体加以改造的本土化建设性新闻,应当和群众进行更加紧密深入的联系,通过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及想法,从而了解广大群众的真实需求并站在广大群众的角度上进行新闻播报。同时建设性新闻应运用新闻报道“本地化”策略,打造一系列社会热点及群众迫切关注的新闻精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新闻媒体生产出一系列反映人民真实心声的新闻,才能使得建设性新闻在与我国主流媒体的融合中实现新的跨越及发展。

五、结语

随着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我国的主流媒体在建设性新闻的运用上愈发娴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事件的播报中运用建设性新闻使得人民群众与社会相连接,传播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然而在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机会与挑战,我国主流媒体应积极把握机会,坚持以人民需求为新闻创作的根本,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现状,开辟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发展道路。面对谣言泛滥、新闻失真、忽视群众个体需求及方法应用等问题,也应及时进行调整解决。同时在建设性新闻如何与我国主流媒体更好地融合问题上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只有不断加强建设性新闻与主流媒体的融合程度,使得建设性新闻更加具有中国本土化特性,才能革新我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导向,才能促进社会全体群众的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安斌,王沛楠.建设性新闻:历史溯源、理念演进与全球实践[J].新闻记者,2019(09):32-39+82.

[2]漆亚林.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范式——基于中国媒体实践路向的考察[J].编辑之友,2020(03):12-21.

[3]石义彬 ,邱立 .融入与创新:我国建设性新闻教育的发展方向[J].中国编辑,2022(02):66-70.

[4]刘洪涛.浅谈新闻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0(04):

118-119.

[5]郑博临,栗珊.建设性新闻本土化的问题与反思——基于中外学界的对比研究[J].新闻论坛,2021,35(02):95-98.

[6]刘峰.建设性新闻实践的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编辑,2021(08):

20-24.

[7]习近平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J].中国领导科学,2016(04):4-5.

[8]王江蓬,李潇凝.建设性新闻视域下的公众情绪治理——以重大突发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编辑,2021(10):16-19+24.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