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研究分析

2023-01-19 18:47:49 来源:采写编2023年第1期

□杜山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意味着众多领域对互联网都有相当高的需求。由于数字化网络的不断繁荣进步,新媒体正迈入快速发展进程。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纪录片被上传至互联网数据库。人们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装备随时随地搜索和观看感兴趣、有吸引力的纪录片,还可以同时和更多的人分享,大家一起互动和观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给纪录片的创作和全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多样的挑战。本文展开分析当今的新媒体环境,明确纪录片创作发展的现状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的发展机遇,并有针对性地讨论出具体的纪录片创作新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创作研究

纪录片是人民群众发掘千姿世界、了解百态社会的重要途径,记录着世间万千的不变与变化。创作者通过镜头来捕捉和表现时代变化、文明发展和人类生活,生动而直观地回顾记忆中的故事、展现进行中的现在。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走进新媒体时代,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内容,已然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和新观众群体的需求。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纪录片创作仍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本文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中,新媒体传播形态对纪录片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事业需要应对的挑战和纪录片的具体创作新方法,以期提高纪录片的质量、水平,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积极向上、有力量的纪录片。

一、新媒体传播环境对纪录片的有利作用

(一)为纪录片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全面的平台。纪录片的传统发行方式是通过电视台或专栏频道,但是这种发行方式的范围和受众面较窄,导致其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不利于纪录片的创作、发行。传统的独立制片人很难将他们创作的纪录片呈现在广大观众群体的面前。然而这种情况现在正在发生变化,因为有众多影响力巨大的媒体视频网站,如爱奇艺、腾讯和搜狐等大力支持纪录片事业。

举一个当下网络平台上的成功纪录片创作实例来说明: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爱奇艺联合出品的《中国医生——战疫版》真实地记录了这一社会“抗疫”历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豆瓣上获得了9.7分的高分。腾讯视频的《风味人间》系列迅速走红,取得巨大成功,也得力于资源平台的大力推广。很多喜欢或想看这类纪录片的用户群体,都纷纷给该纪录片提供了相当大的流量热度。此外,更有许多视频播放网站举办纪录片评奖竞技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纪录片产业创新发展。年轻的纪录片创作团队把握住了这个传播平台,以切合不同年龄段观众审美的纪录片创作类型在新媒体中播放,增加了收视率和大众影响力。

(二)给纪录片提供了交互开放的内容创作启发。就传统视频传播形式而言,纪录片在一个封闭循环的频道状态播放,受众面很小,这意味着优秀的纪录片内容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严重阻碍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纪录片事业进步发展。这也使得纪录片制作人难以与观众有效沟通,影响了他们从观众群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观后内容反馈,影响其与观众之间共鸣感、共情感的形成。在一个封闭的传播环境中,人们对纪录片的认知也是封闭片面的,很少有观众能真正欣赏到纪录片的内容价值。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优化,纪录片的传播越来越开放,创造出了更多信息交流互通平台,促使纪录片创作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交互性,观众在新媒体平台上观看纪录片时,可以即时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感受领悟并评论发表出来,而创作者、参演者可以随时与观众互动,从而为创作者在后期发展完善纪录片提供更多素材、思路和灵感,从而促进纪录片创作的良好循环与进步。例如,2016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播放,观众可以通过弹幕分享和评论影片,最终使其再次成为媒体平台里的热门作品。人们分享对故宫地标文物和修复大师的评价、看法,这不仅拓宽了纪录片的宣传视野,也有助于创作者更好地了解观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三)给纪录片的创作和宣传带动更多融资支持。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各地政府部门及部分企业也加入投资创作和拍摄纪录片,以宣传自身良好形象。同时,网上众筹的发展也是纪录片融资来源之一。新媒体利用网络众筹的力量、渠道,提升高质量纪录片的市场占有率,并将许多对纪录片创作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聚集在一起,共同集资合作,发展推广纪录片。

