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手段在人物专题片中的运用与实践

2023-02-22 14:31:08 来源:采写编2023年第2期

□王 冶

内容提要:如今,电视节目的存在样式和表现方式已极尽精彩,而视觉画面仍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因此,作为人物电视专题片的摄像师,要研究和探讨镜头画面的构图要素和特点规律,有机地选择、组织和经营视觉形象,塑造人物,反映社会,传播先进思想。

关键词:策划选材;镜头设计;镜头叙事

作为电视专题片的一种,人物专题片以人物为主题灵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宣传典型事迹。如今,电视节目是多种文艺元素和表现形式的集合体,而视觉画面是其中最基本的元素。因此,为优化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流程,摄像师就要在策划选材、镜头设计以及镜头叙事等环节中,根据电视语言规则,研究和探讨镜头画面的构图要素和特点规律,有机地选择、组织和经营视觉形象,通过复杂多变而又富于质感的视觉画面,立体鲜活地表现人物精神,弘扬先进思想。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师,笔者针对人物专题片的拍摄手段,做了一点探讨和思考。

一、紧跟时代的策划选材

策划选材,是连接电视节目与观众的桥梁。面对广泛的生活素材,策划出高质量、有深度的人物专题片,是电视制作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作为摄像师,同样要在策划选材中理清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找到拍摄的依据和途径,为选择、组织和经营视觉画面统筹安排,科学部署。

人物专题片以人物作为节目的主体,声情并茂,生动活泼,极具感召力,也最容易引起共鸣。每一集人物专题片,往往都以一个人物或有关联的群体人物以及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为主要对象,片子的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能基本完整、全面地叙述人物故事以及有关的背景和意义,制作者往往进行段落划分,比如把15分钟的节目内容大致划分成3至4个小节,每小节均具备相对完整的表现内容,同时设置每小节的兴奋点和高潮点。此时,作为摄像师,就要从虚拟与真实、静态与动态、整体与细节等各个思维角度出发,做出合理的策划与执行方案。

2021年5月18日晚,大型原创话剧《孟泰》在鞍山大剧院上演,笔者接受任务,要制作一部反映装台工人的人物专题片,同时也制定了以跟踪纪实采访拍摄为主的方案。当晚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要赶赴锦州继续装台演出。期间,他们争分夺秒,把所有的服装、照明设备和舞台道具全部拆除撤走,以保证鞍山大剧院新一天演出的运行顺畅。笔者所在的摄制小组于当晚19时进入拍摄状态,直到次日清晨5时所有道具拆卸装箱结束,我们用镜头纪录了每个装台工人的工作状态。通过几百组镜头的拍摄,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呈现了更深层次的人与现实诸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真实鲜活的人物故事串联起动人的文化细节。这种蕴含着时代特征与社会内涵的文化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策划选材的精细与独到。

独到的策划与选材,无疑是反映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的前提和保证。2022年10月15日的《鞍山新闻》中,有一个由笔者拍摄的反映鞍山“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专题片,笔者遵循“主题先行”的模式,从低点切入,选择人们所熟知的平常生活为题材,通过镜头叙述等各种电视语言的运用,展现鞍山基层治理体系的加强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在片中,有鞍山人致力振兴的坚强意志和磅礴气势,有普通民众孜孜以求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专题片的成功,就在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在于对主题的把握与提炼。

另外,策划与选材也是在拍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人物专题片的制作,是一个从选材、构思到叙事的创作过程,在选择对象、组织对象和讲好故事的同时,要通过摄像机镜头的设计、光线的处理以及对画面、线条、色调和造型等元素的配置,力图使内容明了,主题鲜明,取得影像与主题的相对统一与和谐。摄像师如果只钻研拍摄技术,一味寻求高技术质量的画面,而对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等无所用心,那充其量只是个匠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

二、完整精致的镜头设计

任何一部影片,都不是由一个镜头一气呵成的,它是按照创作构思,由许多内容、长短、景别各不相同的镜头画面有机组合而成。只拍出一个镜头的影片,等于把我们拉回到卢米埃尔的时代,拉回到原始电影时代。

