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传播策略分析

2023-01-19 19:12:41 来源:采写编2023年第1期

□户文杰

在新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媒介技术的介入带来产业的转型及变化,以数字化技术及网络移动通讯技术作为支持,互联网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交互,使得新闻传播的形式发生改变。时政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也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技术以及模式上进行综合调整,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营造良性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新媒体;时政新闻;传播;策略

时政新闻对于推动国家建设,发挥政府机构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要发挥时政新闻的监督作用,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利用其舆论引导以及话语权主导的功能,构建积极向善的强大力量。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冲击,为了迎合受众需求,部分新闻机构人为制造热点,追求内容上的猎奇。新闻工作者应该转变思维,传播能够深入体现民意的新闻内容,激发群众参与评论,创新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传播方式,发挥时政新闻的监督作用,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新闻媒体发展转型。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提供了一系列的传播策略建议,为相关媒体机构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及时政新闻内涵

新媒体指的是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一种技术形式,将信息内容通过网页、客户端以及数字化终端来呈现,突破原有媒体传播的形式,是媒体革命的必然结果。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具有其独特性,可以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实现多渠道互动,使得信息内容更能够吸引大众的关注。电子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媒介编辑及互动形式产生变化,而各种智能设备的终端普及使得新媒体更具有互动性。

时政新闻指的是一些即时政治新闻以及事件,包括各种党政活动、政府事件以及政策内容等,相较于一般的娱乐以及社会类新闻,时政新闻更具严肃性,且对于时效的要求更高,更能够反映社会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时政新闻的报道以及传播也发生了变化,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时政新闻能够快速大范围地传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来获取信息,从而使得时政新闻的发展具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优化了传播效果。无论何种类型的新闻,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都需要满足真实、客观的原则,传统的传播方式下,新闻内容的报道限制因素更多,所传播的效率以及范围相对较小,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减少,能够短时间内进行信息要素的扩散,增加了时政新闻的内涵容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环境便利使得媒体及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增强,用户能够从多领域接受时政新闻内容,并进行有效信息反馈,进而推动外部平台机构的建设,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网络技术革新使得新闻传播更具有优势,受众能够在平台上充分地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发表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表达见解,建构价值观。新的时代环境下,新闻内容具有承载价值观的功能,能够将其中所包含的平等思想内容传递出来,人们参与到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提供时政新闻报道源,通过评论发表声音,使得时政新闻体现民众意识。

二、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新媒体产业不断发展完善,在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有了较为突出的应用,能够将各类热点问题通过各类综合媒体平台呈现出来,与群众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交流,但新媒体平台的反馈生成缺乏权威性,多数民众对于事件的报道多从一种娱乐的视角出发。而传统媒体时政新闻的报道更倾向于宏大叙事,导致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以及形式局限性较大。因而有必要综合两种媒介形式的优势,搭建具有权威性同时接近于群众生活、可进行充分互动的平台机构,以满足宣传以及娱乐方面的需要。传统的媒体在进行内容生产过程中,有“内容模块”的划分,不同的模块包含的内容由专人进行负责,这种结构模块的设定,形成了单独的媒体运作机构。而时政新闻记者主要负责时政部分新闻内容的编写,所生产出来的新闻,缺少与其他环节的互通。尽管当前传统媒体仍在发展转型,但其延续的内容生产思维仍然在发挥作用。时政新闻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员进行内容的编辑,一部分员工来进行信息的推送,这种信息生产形式缺少内部各项元素的沟通,呈现一种板块状分化的效果,生产的效率相对低下,且需要较大的运营成本投入。当前很多新媒体平台未能进行运营思维方式的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内容呈现模式,直接将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搬运到移动智能终端,从而导致媒体转型停留在工具层面,而未能深入从细节上渗透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机构如果想要生存,则需要获得用户的关注,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媒体生存的价值以及意义进行审视,了解新闻生产的组织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使得新闻生产的全过程将用户放在核心地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以及挖掘,传递互联网空间的价值思维。传统媒体的发展转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进行移动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进行思维的转换,改变战略布局,立足于自身优势进行发展转型,适应信息生产方式以及传播途径的变化,主动进行多元改造,应对受众身份的变化。新媒体用户从单向的接收者转为信息的传播参与者,这使得信息扩散的空间范围更大,受众面临更多的机遇,而新的内容传播理念使得传播者身份定位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空间中用户可以利用平台优势来实现信息内容的传递,用户在进行信息浏览之后转发扩散,这过程中包含着价值观的传输以及重构,在经过多次传播后,用户发生了身份角色的转变,也使得新媒体有了新的运营切入点,从用户的思维出发思考移动化互联网的转型方式以及增加用户参与的话题讨论。相较于传统的时政新闻媒体机构,新媒体平台增加了与民众的互动,充分发挥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公众更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其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三、基于新媒体背景的时政新闻传播策略

