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

2023-02-22 15:28:10 来源:采写编2023年第2期

□吴春花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蓬勃发展,当前信息化水平将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新型的传媒技术手段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并逐渐充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章根据新型传媒技术对播音与主持等艺术学科发展的具体影响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并同时提供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艺术

在新兴媒介下,广播与主持表演学科的成长条件出现了相应改变,其未来的成长也将遭遇挑战。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科变化,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必须以观众为基础,逐步突破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艺术风格,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中,以推动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延伸。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介理念持续改变了我国传统媒介的局面。这不但对新闻从业者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需要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朝着社会的实际需要方向拓展和延伸。所以,必须在传播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新型媒介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员的影响,并按照人才专业化的定位,提出适应新人才发展趋势的延伸途径,以适应新型媒介发展环境。所以,为了向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播音与主持人才,怎样适应新型媒介不断发展产生的机会和挑战;怎样通过调整教学理念,迅速应对媒介蓬勃发展而产生的全新变革。上述问题已成为目前大趋势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发展所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新兴传媒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新兴传媒对播音与主持表演学科定位的作用。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表演学科的定位面临一定的困难。传统学科方向主要针对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这个学科的发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进一步整合发展,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加以建设。第一,符合新媒体需求的人才相对缺乏,无法满足新媒体视域下新的互动媒介模式,并完成对应的技术革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由于过去的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教学方法简单,实验环节陈旧,只注重语言规范,而忽视艺术内涵训练,学员的整体素质较差,艺术创作水平也较弱;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能力的培养往往依赖单一的途径,与时代的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受此环境影响,播音与主持表演学科的发展更难适应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其次,学科优势也不明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艺术类的学科,在学校教学的设置中,不论是通识必修课或是专业核心必修课,均反映出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而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间又缺乏合理的、系统性的结合,因此学科优势并不明显。最后,因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评估机构仍处在传统媒体的培训观念中,致使评估手段简单、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考核结论不完整,只从形体条件、声音容貌、表达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核,缺乏相应的现代化评估机制。

(二)新兴传媒技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教育的影响。首先,新媒体的传播途径进一步拓展。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还需要在新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传播途径,构建更有效的媒介渠道,从而形成新型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通过手机设备就能够随时浏览想要看到的信息和图像。媒体间的边界逐渐被突破,不同的媒体也在逐步向着交叉整合的方式发展和延伸。就这样,广播与主持的传播学科也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定位模式,在利用现有媒介的基础上,挖掘出新的发展内涵,进一步增加对学科发展的适应能力,从而朝着更加多样化的发展势态拓展,从而使学科的发展方向形成更加多元化的途径。

其次,改变自身的创作模式和定位方法。传统下的编辑写稿、主持人播稿用有声语言写作的模式现已被一体化的新闻采编与播控所取代,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性质,使二者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文字素材与被动型的新闻写作模式,而是在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共同形成了消息传递的主导者。

再次,新闻写作的及时性提高了。在新媒体下,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学科教师必须对学生高要求,提高其新闻创作的效率,以保证新闻写作的及时性,并增强实用性。另外,在网络化的传播平台上,各个媒介都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和获取,同时资讯的发布效率也提高了。为应对信息化的社会生活,老师与学生都必须提高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以迅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另外,由于新兴媒介的迅速成长,信息的传递途径也在进一步拓展,并在信息碎片化和流动性的传播平台上,越来越直观地进行展示。并日益影响观众的感觉和思想,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必须构建新型的信息传播体制,进一步发掘与创新,不拘泥于现状,在信息呈现和共享的基础上推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发展。

(三)新兴传媒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课程开设的影响。一是对学科教育定位的影响。新媒体视野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老师与学员对学科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从而重新定义了培养思想,重新制定了培养目标。二是教育和传播工作的同时开展。随着新兴媒介的蓬勃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就必须从时效性与同步性的角度上,以适应新学科设置的需要,并做到教学资源的共用,以进一步扩大新学科的开放性、人力资源共享。三是能够对数据进行高效的集成和重构。广播与主持艺术工作者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可以在复杂多变的资讯世界中,辨别资讯,把最真实有效的资讯提供给受众,真正解决受众的资讯获取问题。四是必须回归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把学习者的真实需要视为课程设计考量的首要原因,并鼓励学习者参与课程设计。五是教育需要均衡性和选择性并重。科学评价课程设置,合理拓展教学空间,规范学生个性化发展。六是知识点分类明确。按照理论知识基础、技能运用、分析探究、实际运用、认识开拓等不同的类别,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