二、我国纪录片创作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纪录片内容为博眼球存在不真实情景的问题。纪录片通常是拍摄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事件,然后通过一定表达手段进行艺术化处理,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创造出一部艺术作品。创作纪录片时,不仅要尊重真实鲜活的人和事,还要确保镜头的有效性,使纪录片对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影响。然而,如今很多纪录片为了在新媒体大环境的激烈竞争下博取观众目光,增加收视率和流量,选择社会民生层面的主题时会编造不真实的事件,甚至夸大矛盾争议,甚至有些纪录片更是选择了挑战社会大众道德底线和审美价值观的主题。例如,现在很多纪录片选择了与拆迁问题、婆媳矛盾、房屋产权和遗产归属有关的主题,以求在新媒体播放平台中快速准确地抓住当下大众的注意力、好奇心,更好地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此外,一些纪录片创作者利用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民生热点,但却在没有了解到真实人物、事件的情况下编造故事,雇佣演职人员进行虚假拍摄。

(二)纪录片内容与观众群体需求心理存在偏差。纪录片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娱乐、教育和启蒙引导等等。然而,创作拍摄纪录片的过程通常是漫长的,需要对主题和取材的来源进行反复和彻底地研究分析,最后筛选出最佳的创作内容形式。这种创作出来偏严谨、正式的内容,与大多数观众的娱乐需求有一定抵触和相偏差的地方。

例如,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老兵和他们过去的历史。在选题调材和巡查走访过程中,如何更好地采访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们,如何与他们更好地沟通,同时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出老兵群体的现状和战争当时的战场情境,是该纪录片创作者的挑战。此外,历史纪录片拍摄的出发点和基调定位需要仔细确定,这主要是在观众观感、体验方面探讨的相关问题,因为对今天许多现代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观众群体来说,主观感受和思维出发点会存在着时代偏差。

为了减少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与受众群体观感产生的偏差,并在宏观上保持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情绪共鸣,纪录片创作者必须优化纪录片内容的质量,培养从内容编辑、场景预设、表现形式到内容整合等多方面的完整统一协调,最终达到信息优质传播和教育大众群体的目的。如果纪录片创作者不注意上述这些方面的问题,很可能会使纪录片的推广播出触到冷场雷区,无法达到预期良好的观众效果。

(三)纪录片的娱乐性差导致对观众吸引力不足。纪录片行业是一个严肃的、值得敬畏的创作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就是老气横秋、没有活力或无趣的。如果一部纪录片不够有趣,缺乏娱乐性,它将很难吸引到“粉丝”。即使其内容非常有深意、知识性强,观众也很难产生观看欲望。实际上,纪录片创作者如果担心娱乐性太强,会减弱其严肃性和深刻性,尤其当纪录片是关于政治或历史主题时。然而,如果这种庄严端正的视频气氛没有得到适当有度的控制,就会给观看者造成一种非常压抑的心理感受。纪录片是为了让大多数公众欣赏和学习的,所以创作时必须让视频内容和节奏符合公众的观赏口味和兴趣标准。

(四)标准纪录片的冗长性不符合当前人们快节奏生活步伐。纪录片是人类历史时代发展进程中,丰富知识量和深刻教育思想的产物。纪录片创作者通常通过捕捉真实的人物和有意义的事件,进行艺术制作和组合,最终传播出时代进步发展的影像,对观众来说很有观看欣赏和品味价值。然而,传统的标准纪录片通常时长都在一个多小时及以上。但现如今是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为了跟上新的生产创造的迈进步伐,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全都加快了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大众普遍都很少有时间在网络上耐心观看长篇的纪录片。所以,导致传统标准纪录片的受众市场非常惨淡,需要创作者进行新发展模式的改进突破。