2021年10月,笔者在拍摄一部关于鞍钢总医院的人物专题片时,在片头部分设计了一个1分钟的长镜头。长镜头与切镜头不一样,它是对一个场景或一个事件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拍摄,它运用得越流畅,越具有冲击效果。在1分钟里,笔者设计了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5组人物,通过长镜头的运动来完成分切镜头的表现任务。这个长镜头段落是这样的:推轮椅的人从近景慢慢拉开,成全景,停顿两秒后,随着音乐的节奏,镜头慢慢向左移动,清楚地展现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景;然后镜头移动横扫全场,移动中一位医生进入画面,镜头绕着他旋转180度,随即又从近景边拉边移退到患者与家属背后,全景透过护士与患者,直到跟拍三个护士推医疗车进入走廊后黑场淡出。这个长镜头在运动中忽而突出细节,忽而强调气氛,保持了整段内容的完整,产生了真实、自然、生动的效果。这部专题片的表现手法以跟踪纪实拍摄为主,展现画面的生动和情节的合理,同时辅之以适量的采访,追求直白平实的风格。在拍摄中,笔者还设计了两组以惊悚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命名的希区柯克式变焦画面,即滑动变焦镜头。滑动变焦是将移动机位和改变镜头焦段反向结合,在改变镜头焦段时移动机位,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在较大幅度或较快速度变焦时可以使人产生晕眩感。在拍摄过程中,借助摇臂、独脚架和稳定器等器材,让摄像机进行平稳的推拉运动,同时朝着与机位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镜头的焦段。此间要尽量保留完整统一的时空关系,这样才可以拍出气氛,拍出现场感。在拍摄医生会诊时,笔者采用了推拉变焦的拍摄手法,制造出被拍摄主体与背景之间距离改变而主体本身大小不会改变的视觉效果,营造出空间变化的视觉氛围。

另外,在人物专题片的拍摄中,还要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尽可能淡化采访内容,避免场面沉闷。如果采访不可避免,那就应该设法将采访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状态之中,以保证全片的纪实风格。

2022年8月,笔者参与拍摄微电影《少年范仲淹》,其间笔者设计了儿时的范仲淹被同伴欺负的一场戏。当时,笔者找来了绿化车进行人工降雨,双机位同时拍摄,雨的大小、时间的把握和灯光的控制,都需要提前布置。当拍摄雨滴时,必须背光,必须让光线打在雨的后面,这样才能看清雨的滴落。若将照明打在雨的前方,而后方没有光线,雨滴就会完全看不到。当时,笔者用充满动感的雨滴来渲染小孩子打闹的场面,放大了画面的感染力。这种设计既需要灵感,也需要提前设计好所有镜头。

电视制作,是拍别人,也是拍自己。人们常说,看一个人的品位,要看他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让他真正感动。电视片素材的选择与阐释,往往就显示着拍摄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修养。

笔者曾参与拍摄人物专题片《铁架山护林员杨广明》。拍摄中,笔者不断与采访对象沟通,增进了解,直至采访对象与笔者交了朋友,并习惯了在摄像机镜头下工作和生活。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会使采访对象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流露情感。拍摄时,因入镜的景物太多,同时还要突出拍摄主体,笔者就利用稳定器广角镜头跟随杨广明穿梭在山林间,在构图上靠画面的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观众加倍注意摄影师想要展现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人物融入他的工作环境里,体现人物和环境的统一,使画面更有冲击性。因此,专题片的真实除了所拍摄的人物、事件和细节等外部形态必须客观存在外,还必须有一种内在的真实统摄其中,唯有这种真实,才能树立专题片的权威价值。

2020年10月,笔者担任微电影《张贵斌》的摄像师。由于战争画面不适合全方位表现,镜头就以中近景为主,全景镜头设计相对较少。比如在拍摄“塔山阻击战”这场戏时,中近景镜头运用较多,取景范围通常是从人物的腰部或膝盖上方开始。中景最富戏剧性的就是双人镜头,因为它利用各种方式让人物取得画面上的主导权,如灯光、位置、角度和面积等,都会影响人物在画面上的优势。其中有一场戏,是“张贵斌”与战友见面。一人讲话,另一位先是倾听,然后表达感想,二人又同时讲话,谁都不让谁;或是其中一人抢着讲,另一人偶尔插嘴吐槽一句,让对方语塞,占上风的人就得到了画面上的优势,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制造出强烈的反差。在观众的观感中,他们的眼睛会先注意最靠近自己的画面,也会关注最先对上视线的人物。

因此,不管是什么影视节目,组接起来的镜头画面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必须符合或适应生活的逻辑、观众的心理以及影视的呈现规律。