(四)新兴传媒技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是内容从课堂教学向进阶课堂转化。全媒介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须在全媒体、全域、全时、全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的成长路径;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课程需要,实现有效的课程衔接,以适应多样化教学与成长的需要。二是内容从课堂教学向界面课堂转化。全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在丰富的硬件运行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内容角,以实现思维的创造性开发,并进行拓展。三是确立了成长共同体的教育思想。在新媒体视野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能够更准确把握新媒体变迁的发展规律,在老师和学员共同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共同培养,从而朝着更加职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四是培养学生独立发展平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老师,要在各类广播、影视、教育媒体组织和实验平台的基础上,为学员创造实践与教学的平台。

(五)新兴传媒技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评价的影响。一是原来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突破传统媒介障碍,建立多维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在电视节目内容评价维度,广播员、司仪个性表达测评全角度,观众创造力角度的基本考核上,适当增加对电视节目情景语境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语言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考核。二是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灵活多样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在外貌环境、嗓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简单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塑造从业人员多样化的特点,以符合新兴媒介的发展。三是内容评价和被考核方式相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必须通过对教学与新媒体传播的关系发展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对新媒体与对专业培养水平进行差异评估,使教学实践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新媒体与教学双向反馈的互动融合。所以,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发展方案就应该沿着如下路径建设:首先,建立教学研究队伍,强化教学建设;第二,借助教师资源优势,完善学科特色;第三,搭建教学循环实践平台,加强专业发展;第四,建设创作孵化中心,实现学生创作意图。

二、在新媒体语境下发展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的三大策略

(一)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强调多样化和创新化。互联网语境下,我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职业定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创新改变和提升。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的学子们为了满足未来媒介发展的要求,也一定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拥有更加丰富的变通技巧与整合能力。这也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强调创新意识,并运用多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专业课为基本指导,积极地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员开展实战演练与思维模拟训练,使学生可以凭借对各种课程的掌握,全面了解播音与主持艺术有关的历史、美学原则,创造性思考方式和评价方法。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新兴媒介领域相关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与传统课程素材进行融合,并适度开展部分广播新闻和广播电视编导类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节目制作、新闻采访和创作管理等有关课程的复习强度和力度。为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还可以主动指导他们完成法学、中文、美术、经济以及体育等各个专业的选修课,使学生可以充实大脑,累积更多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根基。

(二)老师在教学方法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努力提高实用性水平。在时代背景下,播音与主持的专业课程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格外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实效性。保证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与时俱进,和学生的知识需要和探究爱好充分结合。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校每一名学生的形象气质、声音情况及其说话能力,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可行性很强的发展方案。采用科学性、合理性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化教学向多元化教学升级和转化。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必须关注学生对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老师能够支持并帮助学生成立专业工作室,自己完成部分视频的创作和传播,使学生可以在校园课程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累积更多实践经验,培养创造力。

(三)高校须全面强化师资力量,加大硬件设施投资。随着当前各院校的人才准入学历要求的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却仍旧停留在硕士研究生甚至优秀本科毕业生,这说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资源的匮乏与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作为应用型专业,本科期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少有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与研究;虽然每年有不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但绝大多数专业不对口;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学位授予权的播音与主持方向的导师更是凤毛麟角,于是,想接受更高层次专业教育的学生也没有更好的途径。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首先从源头教育做起,为了使学生在研究生教育层面接受对口教育,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方向,其他院校可以在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外融入教学类课程。

首先,各院校聘请行业专家定期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专业发展的动态前沿、业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新的媒介环境中各媒介的发展态势以及衍生出的新的节目形态等,并定期对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养进行考核。要将专业培训常态化。其次,针对从其他专业改转的教师,应该重新筛选考察,考察合格的教师不必马上投入教学工作,必须先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跟班学习,再进入相关媒体实践环节。第三,专业教师定期赴国内外知名专业院校进修学习,以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紧跟媒介发展步伐,此外,还应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以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第四,与各媒体合作,将专业教师轮流派驻到媒体参与具体节目的制作及播出环节,让专业教师储备的理论知识与具体节目相结合,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效避免了在教学中纸上谈兵、空谈理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传媒的蓬勃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发展中必须全面挖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才能,在彰显个人个性魅力的同时,推动个人由有想法向着真正实现想法积极转化。而根据新传媒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重大影响,学科教师也应积极改革教学理念,完善学科人才培养方法,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以进一步顺应现代化的新媒体改革,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努力培育全面型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将在开放、灵活、高效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培养合格播音与主持人优质平台,为社会各界输出更高水平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艳.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244.

[2]王雪玉洁.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传播,2018,10(08):67-68.

[3]王翼.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8):196+198.

(作者单位: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采写编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联系我们

冀ICP备 0904753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0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冀网文〔2017〕3106-010号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陈淑琴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22

河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经营性备案信息 网络文化经营单位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新闻记者证管核系统