三、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开展纪录片创作的具体方法

(一)展开更加真实、易产生共鸣的纪录片创作拍摄。在纪录片内容创作和推广上,创作拍摄者可以结合观众、市场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将纪录片内容从传统的宏观世界题材转向更多的现实主题题材。将纪录片的镜头转向真实细腻而敏感的社会故事,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提升纪录片作品的整体艺术审美水平。另外,内容的表达方式选择上应避免太过正式官方的、有距离感的术语,而应使用更多的“接地气”“接人气”的表达方式来缩短与观众间的距离。例如,纪录片《人生第一课》是根据真实的群体生活经历拍摄的,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这样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就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二)积极调查分析观众群体以解决需求心理偏差问题。新媒体环境中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应该积极地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不同受众的年龄段层次和观看偏好等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选择和开发纪录片创作主题,也有助于确定受众群体的定位投放范围和接受区域,并对纪录片内容进行调整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避免新媒体环境下可能会出现的纪录片内容传播信息定位不当和纪录片版权争议问题,纪录片创作者还需要学习和了解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以便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市场环境下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增加纪录片的娱乐性和吸引力。如果想增加纪录片的曝光度和传播量,就必须增加纪录片中的娱乐性内容或有活力的节奏氛围。但这需要控制好度,因为出现过多的娱乐性成分会对纪录片的整体基调产生较大影响,重要的是确保纪录片的整体播出基调仍然保持庄重和严肃。虽然增加娱乐性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但纪录片的创作初衷是宣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社会公众群体,所以其内容选择上的娱乐所属成分应该是适当有度的,不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最好是能够创作出针对纪录片幕后制作、拍摄花絮的补充性娱乐曝光视频,来宣传纪录片正式主题内容。例如,在拍摄模范优秀人物的生平类纪录片时,可以考虑加入他们的休闲日常或兴趣活动的拍摄花絮、采访的趣言妙语等娱乐元素,使纪录片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更加吸引观众。

(四)迎合快节奏生活。在当下这个快经济、高生产的时代阶段,网络使用者的时间和信息传接是碎片化的。创作者想要在新媒体用户市场中抢占纪录片的一席之地,必须要迎合新媒体传播中最受大众欢迎的视频观看模式。其中,中型和短型视频模式是新媒体时代传播最高效、最有影响力的。如果纪录片创作者想要加强视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地位,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纪录片的观看互动分享中,那么其创作时就需要细致地探索研究新媒体传播的总导向规则,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以精短简化和垂直屏化的视频播放方式发布高质量纪录片内容,吸引用户观看、关注、评论和分享。

例如,现在抖音、快手和西瓜视频这类中、短视频新媒体播放平台上,就有很多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博主号,他们每日通过精简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短视频,来分集数、阶段性地完整发布原本冗长的纪录片内容,再加上创作者一些有趣生动的旁白解说,吸引了大批观看用户。喜欢纪录片或想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获取知识的各年龄段网络用户,在忙碌之余的细碎休息时间、不同场所环境下,轻松地在手机屏、电脑屏上移动几下手指,就可以将目光转换在感兴趣的纪录片播放内容上。

创作者将纪录片精简分解化制作后播放,改变其传统创作思维模式,满足了当代人们碎片化的休闲娱乐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变化加速,在新媒体环境支持下的纪录片行业发展,就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视频接收互动的需求。创作者将纪录片内容逐渐细化和碎片化,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获取和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大环境也越来越成熟。新媒体的未来趋势是信息和资源共享,可以为纪录片的创作传播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也是对纪录片行业的一大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入新媒体大环境,纪录片创作者在创作拍摄时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以便灵活开展纪录片展现新形式和创新优质新内容,更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保证纪录片的质量,最终促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建.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研究[J].记者观察,2021(36):82-84.

[2]张智华.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从“触雷”到“分享”与“互动”[J].新闻文化建设,2021(08):116-117.

[3]翟特.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138-139.

[4]李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0):105-107.

[5]张伟.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J].采写编,2020(02):173-174.

[6]赵沂颛.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121-122.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