(一)转变新闻传播思维。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大众对于时政新闻传播的参与度更高,传统时政新闻所具有的权威壁垒被打破,新闻工作者应该转变思维,促进时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获取民意,了解大众的诉求,新闻内容反映群众的心意,更能够增加群众读者的参与性,真正发挥时政新闻在意识引导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介质作用,以社交化、分众化的理念为依据,对新闻内容准确定位,借助于内容以及技术的双重支持,提升时政新闻的附加值,增加其影响力。将用户的阅读偏好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树立用户思维,满足大众话语权诉求,提供大众所需要的服务内容,转变传统时政新闻的说教点评模式,提供用户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终端来构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媒介系统。在终端系统上发布相关信息,政府鼓励民众参与其中,以提升自身的亲和力。新的媒体业态环境下,新闻的生产以及传播突破主体限制,新闻机构应该站在平等的立场构建良性的信息传播管理,以提升民众的认同度,获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支持。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新闻传播的民众立场,时政新闻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传播的民众立场,体会人民的情感,并建立群众反馈的渠道,使得民众可以在了解国家重要决策内容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对于时政新闻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时政新闻内容呈现所要求的知识素养较为广泛,工作者应该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掌握多领域的知识,新闻机构应该加强对其培训,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对现有的资源体系进行优化,实现新闻生产的辅助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在多个记者的协调之下完成新闻生产的任务,分组落实好信息数据的搜集以及图像的整理,在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之下,确保新闻内容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新闻记者应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思维的调整,对用户心理及习惯进行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其需求,在新闻编写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强化表达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切实提升自身素养,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掌握多种新闻传播的方法,符合社会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技能及素质要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相较于其他常规新闻,时政新闻内容风格较为严谨,注重舆论引导作用,而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新媒体对于新闻严肃性的消解,使其能够被大众接受。为了维持在新背景下的时政新闻传播影响力,新闻机构应该强化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内容表达,使得新闻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偏好,获得与传统时政新闻不同的观看体验,使得时政新闻发挥其固有的价值同时,综合新媒体传播的优势。诸如漫画、短视频等都是灵活的传播方式,受到年轻受众的关注以及喜爱。在进行内容以及形式的调整过程中,做好市场调研,突出新闻中的关键以及重点,了解民众的关注点以及利益诉求,在把握大众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设计,可以优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四)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时政新闻的标题设置应该吸引人们的注意,在突出新闻内容重点的同时简洁、明确,体现出时政新闻的自身规则性,避免使用官腔以及套话,维持内容报道的客观性,可以使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来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引发人们的共鸣。新闻报道时,及时对词汇语库进行更新,借助于流行用语缩短新闻报道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挖掘社会中的新闻热点,创新报道形式,综合视听传播途径,使得新闻报道的内容呈现更加精致,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突破传统新闻按部就班地进行新闻内容报道的局限,应用不同镜头来进行不同场景的展示,做好新闻内容的包装,拍摄、剪辑以及后期制作完成后,利用多媒体途径作为辅助来呈现内容,优化体验效果。时政微视频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通过将新闻内容简洁凝练的方式剪辑之后呈现给大众,让大众充分了解新闻的内容,随后快速广泛地参与评论,也是提高受众参与度的一种重要手段。时政微视频是主流媒体改变话语形态、实现时政新闻与观众之间良性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创新表达的重要驱动形态。

(五)注重时政新闻的监督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新闻市场上相关热点以及焦点的生存周期缩短,这也对时政新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机构应该增强自身的灵活性,不断创新应对时代发展变化,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内容迅速反映,突破自身局限。监督功能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功能之一,体现了时政新闻作为传播媒介的职能使命。新闻媒体平台应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真正切入现实生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接收群众的声音,了解大众需求,实现其监督价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监督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案例分析

以2021年河南省对于两会的报道为例,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其充分借助新媒体融合途径,以5G技术作为支持,来进行报道形式的创新,通过“云平台”来实现再造新闻传播的过程,结合多种传播渠道,提供大众有创意、有温度的时政新闻内容。通过“云平台”进行新闻访谈,可以满足不同时空范围下人们观看新闻的要求,利用5G技术进行画面以及声音的传输,可以确保在不同地域内实现信号的传播,新闻播报时,演播室通过与现场连线进行互动,使得大众更具有参与感。大象新闻客户端通过“云采访”的方式制作的相关时政新闻短视频,则从记者的视觉出发,让观众体验2021年两会的新变化,通过“云平台”来进行隔空互动,讨论大众所关心的民生热点事项,使得民意充分表达,倾听群众心声。真正实现了时空远隔状态下的“零距离”互动。在河南省两会报道过程中,媒体所推出的一系列创意产品中,集合多种报道的形式,构建多元立体的新闻表达空间,传达了丰富的新闻样态,从大众的视角出发,利用活泼且容易被理解的语言形式,将两会精神转达给民众。大象新闻客户端所推出的两会特别策划的SVG长图:“河南,满分!”通过长图《绘就中原“新”图 驶上中原“新”途》的对比来让大众感受河南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河南卫视在进行两会报道时所采用的是更契合年轻观众的语言形式,如《咔嚓!故事来了》《代表委员,已就位!》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观看并引起了一定的话题度。河南卫视大象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小玥看两会 VLOG》《我和委员连个麦》等视频内容以一种更加亲近大众的方式来向群众解答一系列民生问题,突出了两会的热点以及亮点。

五、结语

时政新闻是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也是我国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宣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闻工作者也面临更多挑战,相较于其他的新闻报道形式,时政新闻具有程序化、模式化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时政信息的内容及质量也存在差异性。而新媒体手段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便利。本文对新时代的媒体生存环境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时政新闻传播内容、体裁以及方式上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新媒体产业阶段新闻传播的详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帆.新媒体时政新闻写作策略的创新思考[J].新闻知识,2019(1):84-85.

[2]刘砥砺.适应互联网信息生产方式政知新媒体开创时政报道"新赛道"——北京青年报时政新闻报道"破圈"研究[J]. 中国记者,2021(2):28-31.

[3]童炜来,曹峰.探索地方时政新闻的新媒体表达[J].中国记者,2017(5):69-70.

[4]常莉.探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编辑[J].记者摇篮,2021(2):20-21.

[5]吴敏.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如何实现报道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0):159-161.

[6]刘佳.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在电视媒体的突破与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20(4):96-98.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