三、多维统一的镜头叙事

专题片与纪录片都是纪实性作品。纪录片着重展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创作者一般不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专题片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允许创作者阐明观点。同时,专题片要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再现一种生存状态或者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以,镜头画面的叙事形式,在表达事实与情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9月,笔者参与制作专题片《此刻鞍山》。该片从鞍山的体育、科研、环保、钢铁和社区等领域选取几个代表人物作为着眼点,展现鞍山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实力与动力。该片的镜头画面也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从细微之处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人生追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具体的拍摄制作中,笔者把《此刻鞍山》定位为一部偏重于写意的专题片,用镜头捕捉各领域人物的生活工作画面,同时运用造型语言以及略带创作者主观色彩的解说词,一步步地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该片通过交替出现的一帧一帧平常生活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信仰的坚韧以及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在这样的镜头叙事中,局部或个别的形象会组成艺术的整体,产生新的意义,形成叠加效应和综合效能。

专题片的故事,由一段段情节构成,而情节又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展示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的最小元素,是增强影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所在。在客观的记录中,富有生命力的细节往往起着突出主题、交代人物个性的关键作用。在专题片中,细节主要通过画面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解说词、字幕等相互配合的形式来实现。

再以反映“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人物专题片为例。其中一个细节是表现鞍山优秀社区书记李丹丹和社区志愿者的忘我工作精神:在拍摄中,镜头从社区书记带领志愿者为居民做核酸检测的中景到面部特写,转到社区书记和志愿者奔波在居民区里的大全景,再到核酸检测特写,最后镜头落幅在一个远景上,由几个工作人员的身影与红马甲、白色防护服相互映衬,这样的细节画面就能很好地体现人性的坚强与美丽。另一个细节是表现优秀网格员范泽庆为民服务的奉献情怀:镜头时而对准范泽庆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的场景,时而对准范泽庆跑步运送防疫物资的场景,努力从全方位多角度凸显范泽庆的真诚与坚韧。另外,这些细节还通过与解说词和字幕的配合,刻画人物的人格精神。比如网格员范泽庆,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牢记入党誓言,退休后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在介绍这位老党员时,字幕这样写道:“爱,能撑起小家,也能融合大家。职责,让他时时走在群众身边,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平安。”字幕增加了画面的信息量,也加深了观众对画面的理解。在这个专题片的结尾,又配以画龙点睛的解说词:“每个人,都在前行;每一次,都是蜕变。从日出到日落,从黄昏到清晨,他们马不停蹄,坚守在阵地最前沿,他们是疫情防控冲锋路上的先行者,是基层最普通的人,也是最靠谱的人。”在这里,画面细节、字幕以及解说词相互融合,形成了反映生活、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独特的电视语言形态,让专题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审美价值。

的确,专题片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教功能,它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内容。它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而它的叙事结构则要符合观众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思维特征。例如在2021年11月笔者拍摄的专题片《两个店一个家》中,就把汽车修理工张晗的故事分成背景介绍、发现冲突、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等四个步骤进行叙述。主人公张晗和妻子李慧开了一个修车店,儿子7岁,读小学一年级,正是开始用钱的时候,家庭开销日渐增多。面对悄然加大的生活压力,妻子李慧萌生了自己独立开一家洗车店的念头。可张晗的修理厂是夫妻店,离不开妻子的帮助。故事说到这里,就出现了矛盾,而只有矛盾才能把故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拍摄中,笔者先把问题抛出来,让观众去思考,然后就生活背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夫妻俩把修理厂隔壁的门店租下来,丈夫打理修车店,妻子料理洗车店,两个店各有门脸而又相邻相守,实际上,这仍是一家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业务的夫妻店。夫妻俩的生意,隔着墙,却不隔心。在镜头画面的流动中,叙事结构层次分明,水到渠成,成为展现主创风格和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可见,多维统一的镜头叙事结构,有利于片子的主题表达,有利于人物的塑造,也有利于风格的呈现。

当代杰出的电影摄影师罗杰·狄金斯说:“对于任何一位摄影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把画面整合到一起,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整体,并没有任何镜头跳脱出来。”这就是说,画面是电视片中重要的表达符号,作为摄像师,要通过独到的策划选材、镜头设计和镜头叙事去经营画面,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人物专题片风格。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只有把镜头对准社会发展,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捕捉画面,才能整合出一部由外在记录走向透视内心的流动光影。

□参考文献:

[1]张会军,穆德远.银幕创造-与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对话(第八章《访张黎》)[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225.

[2]葛德.电影摄影艺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41555. 

[3]冷冶夫,刘新传.纪实艺术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87-189.

(作者单位: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